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學之路(吳漢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學之路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上學之路》中國當代作家吳漢祥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上學之路

每天騎行帶二寶上北京市海淀區萬泉小學。不過一華里路程,要與熙攘的車流和快速趕路的摩托搶道,左顧右盼地唯恐摩擦相撞,臨近學校大門,一輛又一輛送學生的豪華轎車遮住我們的視線。

這一幕,讓我想起童年上學之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我家居住湖北黃石市新下陸馬路旁,在一幢剛搬進東村65棟二層閣道住宅里。我挎着母親用白色毛線織成的網狀書包,雙腳踏着姐姐穿不了的補丁布鞋,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自個兒蹦蹦跳跳地往學堂奔去。

記憶中,並排而坐的66棟正在規劃籌建,緊挨百米樓不存在。馬路斜對面是新農村,我們去學校也不過一華里路程。繞過65棟房頭,抄近路要穿過大片農村莊稼地(就是現在新下陸足球場)。每到上學時間段,我們迎着早晨金色的陽光,一條稍寬敞點且彎曲田塍小路,蜂擁地急趕着從有色北村、東村上學的學生,那年頭沒家長送。路上遇到夥伴或同學,只要聽到學校預備鈴響起,不分男生女生,自然牽着稚嫩小手往學校瘋趕。沿途嘰嘰喳喳歡笑聲灑滿一路。

這條通往學校的泥巴路,分上下兩段,清楚地記得靠學校的一段,是半山坡梯田,盛產過紅薯、玉米和高粱。下一段路旁,有甘蔗地、水田和大片藕塘,藕塘蓮葉一塊塊延展到汪家灣。一年四季,肥沃田畈里,皆會瀰漫着季節性特有的清香。

學校無柵欄。有時傍晚回家,遠遠看到夕陽依偎在高聳的冶煉廠煙囪上,昏暗的小路,偶爾會竄出瞬間不見身影的黃鼠狼。田埂邊泥洞裡常會聽到吧咋吧咋聲響,是黃鱔露頭出來覓食的聲音。黃昏時分,紅蜻蜓在田間上方盤旋,嗡嗡地在耳畔低徊縈繞。夜幕下往荷塘邊行走,雖然有時也是滿月的光,微風徐徐,卻未見朱自清筆下日日走過的荷塘,走過的那種寂寥和幽靜。

記得上小學三年級,清貧的家境,花銷處處精打細算。在我一再央求下,操持家務的母親破天荒給我買了一雙草綠色的球鞋(當年稱為軍鞋),補丁布鞋預留給弟弟。同時,也換上三角形布丁拼湊縫合的新書包,這讓我走在上學路上多了一份自信。

因足下生輝,臉上有光,同學們只要看到我腳踏新球鞋,都爭着往新鞋上踩,戲稱「蓋章」,我也樂此不疲。猶記得小學有位肌肉健碩的體育老師,演示往空中踢足球,用他跟我一樣的軍球鞋,只聽「嘭」的一聲,足球瞬間上升,直插雲霄,張張小臉仰望藍天,良久足球才從半空中墜落下來,操場旋即歡雀聲一片,那是我們小學時代最興奮、最快樂的時光。

套上軍鞋,上學、放學一蹦三尺,仿佛路旁含苞的菡萏張開了嫵媚笑臉,節節拔高的甘蔗,其葉片隨風搖曳為我歡唱。可好景不長,泥巴路就怕雨淋,泥濘小路上污穢了心愛的軍鞋。回家用自己小手認真清洗,想快點干,用火鉗將鞋架在煤爐上烘烤。如廁離開片刻,忽然,軍鞋燃燒了一半,我愕然,心疼地大哭一場,好像心目中整個世界塌陷下來。難得揚眉吐氣穿上心儀的軍球鞋,顯擺嘚瑟沒兩天就不能穿啦,先回家的姐姐、爸爸都勸我,我仍然泣不成聲。當時,已經準備好遭受媽媽回來一頓毒打。可是,一向性格暴烈的母親卻一反常態,用同情的眼光望着我這張哭喪的臉,說;你只能再穿那雙破布鞋啦!我默默地點點頭……

時光流逝,我當上父親並送女兒上學,眨眼間,又從父親角色轉換成爺爺輩,送外孫上學。雖然望着人流車流擁擠不堪,所幸快到萬泉小學大門,各路口穿着反光背心的家長志願者們,用小藍旗義務引導二寶安全地走進了校園。[1]

作者簡介

吳漢祥,祖籍湖北紅安,黃石長大,曾供職國企五個崗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