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街镇(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下辖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街镇(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下辖镇)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北部、 福州市西郊,被福州高新区托管。东临乌龙江以洪塘大桥、橘园洲大桥与福州市区相连;,西南靠旗山山脉和永泰丹云乡毗邻,南接高新区南屿镇至浦上大桥延伸段与市区相连接, 北接竹岐乡。2021年4月,上街镇被评为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镇。[1]根据2022年10月官网显示,全镇下辖18个村居,辖区内总面积131平方公里,总人口近50万人。[1]

[]

社会事业

综述 上街镇下辖4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43个党支部,132个自然村。2008年上半年农业总产值3600万元,工业总产值6538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300元在党中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口号的号召下,镇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扎实推进全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上街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双百工程”建设的情况如下:

发展经济 塑新风,构建和谐新农村

1.典型示范,以学兴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岐安村在构建美丽家园的过程中,善于把握时机,先人一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位于溪源江畔,旗山脚下的岐安村,总人口2465人,面积2.43平方公里。岐安村“两委”领导集体在大学新区建设过程中清楚认识到:失去土地是对祖祖辈辈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的一种挑战,更是广大农村农民发展的一个机遇。只有依托大学城这一新契机,形成相应的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一条龙体系,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将集体经济做大,做强。他们带领全村群众,以拆迁补偿为契机,建起了一座座美观舒适的花园式安置楼3万平方米。投入347万元完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

以校园经济为依托,举办股份制商业试营运点,投资100万在福大新区学生公寓边上建起了2000平方米的商业店面。为了动员群众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村两委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动员全村村民承租经营,努力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积极做大做强角梳和木雕这两项传统工艺品,不断地从场地、资金、原料、技术等方面,扶持村民扩大角梳和木雕的生产,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解决了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岐安村共有这类企业和作坊100多家,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此外,岐安村千方百计增加村财收入,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在股份制商业网点建设中,村委会均占20%的股份,首期店面年得红利8.5万元。利用闲置的安置房装修成酒店式公寓出租也收入颇丰。

2.造福桑梓,整洁村容,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在集体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村两委认真实行民生工程,营造文明村居。设立阅览室、利用村广播,宣传栏等,经常性组织开展科技、卫生、文化、法律、道德宣传活动。认真抓好村容整洁工作,每年出资6.5万元卫生经费,配备9名卫生保洁员,专职清理全村环境卫生。同时在公共休闲场所设置了全套健身器,满足村民的业余休闲要求。

响应上级号召,积极创建“平安岐安”,配合上街公安分局在村部设立“警务站”,配设4名小区保安人员,并采取专业队伍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的办法,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定了“岐安村文明公约”,确保了村居的安定稳定。

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切实做到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全村火化率已达100%。大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每年年终,村支部下乡慰问困难党员,群众,私营企业主也主动拿出一定经费慰问孤寡老人和贫困户。

3.阳光操作。透明管理,村务管理更加民主

积极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村务公开纳入制度化、程序化和经常化的轨道,保障村民享有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制定并组织实施七大民主管理制度,调整充实村民理财监督小组,邀请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对全部项目建设进行全程监督,从办理结果监督逐步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推进。

为了广泛搜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在6个片增设6个村民意见建议箱,对村民反映的热点问题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村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并设立“回音壁”专栏予以公开答复。经村民代表大会批准制定了《村干部及聘用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和《吱安村经济合作社村民股份合作企业章程》,规范了对村干部和村办企业的管理,架起了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连心桥”。

为做到村务公开工作,村财收支,计划生育,救济救灾款发放以及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定期公布上墙,接受监督。严格土地征地款管理,村委会成立理财小组,征地款分配办法需要经村民户代表会议决定,然后理财小组负责造册分配落实到户,没有发生征地款分配纠纷现象,维护了社会安定稳定。村委坚持村民议事制度,凝聚集体智慧,集思广益,不搞一言堂,村内民主得到真正的落实。

全面整治 立典型,塑造平安好家园1.后来居上,真抓实干,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美岐村位于大学新区内,人口3250人,面积2850亩。原先的美岐不过是旗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经济落后,村内垃圾遍地,蚊蝇丛生,人居环境恶化。

