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三泉镇位于金佛山北麓,距城区14公里,因在境内龙岩河同一断面中拥有冷、温、烫三眼泉水而闻名。全镇幅员面积191.5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6个村,19个居民小组、28个农业社,有农户5237户、19486人。乡镇以中山地形为主,立体气候明显,海拔高度在580米—2251米之间。常年平均气温160C,全年日照在140—160天,降雨量为1100毫米左右,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2006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800万元,农业总产值完成9805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14718万元。财政收入完成40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42元。

三泉镇1 [=15013903470.03077800.1096_android.jpg 原图链接] 图片来源于新闻中心网

目录

乡镇概况

中拥有冷、温、烫三眼泉水而得名。分别与东城街道、鱼泉乡、大有镇头渡镇、南城街道以及贵州省道真县、大坪镇毗邻。全镇幅员面积191.5平方公里,耕地21323亩,森林覆盖率45%,有大小河流7条、小Ⅱ型水库4座。镇政府所在地距城区14公里。全镇下辖6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9890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6785人。建有党委2个、党支部18个,有党员714名、流动党员70名。镇机关有行政编制人员27名、工勤编制人员1名、事业编制人员16名(不含教育、卫生系统)。镇党委有8名委员,35岁以下1名,平均年龄39.5岁,女同志2名。

200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8亿元,同比增长15%;财政总收入809.97万元,增长102.34%;农民人均纯收入4245元,增长27.02%。三泉镇中药材1.8万亩,到2011年达到2.4万亩;生猪年出栏2万头,到2011年出栏达到2.3万头;笋竹2.5万亩,到2011年达到4.5万亩;烤烟1600亩,到2011年达到2000亩;蔬菜500亩,到2011年达到3000亩;中蜂存栏2363群,到2011年达到6000群。

亮点工作:一是新建中国海外三泉希望小学。二是龙凤变电站建设。三是新增中药材面积3000亩。四是推行“服务直通车”制度。

总体思路:以“活一方经济,保一方稳定,富一方百姓”为出发点,按照“强化基础、富裕民众、搞活旅游、扮靓集镇”的总体思路,全力实施“建设特色古镇,做靓十里画廊,扮亮沿江两岸,创建水上城市,夯实旅游基础,挖掘人文资源,打造旅游名镇,建设药材之乡”的“四十八字”工作方针,把三泉镇打造成为重庆市旅游名镇和药材之乡。

预期目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185万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重点工作:

推进旧城改造,启动旅游特色古镇规划建设工作。

抓好农家乐上档升级和规范化管理以及旅游特色商品开发和促销工作。

开展“通村公路建设年”活动。

城镇建设

南川市三泉镇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将建议意见归纳为城镇化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教育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环保等四个方面。为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该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即“三集中、两务必”。

“三集中”即镇领导干部集中精力牵头解决一个问题,党员干部集中智慧建言献策1-2条,集中各方资金统一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两务必”即对解决的每一个问题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解决的每一个问题务必使群众满意。

自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该镇已投入60余万元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加强城镇建设。投入8万元对集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投入2万余元更换和新装集镇街道路灯21盏,投入5000余元硬化300多平方米的集镇街道。二是注重利民服务。投入5000余元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建起3个便民阅报栏,投入6万元维修引水渠道23公里,为参加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群众制定10条优惠政策,投入20万元新修三泉幸福院,投入17万元启动村校危房改造。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启动1500亩白芷基地建设;发挥自身旅游优势,改善旅游环境,定期清理河道和金佛山北坡垃圾;投入6万元新修村级旅游公路3公里,投入5万元维修村道42公里。

风景旅游

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享有旅游名镇盛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茂,老龙洞卧龙潭烟云洞十里画廊独马头、银杏皇后等神奇的自然景观星落棋布;南宋抗蒙战场遗址龙岩城、翼王石达开屯兵之所山王坪、美龄桥、蓬莱阁、孔公馆、雨若林等独特的人文景观引人入胜;温泉度假村、古银杏宾馆、九龙谷风景城等一批接待设施初具规模;十里画廊博赛假日酒店破土动工;山里人家、乡巴佬、阿婆村等25家特色农家乐渐成气候,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探险的最佳去处。良好的生态环境,明显的立体气候让三泉成为一个天然的大氧吧,一个丰富的大药园,极宜白芷、栀子、天麻、玄参等多种中药材生长,是药材种植、研发、加工、生产的理想之地。

