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鄉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鄉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武宣縣,地處武宣縣城北部,東鄰桂平市紫荊鎮,南面、西面連三里鎮二塘鎮,北接金秀瑤族自治縣大樟鄉。區域面積223.8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54353人。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前稱東鄉里。1949年,改東鄉鄉,屬石龍縣。1984年,改東鄉鄉。1996年,改東鄉鎮。2005年,河馬鄉併入,以駐地取名。截至2020年6月,東鄉鎮下轄24個行政村。 2019年,東鄉鎮有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4個。[1]

歷史沿革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前稱東鄉里。宣統元年(1909年),改東鄉區。 1949年,改東鄉鄉,屬石龍縣。 1950年,復稱東鄉區。 1958年,改東鄉公社。 1962年,改東鄉區屬武宣縣。 1984年,改東鄉鄉。 1996年,改東鄉鎮。 2005年,河馬鄉併入,以駐地取名。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東鄉鎮轄屯應、麻村、華樂、達昊、三多、江村、平嶺、長塘、上棉、堡村、鄧寺、祿良、莫村、李運、古列、王道、祿道、金崗、合群、河馬、馬台、風沿、武蘭、洛橋2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324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東鄉鎮下轄2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東鄉街。[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鄉鎮地處武宣縣城北部,東鄰桂平市紫荊鎮,南面、西面連三里鎮、二塘鎮,北接金秀瑤族自治縣大樟鄉。區域面積223.8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東鄉鎮地處山區,南北走向,東西兩面是大瑤山山脈,中部是低丘盆地,略呈長形,第四紀沙頁岩地層,紅壤土。較高山峰有龍殿山、寨頂山,境內最高點雙髻山海拔1004.1米。

氣候

東鄉鎮屬暖溫帶季風區中的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水源豐富,1月平均氣溫9℃,7月平均氣溫27.9℃,年均氣溫20.0℃,無霜期年平均310天,年均降水量1450毫米。

水文

東鄉鎮境內河道屬東鄉河流域,最大的河流為東鄉河,河道長12.2千米。

自然災害

東鄉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乾旱、冰雹、大風、低溫、霜凍等,旱澇出現概率59.8%。

人口

2011年末,東鄉鎮轄區總人口5.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403人。另有流動人口4734人。總人口中,男性30400人,占51%;女性29000人,占49%;14歲以下9837人,占16.5%;15~64歲44116人,占74%;65歲以上5663人,占9.5%。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達37000人,占62.08%;2011年,人口出生率12.7‰,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長率8.4‰。 截至2019年末,東鄉鎮戶籍人口54353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東鄉鎮財政總收入281.41萬元,比上年增長6.6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7.7萬元,比上年增長45.16%。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0.6萬元,增值稅90.1萬元,企業所得稅39.39萬元。人均財政收入47.2元,比上年增長1.5%。 2019年,東鄉鎮有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4個。

農業

2011年,東鄉鎮有耕地面積6.65萬畝,人均1.10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2.82億元,比上年增長21.3%,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0.7%;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06億噸,人均384.1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水果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0.24萬頭,年末存欄4.6萬頭;牛飼養量0.6萬頭,年末存欄0.36萬頭;家禽飼養量59.4萬羽,上市家禽35.6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2521噸,畜牧業總產值3734.5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3.2%。 截至2011年末,東鄉鎮累計造林15.99萬畝,其中防護林4.2萬畝,經濟林2.5畝。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4萬畝,產量2.1萬噸,主要品種有三華李、柿子,其中三華李1.2萬噸,柿子900噸。漁業以鮮、蝙魚為主,2011年,魚塘養殖面積214公頃,產量1072噸。漁業總產值0.1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3%。

工業

東鄉鎮工業以加工、礦產、建材為主,2011年,工業企業13家,實現工業增加值3.74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占生產總值的47.9%。

商業

2011年,東鄉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25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25億元,比上年增長8.9%。

金融

2011年,東鄉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301.1萬元,比上年增長13.3%,各項貸款餘額1120.64萬元,比上年增長20.2%。[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東鄉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386人,專任教師21人;小學5所,在校生2641人,專任教師14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050人,專任教師10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東鄉鎮教育經費達2156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119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119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210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74%、6.16%、6.22%、48.14%。

2011年末,東鄉鎮有各類科技人才92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89人,經營管理人才78人,技能人才290人,農村實用人才471人。

文體事業

1968年6月,東鄉鎮開通有線廣播站,到鄉鎮2.8杆千米,鄉鎮到村2杆千米,村以下4.3杆千米。1990年7月開通電台第二套節目。2011年末,廣播電台有8套節目,1995年7月開通有線電視;有線電視用戶2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0%。 2011年末,東鄉鎮有文化藝術團體24個,會員200個,其中團體會員24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24個,演職人員500人,年演出85場次,觀眾達1.2萬人次;文化館1個,建築面積447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35平方米,藏書1500冊;檔案室1個,建築面積15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3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5人。 2011年末,東鄉鎮有體育場地24處,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4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籃球、氣排球、乒乓球,8.3%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東鄉鎮有衛生院2所;病床83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61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張,固定資產總值0.26億元。專業衛生人員82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1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13人、執業(助理)醫師0.01人、註冊護士0.0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11萬人次,出院病人3.33萬人次。 2011年,東鄉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54.52/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43萬人,參合率85.97%;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85歲,其中男性85歲,女性75歲;孕產婦死亡率為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3.79‰、5.71‰、25.17‰。2011年,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4.2萬人,參合率91.41%。

