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东华乡地处县境北部,东接鹦鹉溪镇,南与张家寨镇共界,西南跟宽坪乡接壤,西和德江县合兴乡相连,北同德江县堰塘乡毗邻。[1]
简介
名称来历因一条小溪将此地三面包围,形如一冬瓜,故名"冬瓜溪",后改为"东华溪",终改为今名东华乡。乡政府驻东华街上,电话区号0856,邮政编码565103,距县城37千米。政区划分2011年辖联江社区和东瓜溪、塔溪、老林、紫黄沟、洞口、大水溪、沙溪坝、翟家坝、燕子青、大城坨、炉岩、汪家寨、核桃坝、紫槽14个行政村、106个村(居)民组。人口面积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401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60人,城镇化率2.56%,有流动人口3599人。总人口中,男性7312人,占52.16%;女性6707人,占47.84%;14岁以下3216人,占22.94%;15~64岁9808人,占69.96%;65岁以上995人,占7.1% 。辖区有土家族、汉族、苗族、蒙古族、侗族、仡佬族等6个民族,以土家族为主,有6342人,占总人口的45.24%;有汉族人口5456人,占总人口的38.92%;有苗族人口2034人,占总人口的14.51%,其他民族人口187人,占总人口的1.33%。2011年人口出生率10.63‰,人口死亡率5.56‰,人口自然增长率5.07‰。 乡境东西长10.9千米,南北宽11.2千米,总面积75.51平方千米。其中陆地75.453平方千米,占99.92%;水域0.057平方千米,占0.08%。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81.82人。
光荣革命历史
东华乡人民有革命的光荣传统,清朝末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李德山,就在该乡都兴村以教习武术为名,鼓吹革命;设馆招致豪侠之士,进行反清活动,辛亥(1911年)农历三月,韦树模等20余人,想率分批赴广州,廿九日随黄兴,赵声举行起义,进攻清粤督署,因众寡不敌,韦树模、韦统淮、韦荣初,与丹竹的石灰村林盛初等同时殉难。后殓葬于广州黄华岗七十二烈士墓中。[2]
历史沿革
政区沿革元代属思州军民安抚司之水特姜长官司,至正二十六年(1362年)属思南道都元帅府。明洪武五年(1372年)水特姜长官司改为水德江长官司;永乐十一年(1413年)属安化县之大堡图。清光绪八年(1882年)安化县移至大堡(今德江),东华属之。民国二年(1913年)安化县改为德江县,东华属之。三年八月,东华划归思南县,属北区鹦鹉溪(区驻日头岩)。二十年八月,属九区(驻鹦鹉溪)。二十一年,属九区镇隘乡和鹦鹉镇(区驻碧泉,即今竹园)。二十六年七月,属二区(驻宽坪)之鹦鹉镇联保和镇隘乡联保。三十一年十月,撤区废联保,属震武乡。1949年12月,属第二军事督导区震武乡。1950年2月属2区之震武乡。1953年设东华乡。1958年,属鹦鹉溪公社。1959年8月调整为东华、高塘两个管理区。1963年今境内设东华、沙溪、高塘3个公社。1984年3月,重建沙沟乡和东华乡。1986年5月,成立沙沟土家族民族乡和东华土家族民族乡。1992年10月, 由沙沟和东华两个土家族民族乡合并建成东华土家族苗族乡,辖16村委会、104村民组。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地形山高多谷,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云峰山海拔1243米,最低处辰溪海拔672米。地貌熔岩发育,山峦起伏,呈典型的西部山区特点。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15.4℃,1月平均气温5.8℃,极端最低气温﹣7.4℃;7月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38.5℃。无霜期年平均260天。年日照时数1210.4小时,年总辐射81.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量1215毫米,降雨集中在5~6月。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已探明地下有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尚有待于开发利用。其他自然资源为林业,东华属全县重点林区,森林覆盖率曾经达到47.3﹪,2011年为43.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