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东北岩高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北岩高兰
东北岩高兰原图链接

中文名:东北岩高兰

学 名:Empetrum nigrum L. var. japonicum K. Koch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合瓣花亚纲

目:无患子目

亚 目:岩高兰亚目

科:岩高兰科

属:岩高兰属

种:岩高兰

变 种:东北岩高兰

命名者及年代:K. Koch,1853


东北岩高兰(学名:Empetrum nigrum L. var. japonicum K. Koch)是岩高兰科,岩高兰属岩高兰的变种,常绿匍匐状小灌木,高可达1米;多分枝,小枝红褐色.叶轮生或交互对生,线形,先端钝,边缘略反卷,叶面具皱纹,有光泽,花单性异株,苞片鳞片状,卵形,萼片外层卵圆形,暗红色,花瓣状,花丝线形,花药较小;子房近陀螺形,花柱极短,果成熟时紫红色至黑色。 分布于中国东北大兴安岭;蒙古、俄罗斯、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775-1460米的石山或林中。 东北岩高兰果甜,可食用或入药。 [1]

形态特征

东北岩高兰原图链接
东北岩高兰原图链接
东北岩高兰原图链接

东北岩高兰 常绿匍匐状小灌木,高20-50厘米,稀达1米;多分枝,小枝红褐色.幼枝多少被微柔毛。叶轮生或交互对生,下倾或水平伸 展,线形,长4-5毫米.宽1-1.5毫米,先端钝,边缘略反卷,无毛,叶面具皱纹,有光泽,幼叶边缘具稀疏腺状缘毛,叶面中脉凹陷;无柄。

花单性异株,1-3朵生于上部叶腋,无花梗;苞片3-4,鳞片状,卵形,长约1毫米,边缘具细睫毛,萼片6,外层卵圆形,长约1.5毫米, 里层披针形,与外层等长,暗红色,花瓣状,先端内卷,无花瓣;雄蕊3,花丝线形,长约4毫米,花药较小;子房近陀螺形,长约0.6毫 米,上部径0.8毫米,无毛,花柱极短,柱头辐射状6-9裂。果径约5毫米,成熟时紫红色至黑色。

生态习性

产地:东北大兴安岭;
分布: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朝鲜和日本;
生境:石山或林中;
海拔:775-1460m;
物候期:花期6-7月,果期7-8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东北大兴安岭;蒙古、俄罗斯、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775-1460米的石山或林中。 东北岩高兰

栽培技术

东北岩高兰 整地:整地是造林的重要环节。整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造林质量的高低和成林速度的快慢,通过整地,可以创造适宜东北岩 高兰成活和成长的环境条件。造林整地分为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3种,翻挖土壤深度达30厘米以上。全面整地就是全面翻挖种 植地后,再打好定植沟,按1米×0.5米的株行距,以长1米,宽0.5米,深0.3米的规格开挖定植沟,每公顷定植20000株。坡度较大的造林地上,进行全面整地易引起水土流失,尤其是山高坡陡,以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较为适宜。带状整地是沿等高线整地,采用此法能减少水土流失,先确定定植距,再进行整地,挖定植穴;块状整地是针对30°以上的陡坡地,采用此法能减少水土流失,先确定定植点后,再进 行整地,挖定植穴。


东北岩高兰 植苗:拟在春秋两季进行,一般在春季土壤化冻30厘米以上进行,采用穴植,扶直,使苗木根系舒展,覆土2/3时,将苗木略向上提,使苗根下垂、踩实,随后在坑面上撒一层浮土,以防水分蒸发,并要求坑面外高内低,利于蓄水,也可先把苗木沾泥浆后栽植,配置呈“品”字排列,埋土深度要超过苗木原根际土印1-2厘米,切忌出现窝根、露根现象,提高植苗成活率。

抚育管护:加强土壤水肥管理,对土壤进行消毒、细致整地,精耕细作,施足基肥,土壤细碎,地面平整,便于排灌。栽植树种及时浇水、合理灌溉。松土、锄草,改善土壤状况,提高土壤保墒和透气性能,适时适量追肥。促进苗木生长。栽是基础,管是关键,要及时加强保护,防治病虫害。

主要价值

食用:东北岩高兰果甜,可食或入药。
科研:东北岩高兰为珍稀植物,对于研究植物区系,植物地理都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东北岩高兰

保护级别

保护级别:该种列入中国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1984年7月公布《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Ⅱ级。
濒危原因:东北岩高兰在中国分布范围狭窄,仅产大兴安岭山顶,而在长白山虽有记录,已很难找到。
保护措施:建议加强保护,禁止随便采挖,并进行引种驯化试验。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