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6-10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6-10首

来自国学荟网 的图片

作品名称: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6-10首

创作年代:宋朝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李廌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6-10首北宋文学家李廌的作品之一。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1]

正文

其六

风回荔萝香,意与尘气别。 杳杳云际钟,皎皎松上月。 触焉感幽处,蜡屐俟明发。

其七

阴磴顽雪积,老崖白云深。 扪萝陟鸟道,扬尘落乔林。 下方有粟场,俯见归飞禽。

其八

舍鞅陟层𪩘,老步独多叹。 笑谈谷传响,松声递萧散。 欲寻草堂池,土室无僧赞。

其九

松风憩俗驾,抚心愧营营。 登临念胜土,乌用千载名。 愿与妇子俱,终焉住神清。

其十

穿云上虚无,彷佛凌倒景。 微茫鸿鹄背,指点众山顶。 出日上扶桑,徘徊万林影。

原题】: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2]

生平简介

李廌才华横溢,名冠当时,却终生不第,飘然布衣。他胸有经世之策,济世之想,青年时汲汲于功名,而中年即绝意进取,归耕颍川。[3]

元丰年间(1078—1085),李廌到黄州(今湖北黄岗)拜谒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轼对他的文章极为赞赏,认为笔墨翻澜,有飞沙走石之势,拍着他的背说:“你的才能,可敌万人。”因受苏轼赏识,故与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陈师道一起,被人们称为“苏门六君子”。

后李廌举进士不第,宰相吕大防为“失此奇才”而叹,苏轼与翰林学士范祖禹欲向朝廷推荐,但因苏、范二人相继遭贬而不果。李廌从此绝意仕进,致力于撰文著书。

苏轼去世后,李廌感其知遇之恩,而悲怆痛哭,作祭文日:“皇天后土,鉴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万古英灵之气。”词语奇壮,读者无不竦然。 李廌晚年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生活清苦,卒年51岁。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有《德隅斋画品》《济南集》《师友谈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