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庸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庸镇原为田家坝镇,曾是上庸古国都城所在地,2010年2月5日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上庸镇。上庸镇位于堵河中上游,距竹山县城12公里,版土面积182.67平方千米(2017年),辖10个村(居),总人口16044人(2017年)。

上庸镇原为田家坝镇,2010年2月5日经省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上庸镇。位于堵河中上游,秦巴山脉的南延地带,距今已有3600年的历史。上庸跨越东经110°03′~110°11′,北纬32°06′~32°14′,东与深河、九华林场连畔,南与官渡毗邻,北与潘口、溢水交界。镇政府所在地—南坝街,是新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1]

中文名: 上庸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湖北省竹山县

面 积: 182.67平方千米(2017年)

下辖地区: 10个村

电话区号: 0719

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16044人(2017年)

著名景点: 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车牌代码: 鄂C-6

气候条件

上庸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点冬冷夏炎,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2082小时,日照率48%,太阳辐射总量每平方厘米111.17千卡。全年日平均气温为17.6°C,极端最高气温40.3°C,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2.2°C,一日内高低气温差都在10°C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77%,月平均相对湿度以3—6月最大,达到79%—80%,其余月份相对湿度均为73%—75%。年无霜期平均为261天,初霜日始于11月24日,终霜日止于3月16日—17日。年降雨量为1128.2—1369.2毫米,冬季降雨量为123毫米,日降雨量大于50毫米,秋季降水量为219.6毫米,冬季降雨量为123毫米,日降雨量大于50毫米的暴雨主要集中在6—7月份,雨日一般3—6天,雨量大于239.3——719.3毫米之间。高值年降雨量达到1805.4毫米,低值年降雨量780毫米,累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保证率为80%。上庸镇属亚热带季风区,2月多偏北风,3—8月多东南风,9月到次年1月多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7米/秒,一般风力为2—4级,有时也有5—7级大风,8级大风极少。

河流经济

上庸镇是一个天然的内陆河码头,苦桃河、深河、官渡河和泗河等众多河流汇聚于此,使上庸镇上通陕西、四川,下达武汉、襄樊。明清时期,这里集市密布,商贾云集,鄂西北地区的木材、生漆、盐巴等土特产经堵河黄金水道远销江汉湖广,而外界的瓷器、布匹以及文化等又通过水运被源源不断地输入进来。

在秦巴山间,有一条贯穿全境的大河叫堵河,堵河的中上游有一座著名的老城叫上庸。经历了3600年的历史沧桑,上庸至尽仍然像堵河水一样清澈见底、古朴悠长。堵河水从上庸镇正中穿过,把上庸镇分为南坝和北坝两个部分。

北坝历史

关于北坝的历史,黄洲庙就是一个最好的见证。黄洲庙曾经是上庸最大的一个庙宇,庙前戏楼上的这块金匾据说是清乾隆皇帝所赐。庭院中间的这棵古桂花树枝干虬劲,枝叶繁茂,树冠直径可达十几米。据当地的老人们介绍,这棵树虽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却还生机昂然,年年发新芽,岁岁都开花。每到八月桂花盛开的季节,总是香飘十里,整个上庸都能闻到它那醉人的花香。

往年热闹非凡的黄洲庙,如今已被改成了粮库,昔日的盛景大概也只能从眼前这些残垣断壁中追忆了:雕龙的石柱,御赐的金匾,大理石的石碑和精致的石雕…

明朝成德年间,田家坝镇(现上庸镇)因住户多姓田而得名。然而上庸镇历史上占尽风光的人却不姓田,而姓王。在上庸的北边,曾经有一块占地2420平方米的清代大庄园,人称“三盛院”,它的主人就是秦巴山区的首富——王氏三兄弟。三盛院建于清嘉庆末年,整个大院呈“王”字形,院内有天井48个,房间一千余间,屋前有戏台,屋后有花园,门前的石雕青狮威武凌猛,窗扇上的木刻图案栩栩如生。100多年前,一场无名的大火烧尽了三盛院的浮华盛名,残垣破殿和幽然古树正好像诉说着世事的变迁。

所获荣誉

2020年7月29日,上庸镇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视频

竹山县上庸镇代表队《真的不容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