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汇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汇镇是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下辖镇,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大巴山南麓、华蓥山西麓,是渠县的历史文化古镇,被评为“四川四大经济重镇”“全国重点镇”。

三汇镇地势东部高、西部低,北部高、南部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拥有三江六码头、农乐小三峡等旅游景点。

概况

三汇镇位于渠县东北部,距县城27.5千米。辖5个社区、1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三汇英明街44号,海拔230米,距县城40千米。襄渝、达成铁路交汇过境并设站,公路与达(川)广(元)公路相连。巴河、州河,渠江常年通航。

自古是川东重镇,现为四川三大古镇之一。古镇依山傍水,盘踞在三江交汇处的一个硕大的磐石之上(当地人称“石磐”)。古迹有宋代渠州古城“礼仪城”、建于清道光年间白塔。

沿革

清雍正8年(1730年)设分县署,署理渠县上北路政务,统领涌兴、贵福、文崇(今达川区的龙会、陈家、渡市,大竹的柏林、清河、杨家、回龙场等地)。

民国24年(1935年)撤分县,前后历时达206年。

1940年设三汇镇。1996年,面积3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辖北坝菜场和以序数命名的9个居委会。

2002年底,面积2.6平方千米,人口33800人,其中农业人口1500人,辖6个居委会、1个菜场村。2004年,将原石佛乡及原汇西乡的浪溪、深井、登峰、重石、金河、洞沟、西坪、白塔8个村和汇南乡的南垭、大盘、长久3个村并入三汇镇。[1]

区划

1953年2月,据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城市和场镇政权建设的初步意见》,将全县51个乡增划为86乡,其中石佛乡、陈家乡(原安南乡)为复置。9月,进一步实行小区小乡制,86个乡析置为124乡。乡名先后更改的有:凤凰乡更为河西乡,桂馥乡更名贵福乡,靖边乡复更为静边乡。渠城非农业人口1万左右,不够设市条件仍称城关区;三汇仍为相当区级镇;其余场镇非农业人口均在1500人以下,全部作为乡。乡镇以地名命名。

1956年前后,调整合并乡政,初为2镇81乡。3月,划龙会乡归达县辖。至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时,全县有82乡和城关,三汇两个区级镇。

1996年,镇辖6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个菜场村民委员会,全镇幅员面积3平方公里。

2002年底,辖6个居委会、1个菜场村,面积2.6平方千米,人口33800人,其中农业人口1500人。

2004年,撤销三汇区,将原石佛乡及原汇西乡的浪溪、深井、登峰、重石、金河、洞沟、西坪、白塔8个村和汇南乡的南垭、大盘、长久3个村并入三汇镇。

2012年三汇镇幅员面积58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7个社区(川水,环城,向阳,兴民,西坪,北坝,三溪)人口8万余人,辐射十几万人。[2]

乡镇概况

三汇特醋创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锅罐兴起于清嘉庆十年(1805)火柴发端于清宣统二年(1910),光绪33年创建的三汇商会辖19个商帮,一时间商贾云集,热闹非凡。上世纪八十年代,川东北的粮米、山货、木材,重庆、上海的百货、食盐多经三汇周转,与重庆白沙、江油中坝、金堂赵家渡并称全川四大经济重镇

三汇历史声名远播,是渠县乃至川东的工业强镇,水路、铁路运输发达。溯明清,沿民国,三汇就以产煤、石膏、林木、柑橘、甘蔗、茶叶、酿酒、造醋、火柴、锅罐、造船、冶铁、陶瓷等闻名全川,乃至全国。三汇镇农业特产柑橘,由于柑橘品种多价格低质量好,每年柑橘收获的季节都会吸引大批外商前来采购,采购的柑橘部分被直接销往周边乃至全国省市,部分被包装或深加工成柑橘产品销售,80年代非常红火的国有企业----三汇镇饮料厂就是以柑橘深加工为主的企业,除此外三汇镇的苎麻业也十分发达。

