东单小姐(徐江诗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东单小姐》是诗人徐江创作的诗歌。
作品原文
三个鸡从我坐的“切诺基”窗前穿过去
先是一个 然后她的两位同事跟着
这是东单 上午八点
停车等候的时分
她们穿过车的缝隙 跳上马路牙子
说笑着 冬日之光像射灯
打在她们头上 肩上
我第一次如此近地看到婊子
这些姑娘 少女 或时髦一点的说法
——女孩子 小姐 (其实都是娘们儿)
她们的笑容
行走中被摧残所滋润的青春光泽
眩目得令我震惊
处女般无邪 贵妇般优雅
鸡的感受
轻笑时微微压低脖颈 有一点羞怯
收工时分
北京的晨风如此和顺 刮在收获者脸上
又是一夜辛劳
欣慰得像顾城或海子们
刚完成不朽诗章
在东单 我知道我的生命是轻的
那一瞬 从所有虚掷和煎熬的光阴中将我点醒
我看见了一个 不 三个
北京婊子灿烂的笑
这疲倦的我青春时节的圣城 转眼间又让我觉得
生机勃勃 焕然一新
映亮我的微黯
不一定讲普通话
隔着车身 我没听到她们的声音
东单之鸡
我的同事们在身后喋喋不休
谈论那两只皮裙
我想 也许她们讲东北话 安徽话 或者
一人一个口音
更重要的 谁开公司可以马上聘请她们
作公关和文秘
她们活儿干得估计会让老板顺心
或许生活永不会为她们预设那样的车道
她们没时间
她们梦见了爱
而深处却不得不对着午夜敞开
不是善恶 不是对错 不是美丑
她们的泪与笑不具备酸诗们所咏叹的那种俗美
她们是灵歌一曲 粗野 生猛
同性恋和瘾君子一辈子都唱不出来
二十世纪真善美的又一种化身呵
在世纪末 我有幸在东单邂逅你们
那一瞬
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诗歌久违的召唤
作者简介
徐江,诗人、作家、文化批评家。现居天津。 生于1967年,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多年从事媒体策划及编辑工作。先后在百余家媒体开有专栏。 著有文化史《启蒙年代的秋千》、诗集《杂事与花火》、《我斜视》、批评集《十作家批判书》、《十诗人批判书》、随笔集《爱钱的请举手》等多种。有作品被译为英、韩、日、西班牙等文字。[1]
1987年开始写作,1991年创办著名同仁诗刊《葵》。2001年起,应邀陆续成为诗歌网站“个”、“唐”、“诗江湖”等论坛驻站诗人。在“诗生活”辟有“我从不正眼看人”;在“个”先后辟有“徐江在津”、“杂事与花火”;在“诗旅程”辟有“2050年的徐江”等诗歌专栏。是自上世纪末出现的一个新兴批评种类——“文艺酷评”的主要代表。主笔的《十作家批判书》曾创当年度文学批评类图书畅销的佳绩。曾获得“诗参考”十年经典诗歌奖、“天问”诗歌奖。[2]
徐江的诗,可能是当代最难以被界定的。在先锋诗歌阵营之外,徐江当然被当成口语诗人,但在口语诗界,徐江到底是不是口语诗人成为了争议的焦点,甚至成为口语鹰派诟病徐江的理由。单纯从文本本身来说,徐江的抒情诗,也是当代最有特点的抒情诗之一,有非常鲜明的心灵结构。[3]
对于徐江来说,这种争议和定义一点都不重要。他强硬地让自己成为了一个不可被界定的诗人。他既包含了高度先锋自由口语解构的一面,也包含了经典高蹈肃穆的一面,这两者在徐江的精神世界里形成了合一,并没有导致价值观的对立。他一方面大量创作“杂事”或者说“杂记”体口语诗,在最大程度上以此来实现通往自由之路的心灵探索;另一方面他始终在贡献一种可以被“徐江体”的抒情诗经典。他可能是最固执的那种诗人,至少在我的观察中,徐江这么多年从未听取任何对他写作的劝告,他就这样把自己写成了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构建了自己的诗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