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计人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不计人过 |
宰相吕蒙正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他出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同朝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能参加政事?"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吕蒙正同在朝廷做官的臣子听见这件事非常愤怒,下令询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的行为),不让(那位同事)查问。下朝以后,他的同事们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吕蒙正(公元944年--公元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宋代政治家。生于后晋出帝开运三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后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卒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谥文穆,赠中书令。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
基本信息
本名; 吕蒙正
所处时代; 宋代
出生地; 河南洛阳
出生日期; 944年
逝世日期; 1011年
主要作品; 《破窑赋》
主要成就; 贤相
人物品质; 不记着别人过失寻机报复
作者; 司马光
原文
吕蒙正相公①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⑤。蒙正曰:"若一⑥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毋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服其量⑦。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二》)
译文
宰相吕蒙正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他出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同朝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能当上副宰相?"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吕蒙正同在朝廷做官的臣子听见这件事非常愤怒,下令寻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的行为),不让(那位同事)查问。下朝以后,他的同事们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气量。
注释
⒈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
⒉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⒊朝士:朝中官员,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
⒋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
⒌穷问:彻底追究。穷,穷尽,完结。问,追究。
⒍量:度量,气量。
⒎过:过失,过错。
⒏止:制止。
⒐穷:彻底,到底。
10.记:记着。
11.是:这。
12.遂:于是就。
13.诘(jié):追问,责问。
14.固:还。
15.佯:佯装,假装。
文章启示
人活着就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博大的气量。别人当面侮辱自己,吕蒙正假装没有听到走了过去,这是何等的雅量!
相关评价
吕蒙正是一个正直敢言而又心胸宽广的人。
培养这种品质,有利于我们完善自己的形象,拓宽我们的人际关系,对于建功立业有很大的帮助。
人物品质
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文言知识
说"穷"
"穷"指"尽"。如《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又,"帝欲使其言穷",意为皇帝想让他把话说尽。由"尽",引申为"彻底"。上文"悔不穷问"中的"穷"指"彻底",意为懊悔没彻底追问。又指"走到尽头"。如《桃花源记》:"复前行,欲穷其林。"它还解释为"困窘"、"贫困"等。
人物介绍
吕蒙正(944-1011),字圣功,宋代政治家,河南洛阳(今属河南省)人。生于后晋出帝开运三年,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太宗征讨太原,吕蒙正被授著作郎,入值史馆。太平兴国五年(980),拜左补阙,知制诰。八年,任参知政事。端拱元年(988年),罢李昉,拜吕蒙正为宰相。吕蒙正为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不允者,必不强力推行。与开国元老赵普同在相位, 关系极为融洽。淳化二年(991年),谏官宋沆上疏,忤怒太宗,蒙正受牵连,被罢贬为吏部尚书。淳化四年,真相大白,复以本官入相。吕蒙正为官清廉,曾有人献古镜,言能照二百里,蒙正笑而却之道:"我脸不过盆子大,安用照二百里!"闻者叹服。至道元年(995年),太宗再度罢贬吕蒙正,蒙正以右仆射出判河南府,期间,政尚宽静,事多委任属僚,其总裁定夺而已。真宗即位(998年),吕蒙正被任命为左仆射,为感先帝之恩,蒙正献家财三百万助之朝廷。咸平四年(1001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六年,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禅泰山,过洛阳两次看望吕蒙正,曾问其子中谁可为官。蒙正道:"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吕夷简,真乃宰相器也!"吕蒙正病逝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享年六十七岁,谥文穆,赠中书令。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