民国30年,有国营和私营造船厂10余家,工场30余处,上游州、巴两河达县、宣汉、万源、平昌、巴中、通江、南江七县的米粮、山货、木材,下游广安、合川、重庆的百货、食盐多经三汇周转,光绪三十三年(1907)所建商会就管辖19个商帮,抗战前后有专业商号或商店262个,其中茶馆30家,旅馆25家,设有银行办事处5个,一时间三汇镇热闹繁荣,大小船坞密密麻麻覆盖,三汇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不夜城”。

三汇镇北有巴河、镇东有州河交汇于镇前汇成渠江,故名三汇镇,州、巴、渠江贯穿境内,地形呈东西纵向块状展布,东高西低。其海拔高度230米,气候温和。三汇镇交通方便,镇内有襄渝铁路和达成铁路交汇站------成都铁路局三汇镇站(三等站)

8平方公里8万人口的规划通过市政府评审,城区电网改造完工,新建城区、北坝社区两个水厂,新建天然气储气站和输气复线,石佛滩并网发电取代关闭渠县火电厂,110kv变电站和220kv输电线动工建设,百亿生猪产业项目之一的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落户响滩村,渠江西岸救灾生命通道建设如火如荼。

2012年三汇镇规划建设西坪新区,设西坪新区为新镇政府所在地,渠县三汇镇西坪新区彩亭大道(主干道)与2013年11月28日贯通建成通车。并与当年成功申请成为国家级重点镇。

2014年渠县西岸救灾生命通道(南大梁高速,达营高速连接线)渠县--土溪段全面贯通,土溪--三汇镇-涌兴段正在全面建设中,预计2015年上半年全面建成通车。

渠县三汇镇位于达州市西南部,与达州、渠县山水相连,城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7°09’,北纬30°02’,幅员面积46平方千米。[3]

地貌

渠县三汇镇处于四川盆地川东平行岭谷区和川中红层丘陵区的过渡地带,地势总趋势是东部高、西部低,北部高、南部低,东部与大竹县交界的牛乃尖—云雾山一线之华蓥山脊为三汇镇最高峰脊,海拔高程800—1000米,是三汇镇最高一级古夷平面。

气候

三汇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和湿润,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6℃,1月份平均气温6.6℃,8月份平均气温28.1℃,年平均降雨量1068.5毫米。

资源

矿产、水资源

截至2012年,三汇矿产资源富集:有煤炭储量5000万吨,石灰石储量15亿吨,石膏储量8亿吨,河砂、卵石、青石无数。

三汇水电资源丰富

邻镇 10公里内三座大坝、五座电站年发电量11亿度。天然气供气站1座,水资源丰富。

生物资源

截至2012年,三汇拥有生物资源90余种。

人口

2002年底,面积2.6平方千米,人口33800人,其中农业人口1500人,辖6个居委会、1个菜场村。

2010年三汇镇幅员面积58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7个社区(川水,环城,向阳,兴民,西坪,北坝,三溪,大盘)总人口8万余人。

2014年三汇镇幅员面积58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8个社区(川水,环城,向阳,兴民,西坪,北坝,三溪,大盘)人口8万余人。

总人口45328人(2017)。

经济

镇内有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公司川东水泥厂、三汇特醋等中央、省、市、县属企业54家,

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渠县三汇支行)

中国工商银行(三汇镇社区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渠县三汇储蓄所)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渠县三汇支行)

四川省农村信用合作社(渠县三汇分社)

达州市商业银行(渠县三汇支行)

三汇镇是1994年全省首批100个试点小城镇之一,通过近10年的建设发展,基础设施条件齐备,有可供开发的统征土地500亩对外招商,政策优惠。有建于明代的白塔寺、老龙洞等可供旅游休闲,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临近乡镇及其他市县来此务工经商者众多,商业购销两旺,市场繁荣,经济活跃,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4]

