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三角城遗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角城遗址,位于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三角城村北侧,面积约430万平方米,属沙井文化。

三角城遗址是集西周至春秋时期城址、墓葬群以及房址、窖穴、祭祀坑为一体的大型遗址,对深入研究沙井文化内涵、河西走廊史前文化以及先秦时期西北少数民族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2013年,三角城遗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遗址特点

三角城遗址包括三角城城址,以及西岗墓群、柴湾岗墓群、蛤蟆墩墓群、上土沟墓群等。 古城遗址东西最宽处132米,南北长154米,整座城池以泥巴垒砌而成,东北部略倾斜,呈不规则三角状,因而得名“三角城”。城内发现有房址和窖穴。月氏人修建的这座城障,可能是河两早期的城郭建设雏形,它既能利用此地的水草放牧,又能够以障抵御匈奴的入侵。此时,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悄然由以游牧为主向定居生活转变。 在三角城西1000米处,即是蛤蟆礅墓地所在地,墓葬形制以偏洞(即先挖一个南北向的长方形竖穴,然后向西壁掏偏洞,作为墓室)为多,无棺材。

文物遗存

出土铜器、铁器、石器、骨器、陶器等遗物。陶器以罐、、壶、杯等为主。墓葬形制有偏洞式和长方形竖穴土坑两种。绝大部分墓葬发现有牛、羊、马头骨和蹄趾骨,随葬品则有青铜牌饰、绿松石珠、骨珠、骨牌等,另有少量的铜刀、铜锥、铁锥、箭镞、箭杆、骨弭、皮革和毛麻纺织品。

历史沿革

三角城遗址位于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三角城村北侧,1924年7月,安特生博士在民勤发现并命名了中国青铜时代的沙井文化。同年,安特生博士在今双湾镇三角城村进行考古试掘,由此揭开了三角城遗址考古发掘的先河。

三角城遗址作为西北边陲的一处古遗址,在动荡不安的民国时期,先后吸引了三批国内顶尖级考古学家造访,进行实地调查。1979年6月至1981年11月,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对三角城遗址西岗和柴湾岗墓群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

研究价值

三角城遗址现存的城址、房址、窖穴、祭祀坑、墓葬群等遗存,文化内涵丰富,墓葬形制独特,持续时期较长,是研究西北史前历史的一座宝库。可以有效弥补《史记》、《汉书》对北狄、月氏、乌孙、匈奴等西北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记载的不足。

出土于三角城遗址的“虎噬鹿青铜饰牌”构思精妙、静中有动,栩栩如生地将大草原猛虎捕食的精彩瞬间永久定格,再现了史前北方民族高超的艺术水平和娴熟的青铜铸造工艺。 三角城遗址的保护对深入研究沙井文化内涵、河西走廊史前文化及先秦时期西北少数民族史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