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清古镇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清古镇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该镇属龙虎山风景区,距鹰潭市区25公里。位于上清宫景区内,距鹰潭市区25公里,源远流长道教文化,富有特色的赣派建筑名胜古迹,古仆淳厚的民俗风情。当地特产有:板栗、豆腐、茄子干等

中文名称 上清古镇

地理位置 上清宫景区内,距鹰潭市区25公里

门票价格 10元/人

著名景点 长庆坊、留候家庙、天师府、大上清宫

主要景点

古镇上名胜古迹很多。长约2公里的上清古街上有长庆坊、留候家庙、天师府、留候第、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等景点。沿河栉比鳞次的吊脚楼和船埠头更让小镇显现出江南水乡的风格。河畔浣纱村妇、捣衣少女、戏水孩童,以及渔舟片片、白鸭浮水形成了一条韵味十足的古镇风景线。镇东面有上清宫、东岳宫,东北面有南宋(1127-1279年)四大书院之一的象山书院,泸溪河对岸有明朝(1368-1644年)宰相夏言的故里——桂洲村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红十一军和中央红军会师之处。在距古镇4公里的地方,还有天门山生态游览区。那里有原始森林、瀑布群以及一些古民居。天师府占地5万平方米,有500多间房舍。楼台殿阁金碧辉煌,曲径回廊不计其数,府内古木参天,是历代张天师的起居之所。天师府原建于龙虎山下,后迁于上清。张道陵是中国道教创始人,后人尊他为张天师,而张天师的名号也被历代帝王特许世袭。张天师已经是张道陵的第63代孙了。自张天师来此地后,其后人已历经63代一千九百余年,是全国重点对外开放的道观之一,上清镇也因中国道教发源地而闻名天下,明初,上清镇即形成这于今日的规模,至明代后期,上清古镇已相当繁荣,《徐霞客游记》称上清街“甚长”。拜访了这座古镇,发现除了修复一新的天师府,依稀可见几座古建筑和旧码头,似乎在述说着曾经的繁荣,大部分清代木质建筑已经破旧不堪,但却别有一番风味。

发展历史

明初,上清镇即形成规模。至明代后期,上清古镇已相当繁荣,《徐霞客游记》称上清街“甚长”。晚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太平军和清军曾在上清激战,镇内建筑损毁严重[1] 。直至民国年间大体修复,其面貌一直保持到20世纪80年代。

特点

漫步龙虎山上清古镇如果没有上清镇,没有上清这块土地孕育出来的道教文化,龙虎山要成为中国道教第一山、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恐怕是不可能的。上清古镇首先让人称奇的是古街的路面[2] 。几乎所有的路面都是用泸溪河里的鹅卵石铺成的,其形如鹅卵,光滑溜圆,扁长不一,密密地排列有序,泛着光,自然和谐,有的还排成太极或八卦状,精巧至极。这些小石头经过成千上万年泸溪河水的冲洗、撞击,棱角尽损,再加上近千年路人的脚底打磨,已是光亮可鉴,行于其上一种极其舒适的感觉从脚底渗到发根,一种古老的足音由远而近,仿佛触摸古老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据专家考证上清建镇于南北朝时期,镇内道路历尽沧桑。古镇中的古老的道教建筑随处可见,临河的吊脚楼更是魅力无穷。在这条长达1.5公里的千年古街,留侯家庙、天师府、天源德药栈、古老的吊脚楼等国家、省级保护建筑有几百处,重檐、丹楹、彤壁、朱扉等典型的道教建筑风格使这条古街特色鲜明,走进千年古镇就像来到了道教博物馆。在这条街上值得一提的是具有道教祖庭之称的天师府,始建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虽历经兵燹,但至今仍保留其历史风貌。天师府是历代张天师居住的地方,整个建筑均按照八卦形状设计,分头门、仪门、私第和后院,历史上有“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之誉。天师府选址别具一格,据说当年张天师选址于此颇费心机,其门临泸溪河,背依西华山,左右青山环抱。正是我国古代“前有照、后有靠、青龙白虎两边抱”的宝地。府内豫樟成林,古木参天,仙乐缥缈,绿树红墙交相映辉,是道家清修之地。位于镇东头的天主教堂这条古街虽未经过专家设计,一切都自自然然,无形中有一种自然之美,然而就是在这种自然当中,整条街又孕育着独特的地方民俗风情。沿这条街逆泸溪河水而上,街左边的房子皆成阶梯状,每一家房子总比前一家的房子往前凸出1米左右,据说这是当地人预示家事兴旺的象征。右边的吊脚楼空荡荡地几个木柱子立于水中。漫步这条街区,你不必闪躲汽车的横冲直撞,尽可悠闲自在地观看市井风情。渔民织网,孩童戏耍,怡然自得。三十六行不论你要找其中的哪一行,转个弯、抹个角就到了,理发的、修锁的、修伞的尽在其中,街上的小吃是出了名的好味道,有白皙皙的上清米粉,水嫩水嫩的上清豆腐,朱红朱红的天师板栗等,都让人垂涎欲滴,往吊脚楼一坐,店主定能给你弄出个八卦宴来,弄出一桌子的道教文化味儿来。如今的上清古镇,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游览,陌生的、熟悉的都愿意到街上走走,体会一下淳朴的民俗风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