规划建设

三汇镇编制了8-10平方公里小城市面积、8-10万人口的城市规划,先后实施了一个广场、一条干道、一个示范居住小区、两所医院、三所学校、四座公园的建设或规划。目前,彩亭广场二期正加紧建设,彩亭大道建成通车,汇兴时代居住小区建设完工,盛世华庭、五鑫花园、彩印大厦、世纪新城、大井街景、江都新城等片区改造项目全面推进。精神卫生保健院已完成规划选址和拆迁搬迁等工作,拟拍卖的40000平方米商住用地正制作出让方案,渠汇路正加紧建设,达营高速即将开工,渠江航道正规划升级改造,州河大桥已完成立项和规划选址,达渠快速通道初步设计方案已编制完成。

渠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与三汇代表座谈时,鼓励和指导三汇创建全县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镇。为此,三汇镇谋划实施了灾后重建系统工程,从规划调整、农房重建、产业重建、基础重建、生态重建、精神家园重建等八个方面全面开展灾后重建。目前建成三个综合体、一个聚居点,水、电、气、路、治污全面配套,400多户灾民喜迁新居。辖区内工商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恢复或超过灾前水平。8-10平方公里8-10万人口的规划通过市政府评审,城区电网改造完工,新建城区、北坝社区两个水厂,新建天然气储气站和输气复线,石佛滩并网发电取代关闭渠县火电厂,110kv变电站和220kv输电线动工建设,百亿生猪产业项目之一的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落户响滩村,渠江西岸救灾生命通道建设如火如荼。如今,大批灾后重建项目已竣工投产投用。[5]

社会事业

文化

三汇彩亭(国家非遗),渠江号子(省非遗)

三汇镇

文峰夕照艳斜阳,

船工汽笛荡三江。

帆影塔铃随风逝,

古镇新区筑辉煌。

通讯

程控电话入户率达80%以上,移动电话拥有量占全镇人口50%以上

体育

惠园体育馆

广场

老城区滨江休闲、娱乐广场,西坪新区彩亭休闲、娱乐广场

医疗

二级乙等医院1所,渠县第二人民医院,三江医院镇属医院1所

消防

为切实抓好消防救援工作,按照市、县2013年签订消防工作责任书的要求,三汇镇于2014年7月成立了专职 消防队,主要负责三汇片区、土溪片区、涌兴片区、岩峰片区等县城以北乡镇的消防救援工作,同时配合县消防大队支援其他乡镇的灭火救援工作。

按照县上要求,三汇镇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取了7名消防队员,根据武川消司〔2014〕38号文件精神,于2014年8月赴成都参加了为期1个月专职业务培训。8月25日上午配合县消防中队扑灭土溪镇街道大火;9月2日上午到青神乡思棱村灭火救援,及时扑灭村民家中大火;9月22日下午到三汇镇方碑村,及时扑灭森林大火。每次都出警迅速、全力扑救,避免了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在洪水期间,抗洪抢险和消杀清淤工作中表现突出;10月20日至11月10日,对三汇镇辖区内马蜂窝进行了排查和处理,消除了马蜂伤人的隐患,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酒店

金座大酒店、隆源商务酒店、交通旅馆。

交通

三汇镇已形成由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等4种运输方式组成。

铁路

达成、襄渝铁路境内接轨,距三汇火车站6公里、距土溪火车站8公里

水路

巴河、州河交汇之处,渠江发源之地,秦巴南、渝西、川东北水系汇集于此,

公路

距南大梁高速公路20公里。距拟建的达营高速三汇互通5公里(三汇镇与涌兴镇交汇处洪坪村),规划建设的平(昌)渠(县)广(安)高速纵贯全境,

航空

经规划设计中的达渠快速通道至迁建后的达州机场(百节)约30公里

教育

三汇镇有学校9所,其中省级示范高完中1所,县级初中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1所,镇属小学6所。

旅游

三汇旅游资源集中:巍巍大青山、秀美白腊坪,植被丰富,溶洞成群;千年古汉阙,壮美文峰塔,古老城坝交相辉映;州河下游的农乐峡更堪比小三峡。

三江六码头

三汇镇是渠江的源头,州河、巴河交汇渠江,形成三江六码头,

上承千里巴山,下接万里长江,素有“小重庆”之称。三江水千迂

百回,钟灵毓秀,地灵生人杰,物华乃天宝。

三汇文峰塔(白塔)