为此,村两委知难而上,在大学城拆迁的过程中,加强了村容村貌整治,把征地和整治相结合。将环境治理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列入村两委工作重点内容之一。在村民集居地、公共场所,街道路线设置了垃圾桶23个,配备一名垃圾清理员,每二日清运垃圾一次,特别在学园北路、福大周边,人口密集地都设置了垃圾点,落实垃圾清理人员,做到责任到人,保持环境卫生清洁。真正实现“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要求。

2.出谋划策,多方努力,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

为引导剩余劳动力转移,真正实现生活宽裕。村委带领广大拆迁户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渠道自谋职业,转向就业。其中大学城常用工安排劳力50人,加入大学城建筑工程杂工350人,向外自找就业400人,劳力转移再就业达800人,占总劳动力的53%。探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村同向外发展副食品加工,木雕、石雕个体企业,建筑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经济总量逐年增加。2006年村财收入39.7万元,比2005年增加30.5万元。据分析2006年美岐村因土地征用产值减少250万,而建筑业、服务业等产业增加450万元,经济总量增长喜人,人均纯收入5333元,比2005年人均增收370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基本上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实现社会的稳定团结。

基础设施 上街镇地处福州西部,面积157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总人口6.5万,外来人口和大学城入驻学生数近三万人。交通便捷, 距福州市中心9.2公里, 腹地广阔, 区位优势突出,316国道、福银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洪塘大桥、桔园洲大桥把上街与福州市区连成一体。大学城一期建设和市“两院”二期建设已完成,大学城首期安置房11.5万平方米已全部封顶,大学城供水工程、污水处理、变压器扩容等工程也正在加紧建设中。2003年全镇完成企业总产值18.3亿元,乡镇工业产值1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3.8亿元。2003年被省政府发展中心区域评价中心评定为全省50强乡镇。 福州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待建)在上街镇设有6站点。

上街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京福高速公路、橘园洲大桥、大学新区校际路、乌龙江大道的建成以及正在建设的浦上大桥,使上街镇的交通日趋便利。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建成使用,连接旧镇区的雨污水管网正在铺设中。青源水厂继续扩建,建成后供水能力将达到12万吨/日,保证旱季正常供水。宿洋水库大坝于2005年12月初已动工建设。 316—324国道改线工程已动工建设。引人瞩目的省政府“十五”重点项目——福州大 学新区落户上街镇,总规划用地18316亩。

农民安置房已建成21.5万平方米。展望未来,新时期务实的上街人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跨越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再创辉煌。不久的将来,福州西郊将崛起一座集文化教育、高尚住宅、旅游商贸、高新科技园区为一体的滨江新城。

引人瞩目的省政府“十五”重点项目——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落户上街镇,总规划用地18316亩。已入驻福建工程 学 院、福建师范大 学、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 院、福州大 学、福建医科大 学、福建中医药大 学、闽江学院、、福建江夏学 院、福州职业技术学 院、福州一中、福州教育学院、福州第一技工学校等 13所学校,就读学生达61000多人。农民安置房已建成21.5万平方米。

福州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在上街镇设有6站点,从北向南依次为: 沙堤站上街站、金屿站、福州大学站、 董屿站、 厚庭站。

大学新区 福州大 学新区落户上街镇,占地21224亩,是福建省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是集教育、文化、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多功能园区。目前入驻的有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江夏学院等13所高校、中学。

文化

东汉末年,侯官即成为福建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县治。上街镇历史遗迹盛多,城隍庙、镇国宝塔、十四门桥等历史悠久。上街镇文化发达,人才辈出,清官张元奇、化工专家侯德榜、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居衍等。历史遗迹、名人故居至今皆保存完好,成为上街镇特色景观

获得荣誉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上街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21年4月,上街镇被评为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镇。

概况

上街镇位于闽侯县北部、福州市西郊,东临乌龙江以洪塘大桥、橘园洲大桥与福州相连;西南靠旗山山脉和永泰丹云乡毗邻;南接南屿镇至浦上大桥延伸段与市区相连接;北界竹岐乡,抵316国道。距福州市中心10公里,为福州“西大门”。

“旗山脚下居万户、千里沃野尽花香”上街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地势平坦,水系发达,茉莉飘香,有着江南水乡特有的韵味,被誉为“充满香味的土地”。辖43个党支部、19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