乡镇特色

三泉镇地处偏远山区,加上常年缺水,粮食作物产量很低。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该镇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开始发展水果产业,80年代后期,从种植水果中尝到甜头的农户开始引入新品种,并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成为果农,并脱贫致富。

依托果树致富,该镇桃源村村民陈国庆感慨良深。由于担心市场变化,种出的果子卖不了钱,陈国庆一直不敢种果树,但看着周围村民都种植果树脱贫致富,他终于下决心种果树,如今,他不仅在自家的责任田里种上果树,还开出荒山种植果树,而这些果树给他的回报也十分丰厚:每年水果销售收入近5万元。为了给果树提供充足的农家肥,他还养了几十头猪,每年销售达40余头。

在三泉镇,像陈国庆一样开发荒地种植果树的村民还有许多。全镇尽管只有1.06万亩耕地,但通过村民开荒的方式,水果种植面积却达到1.7万多亩,而且还在呈上升趋势。

在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上,由政府出资,每年组织区和乡镇技术人员对种植户进行3-4次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修枝、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等。从2000年开始,不断从外地引入新品种,免费提供给种植户,以加快产品改良换代,跟上市场需求。目前,全镇已有80%以上的老品种得到更新。

在营销上,由镇政府出资每年召开营销大户座谈会,帮助营销大户解决交通等方面的问题,并对贡献大的营销大户进行奖励。同时,实施无公害水果品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今年7月,该镇在成为我省首批无公害水果基地之一后,与香港一家国际权威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联系,力争尽快培育出高品质的有机无公害水果,从而赢得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在强调水果品质和规模种植的带动下,桃花节、品果节等附加产业应运而生,每年为当地引来游客数十万人,为当地村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经济建设

魅力四射的旅游名镇和名副其实的药材之乡”的奋斗目标,突出山、水、林、田、路、电综合整治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完成了渝道路三泉段油化和金佛山北坡旅游公路硬化,实现社社通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1公里,有效破解了交通“瓶颈”制约。引进业主治理荒山荒坡上万亩,完成国土整治3000多亩。大力实施了扶贫项目,新建人饮池40口,新修各类桥涵80余座,防渗整治各类沟渠堰140多公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已完成新农村建设推进村三泉社区的总体规划、镇域总规和详规编制工作。投入270万元的政府办公楼和广场即将完工,完成投资600万元的龙凤变电站竣工投入使用。投入300万元修建了三泉、半河、马嘴集镇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5000多人、7000多头牲畜的饮水问题。信息网络实现无缝覆盖,光纤电视村村通,程控电话社社通,农村用电户户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吸引了博赛集团、大唐公司、瑞丰公司、宏强公司等有实力的业主相继落户三泉发展旅游和生态农业。

社会事业

从“上学难,就医 难,增收难”三大难题入手,高度关注民生,深入推进社会事业,人民群众普享实惠。

镇党委、政府积极筹资先后新建了窑湾、风吹等8所村校及三泉中心校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添置和改善了学校软硬件设施;引资500余万元的中国海外三泉希望小学竣工投入使用,多次获 “尊师重教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投入60余万元新建镇中心卫生院,正抓紧建设,动员14760名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有效缓解了农民就医难的问题。

坚持发展规模经济和劳务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中药材、烤烟种植大户,特色养殖大户和农家乐经营大户,建立劳务输出平台,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方增加农民收入。

投资上百万元新建了设施好、功能全,环境优的三泉福利院、五保家园,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扶政策、农村低保政策、种粮补贴政策,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高标准建成了8个村(社区)的公共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融办事、购物、医疗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

发展方向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镇将紧紧抓住“渝湘高速路开通,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点,金佛山整体开发”三大机遇,按照“加快、率先、统筹”发展三大要求,做特做优旅游业,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着力打造一座仿古镇,建设一个特色旅游小商品示范区,开发一条江——龙岩江,开发一个城镇新区——人民坝,建设一座星级宾馆,新建一个冷水鱼养殖基地,建设一批新型农庄,绿化一片荒山,发展2.4万亩中药材基地。

相关视频

南---三泉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