建于明代的十三层文峰塔耸立渠江西岸,《渠县志》三汇塔序赞之:“前拥牛山之秀,后接龙冈之奇,相阴阳于山巅,度方位于河畔。”塔建于清道光年间,共13层,高53米,呈六面体,通体乳白。塔基及底层以青石砌筑,每边长4.4米、厚0.9米,面渠江而建圆拱门,高2.9米,拱高1米,塔檐石凿,六角翘角,2至13层用砖砌造,各边有长方形瞭望孔成品状。底层拱门上有石刻横匾,长1.8米,宽0.7米,阴书“文峰塔”三字,二层阴书石刻横匾“更上一层”,三层阴书石刻横匾“欲罢不能”,三匾皆正楷。塔内原建木楼13层,螺旋木梯,层层相连,直通顶层。每层均有观景窗口,远眺山如翠屏,近望古镇如画,俯视渠江如练,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文化

三汇彩亭

渠县三汇彩亭会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汇彩亭始于清初,盛于清朝中后期至民国年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民俗内涵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汇彩亭在约4平方米的平台上,竖立一根铁杆,杆上支架横伸斜展,将从戏文或生活中提炼的人物、情节层叠3至5层,高8至10米,数名孩童如在云端表演,民间传说参演者必成大器。8名脚夫齐步慢走抬着“亭子”沿街巡演,闪闪悠悠、似坠非坠,高而险、奇而巧,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观众提心吊胆、惊讶万分,演者泰然自若、悠哉游哉。在全国属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

它融铁工、木工、刺绣、缝纫、建筑于一体,汇文学、绘画、雕刻、力学于一炉,结构巧妙,造型奇特,色彩绚丽,工艺精湛,颇富特色,凸显“高、惊、险、奇、巧”的艺术特色,是川东地区民间艺术瑰宝。成功举办“彩亭会”,数万人从四面八方蜂拥至千年古镇共襄盛会,全国主流媒体均广泛宣传报道,是川东地区民间艺术瑰宝

200多年前的渠县三汇地理位置优越,商贸繁荣,交通发达,物产丰富。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使三汇镇产生了独特的文化氛围,三汇商埠热闹的码头,各帮派势力争名逐利,都以文化崭露头角,每年除了官办的祭祀与节庆外,民间推船的、行医的、经商的以及各种庙会如王爷会、药王会、三圣会、土地会等10余种,加上民间传统节日,像赛马、舞狮、说书、演戏、拉旱船、踩高跷等文艺表演,争奇斗艳。至清初,三汇就产生了亭子会。初由居民自动组织,自备穿戴,自筹资金,于3月15日抬彩亭。随后行帮商会集工匠之精华,专攻彩亭技艺,并定于每年3月16日——18日举办“彩亭会”,以后便逐步形成了民间固定的传统民俗活动。并于2014年9月4日中央电视台四套“远方的家”《江河万里行》(92)-- 渠江 古街古朴 渠江美做过特别报道

三汇川剧

三汇镇素以传统文化艺术丰富享誉川东北,为丰富群众生活、保护传统艺术、传承民族文化,三汇镇宣传文化中心运用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表演形式,采用弹戏、胡琴等唱腔手法,自编、自导、自演为观众奉献了《邱旺告贫》、《五台会兄》、《大盘山》等60多个传统川剧经典剧目,每年演出200余场次。目前,川东北地区川剧文化艺术属三汇镇保护完好。至今坚持常年座唱,引来四川、重庆、陕西票友。2014年5月16日,渠县首部系列微电影《渠县故事》在三汇镇宣传文化中心开机。