上街镇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富饶的土地,留下许多历史胜迹,孕育了历代众多出类拔萃的人物。东汉末年,侯官即成为福建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县治。上街镇历史遗迹盛多,城隍庙、镇国宝塔、十四门桥等历史悠久。上街镇文化发达,人才辈出,清官张元奇、化工专家侯德榜、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居衍等。历史遗迹、名人故居至今皆保存完好,成为上街镇特色景观。

上街镇基本形成了以商贸、房地产为龙头,高科技、无污染工业为辅翼,商业和工业互相促进的新的经济格局。拥有电子、化工、食品、鞋帽、茶叶、家具、工艺美术等12类企业,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群体:木雕、根雕、角梳在整合中能够不断壮大。各类专业市场不断培育壮大,商贸流通进一步发展,引进福州烟草物流配送中心、惠好医药配送中心、福建高速物流、永辉超市等一批物流企业;利用大学新区辐射功能,规划、建设商贸街、商业街,带动周边土地升值,房地产业呈现建销两旺态势。

地理环境

上街镇自古属于福建闽侯县。

1973年9月至今,闽侯县从莆田地区实际划给福州,1973年9月闽侯县革命委员会才从莆田地区实际划给福州革命委员会管辖,[3]但是 闽侯县 闽江江心中心线以南的电力和水利则继续由莆田地区(莆田市)负责建设、管理、发电、供电,包括闽侯县的上街镇、南通、南屿、祥谦、尚干、青口和鸿尾、竹岐、闽江(乡和镇),截至1989年底,电力供给覆盖面达到闽江江心中心线以南的99.1%的行政村,直到1993年7月才由莆田市实际改转给福州代管。

上街镇位于闽侯县北部、福州市以西,距离福州市鼓楼区台江区九公里, 与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金山街道隔宽阔的乌龙江相望,背靠旗山山脉,东临乌龙江,上街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1℃,地貌为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水系发达,有着江南水乡特有的韵味。

区划

上街镇辖~201侯官村~202厚美村~203上街村~204新峰村~205红峰村~206沙堤村~207联心村~208榕桥村~209庄南村 ~210溪源宫村~211美岐村~212青州村~213岐安村~214岐头村~215中美村~216金屿村~217浦口村~218建平村~219蔗洲村~220厚庭村~221马保村~222新洲村 ~223马排村

自然资源

上街镇辖内有美翕、密场、金星、上街、淮安、石钟、白羊和白章等8个村公所,102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有新建街、仁民街2个街道办事处。上街镇境内气候温和,森林茂密,资源丰富。

人口

截至2022年10月,上街镇总人口近50万人。

经济建设

产业集群 上街镇充分发挥近郊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基本形成了以商贸、房地产为龙头,高科技、无污染为辅翼,商业和工业互相促进的新的经济格局,拥有电子、化工、食品、鞋帽、茶叶、家具、工艺美术等12类。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群体:木雕、脱胎漆器,在整合中能够不断壮大。

农业发展 上街镇有林地192659.9亩,有园地10146.4亩,其中果园10024.3亩,茶园112.8亩,其它园地9.3亩。现尚有未利用荒草地33536.2亩。主要有铜、铁、锡、锌等矿产资源。该镇水资源丰富,为改变水利分布已建有小水窖(池)203个;现正在着手筹建1座小型水库。

上街镇内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和蚕豆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和鱼腥菜。林果经济作物主要有核桃,其次有苹果、青梅、梨、花椒、野生牛干菌、鸡棕、蘑菇和龙爪菜等。上街镇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全年粮食总产676万公斤,农村经济年总收入3570.4万元,农民人均年占有粮食343公斤,人均经济纯收入835元。

专业市场 上街镇各类专业市场不断培育壮大,商贸流通进一步发展,引进福州烟草物流配送中心、惠好医药配送中心等一批物流企业,利用大学新区辐射功能,规划、建设商贸街、商业街,带动周边土地升值,以闽都大庄园为龙头的房地产业呈现建销两旺态势。

财政收入 2005年全镇财政总收入达11058万元,比增37.5%;其中国税收入2834万元,地税收入8224万元,比增6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20元,比增9.9%。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2084万元,比增7.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52766万元,比增20%。新办内资企业27家,内资实际到资14879万元,比增193.4%。固定资产投资142557万元,比增33.2%。新办外资企业4家,外资实际到资405万美元,比增45.2%,合同外资1027.97万美元,比增86.7%,出口创汇2320万美元,比增20%。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