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立新闻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立新闻台是中国台湾三立电视旗下的新闻频道,于1998年3月开播,口号为“台湾在地新闻第一领导品牌”。

三立新闻台是中国台湾8家24小时实时播出的新闻频道之一,是中国台湾地区收视率最高的新闻频道之一,代表节目有《早安新鲜闻》等。

简介

  三立电视台共有4个频道,分别为:三立台湾台三立都会台三立新闻台三立国际台

  三立新闻台,为三立电视旗下的新闻频道,1998年3月开播,口号为“台湾在地新闻第一领导品牌”。是台湾8家24小时实时播出的新闻频道之一,是台湾地区收视率最高的新闻频道之一。

  三立新闻,打破所有新闻的既定模式,重新定义新闻的游戏规则:发挥媒体本质的影响力,展现最在地的观点,最全球化的新闻视野。不管是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中,深入守候、真实呈现,见证台湾政权的和平转移。2001年美国911恐怖攻击事件引发中东战火,SETN独家前进以阿边界传回美阿战事第一手报导。2002年派员远赴埃及,现场独家报导拥有4500年历史之埃及胡夫金字塔石棺开棺仪式。2004年诡谲多变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中,报导蓝绿的攻防战,以及全年无休从社会观察、专家观点、民意检验等多面向剖析新闻的《大话新闻》。三立新闻用最快的速度,最独到的角度,最惊人的力量,改变你我看新闻的角度,创造新闻全新的价值。

  但此台政治立场偏向绿营。

主播

  现任新闻主播:

  陈雅琳 王志郁 李天怡 李犹龙 李晶玉 吕惠敏 萧彤雯赖筱芸敖国珠 黄倩萍林毓芝 戴心怡 钟佩玲陈建安 连昭慈

  现任气象主播:

  陈建安

  前主播:

  姜怡如张雅琴 (播至2007年3月16日,4月1日起转至中天新闻台)、周慧婷安幼琪 (现年代新闻台主播)、李富城(现只有在台风形成时,出现在TVBS-N)、张亚乔、杨中化

重点时段

  时段 主播 节目名称 节目特色

  约06:45~08:45 王志郁、李犹龙 《早安新鲜闻》 晨间新闻

  约11:45~13:45 吕惠敏 《三立正午新闻》 午间新闻

  约13:55~15:50 敖国珠 《新台湾论坛》 政论谈话性节目

  约17:45~19:45 李晶玉 《三立晚间新闻》 晚间新闻

  约19:55~20:50 陈雅琳 《三立新闻八点档》 晚间新闻精华版

  约20:55~22:50 郑弘仪 《大话新闻》 三立新闻台近年来收视最高的偏绿政论性节目

  约22:55~23:50 陈雅琳 《新闻多异点》 主打重点议题

  陈雅琳在每周六、日亦主持《福尔摩沙事件簿》和《台湾亮起来》两个新闻专题性节目。[1]


王牌节目:大话新闻

   大话新闻是三立新闻台的王牌节目,收视率最高达到2.97%,每分钟收视人口为63万5千人,位居台湾地区首位。

  《大话新闻》节目内容为邀请政治评论家等共同讨论新闻事件及国家策略,也会接听观众的Call-in。其最大特色在于首创“当事人澄清专线”,以供被讨论之当事人能在节目中即时辩解。该节目是三立电视的外制节目,设定议题时不受三立新闻部的掌控,可以自成一格[1]。目前为三立新闻台每天晚上九点至十一点的带状节目。 2007年中开始,于周六周日节目介绍日治时期的台湾,主持人和来宾是用史实资料及照片来比较日治时期的台湾建设及国民党执政时期政府的建设。2008年,国民党政府二度上台后,内容则以批评“政府”施政不当为主。

  == 政治立场 ==表示《大话新闻》节目立场将会尽量公正

  2007年4月26日晚上,台湾当局“副总统”吕秀莲接受《大话新闻》专访,郑弘仪以媒体报道质问她与百万人民倒扁运动重要干部的关系,她的回答是“媒体断章取义”。郑弘仪问吕秀莲为何不澄清,吕秀莲答:“你们(《大话新闻》)栽赃我很久,我忍很久了!”郑弘仪反击:“我们有澄清啊!你不能污蔑我啊!”吕秀莲又问:倒扁运动总指挥施明德当时说他唯一寄望某人,这个人就是施明德担任民进党主席期间的民进党秘书长,“大家为何不去问?”郑弘仪问是否指苏贞昌,吕秀莲答:“对嘛!对嘛!”

  2007年6月11日,“台湾团结联盟”的“立法委员”在“立法院”门口召开记者会,抗议《大话新闻》引用学生社团“新文化工作队”发起的“反装蒜,要预算”连署活动的“立委”参加连署状况来批评该党立委“阻扰总预算”。该党“立委”黄宗源与刘宽平说,他们拨打《大话新闻》“当事人澄清专线”去澄清,却被阻挡,不能在节目中及时澄清。该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曾灿灯要求郑弘仪道歉,否则不排除提告到底。该党秘书长钱橙山说,新文化工作队与谢长廷阵营关系良好,新文化工作队的行为根本是“割台联的稻仔尾”。《大话新闻》制作人李如芳表示,当天节目是引用新文化工作队提供的数据,程振隆黄适卓刘宽平在节目播出后都曾打电话来澄清,节目稍后已做更正。[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