三汇旱船

《拉旱船》是三汇镇传承展演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距今已有百多年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和欢迎。《拉旱船》是三汇数万船工对职业、对行舟、对水文化不断提升和崇拜的集体智慧的艺术结晶,膜拜于对船的职业工具的坚守,将船舟以艺术形式向陆地转化展示的创造性再现,她表达了渠江船工们与水相生、与水相居、与水相搏的乐观情怀,展示了船工们世代相传生活劳动的壮丽画卷。并于2014年9月4日中视四套“远方的家”《江河万里行》(92)-- 渠江 古街古朴。[6]

饮食文化

三汇特醋

三汇特醋为商业部优质调味品,全国十大名醋之一。三汇特醋是四川省传统名特产品,三汇醋酿始于明朝末年1640年,由明朝著名官员李伯伦辞官归故里创建,三汇醋厂的前身叫华昌醋庄。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由于用料考究,工艺独特,质量稳定可靠,产品以酸、香、醇、甜享有盛誉。三汇特醋曾连续三届蝉联商务部和四川省的“优质产品”、连续五年获“四川名牌”称号,其“三汇”牌果醋还获得过“国家重大科技奖”1984年,经过无数次试验“三汇果醋”研制成功后,渠县三汇醋厂立即将这种新型食醋送往市、省等相关部门鉴定。1984年8月,国家商业部副食品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22个单位30名专家、科技人员组成鉴定委员会,专门前往渠县三汇醋厂进行鉴定。经过两天论证,专家们给出了科学评价:“三汇果醋”的成功研制属国内首创,填补了我国酿造工业的一项空白。‘三汇果醋’风靡一时,深受全国老百姓的欢迎和喜爱,并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1989年,在中国首届保健食品博览会上,“三汇果醋”获得金奖。张世明代表渠县三汇醋厂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取了金杯和荣誉证书。

三汇心肺汤圆

三汇心肺汤圆色鲜味美、香气扑鼻、老少皆宜,一百多年来远近闻名。系纯手工制作,方法独具特色,选材颇为严苛,步骤井然有序,食客啧啧称奇。并于2014年9月4日中视四台“远方的家”《江河万里行》(92集)渠江 古街古朴 渠江美做过特别报道。

三汇水八块

“三汇水八块”属非物质饮食文化遗产,选纯种的本土农家散养土公鸡,用传统手工艺,精心制作,超越众家棒棒鸡的独特绝色麻辣口味,乃棒棒鸡中之经典,给人麻辣通透一爽到底食之不忘的全新感觉。当地人把吃“水八块”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吃部位,中级阶段是吃味道,高级阶段是吃感觉。吃的都是文化。

三汇盐锅魁

渠县人爱吃锅魁,其中又以三汇锅魁名气最大。三汇锅魁均是沿街摆设,现做现卖。制作工艺精细,以“干、酥、白、香”而著称。制成的锅魁干硬耐嚼,内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

锅魁多是咸的、肉的和夹凉粉的,做成五香、油酥、麻辣、椒盐、葱油等五花八门的口味。[7]

著名人物

胡春浦(1913—1983)四川渠县三汇镇三溪社区人。1935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投身中央特科,长期在上海、杭州、南京、广州、四川等地活动。后受中共组织安排进入刘湘川军系统从事情报、军运及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随22集团军开赴湖北第二战区,任战区政治特派员办公室中校参谋,参与建立抗日根据地。回川后,由南方局周恩来、董必武直接领导,从事上层统战、情报工作,开办企业、结交袍哥、发展统战关系,为中共提供经费。曾三次被捕,其共产党员身份一直未暴露,经多方营救均脱险于刑场或囹圄。1949年被营救出渣滓洞后,领导中共四川省临时工作委员会策动川西和平解放,避免成都毁于国共内战炮火。

陈清泉(中国著名画家)

陈清泉,中国著名画家,现任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院山水画艺委会主任等,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理事、《中国企业》报艺术顾问等职。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中国人民大学、银川美术馆等单位收藏。其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老年报》等数百家媒体进行报道,成就录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名人录》、《世界书画名录》等权威辞书。1996年被36家国际权威艺术机构联合评审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 荣登2004年度中国艺术市场最具影响力百位画家排名榜。

相关视频

四川达州: 三汇镇国庆文艺演出 《格桑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