社會保障

2011年,東鄉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1.44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2.26萬人。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19戶,人數576人,支出118.65萬元,比上年增長10.2%,月人均171元,比上年增長4.9%;城市醫療救助25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575人次,共支出10.72萬元,比上年增長21.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18戶,人數2999人,支出24135萬元,比上年增長14.2%,月人均67.1元,比上年增長31%。 2011年,東鄉鎮自然災害受災人口4124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213畝,倒塌房屋6間,直接經濟損失70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2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7.3萬元,比上年增長11.8%。社會福利費86.4萬元,比上年增長14%;敬老院1家,床位5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34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1萬人,參合率51.9%;新增就業人員150人,有5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0人,全年共幫助12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組織一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的工作。[5]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東鄉鎮有郵政代辦所1處。全年報紙、期刊累計期發行960份(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45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0.81萬門,固定電話用戶2213戶,電話用戶普及率3.71%;移動電話用戶1.05萬戶,寬帶接入用戶880戶。

給排水

2009年,東鄉鎮建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40.4千米,生產能力990噸/日,生活用水36.1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6.71%,年人均生活用水6.05噸;排水管道0.6千米。

供電

2011年末,東鄉鎮有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5.65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1條,總長度10.87千米,綜合電壓合格率95.78%,供電可靠率99.72%。

園林綠化

2011年末,東鄉鎮駐地綠化面積0.6公頃。

交通運輸

東鄉鎮境內有209國道穿境而過,境內長23.5千米,有縣鄉(鎮)級公路16條,總長81.5千米。武宣至河馬公路站為東鄉客運站,日均發送41輛客車,日客運量1276人次,年貨運吞吐量124.4萬噸。2011年,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46輛,客運汽車6輛、150座位;貨運周轉量1256.2萬噸•千米,客運量18.2萬人次,客運周轉量1140.2萬人•千米。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4.53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76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東鄉鎮因此地原住戶多屬廣東遷徙,故稱東鄉。

當地名人

劉炳宇,字統臣,武宣縣東鄉鎮蓮塘村人,清朝武生,曾任廣西陸軍第一師第二旅第三團團長,陸軍步兵上校加少將銜,廣西陸軍第八軍統領,旋改任中區第二正司令代理桂平鎮守使,廣西討龍軍總司令、廣西自治軍第十路總司令、授陸軍中將二等文虎章。曾代理柳州府長兼柳州統稅委田南道道尹。

陳鴻慶,武宣縣東鄉祿富村人,生於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授陸軍步兵上校,歷任柳州防營管帶左區陸軍步兵司令,廣西自治軍第三軍司令官,民國十三年帶頭號召邑紳籌款興修武宣文廟。

文物古蹟

劉宅始建於清末民初年間,位於蓮塘村,座東向西,占地面積6267平方米。建築面積3014平方米。主房三層,輔助用房兩層,青磚混合結構。該宅在布局上仍為中國傳統的院落式建築。中間主房布局緊湊,房間之間用內廊相連,左右嚴格對稱。主房後設置神堂,前設前院,前院兩側均有廂房,院落四角設有崗樓,前兩崗樓用走馬樓相連。前院種植花草林木,與院前池塘相互映襯。由於清末年間法國教士的進入,帶來了西方教堂的建築形式,該宅建造也深受影響,立面造型荒誕奇異,給人以沉重、肅穆之感。主房地面為方磚面,牆體青磚砌築,木樓板,青瓦頂屋面。廂房也系青磚建造,柱廊相連,青瓦頂屋面。

劉炳宇故居建於清末民初,屬於中西結合建築的典型,其結構奇特,科學性和藝術性較高,至今保存完好。從其建築藝術和屋主身份兩方面,對研究清末民初的建築和來賓市清末民初地方史有着重要意義,保護好這座建築,對開發來賓市旅遊事業有很大作用。2004年來賓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鴻慶住宅建於1870年,位於東鄉長塘村,座東向西,占地面積50畝,建築面積為30畝,房屋88間,屬青磚,泥磚,木料,青瓦等綜合結構。整座建築群布局合理,具有傳統的南方古代建築群的特色,建築構件裝飾雕龍畫鳳,游魚花鳥,卷草纏枝等彩雕圖案,栩栩如生。整座建築現仍屬其後裔居住,所以建築體保存較好,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等研究價值,能體現出武宣縣古民居群,民族傳統建築群的代表性建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