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迷城—雨原之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三毛的作品
语言特征:机智、诙谐、朴素的散文话语。自然、清新、朴素 ,具有天然去雕饰之美。不但生动而且富有个性。
在内容上,她的创作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之外,它还是一种生命纪实。三毛的散文有一种探索的意味在里面,探索生命以内的东西 。
三毛的作品很特别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游记而非游记体,是叙事而非小说体,是抒情而非诗歌体,是随感而非日记体,这就是后来传说的 三毛体了。
结构特征也很特别的,是游记而非游记体,是叙事而非小说体,是抒情而非诗歌体,是随感而非日记体。[1]
原文欣赏
那一日我拿了两张火车票,弯弯曲曲的在城内绕近路,冒着小雨,跑进伊莲娜的餐馆去。
午餐的时间尚早,食堂内没有人,推开边门走到大厨房里去。
伊莲娜和她的母亲坐着在剥一大篮蚕豆——我给订的今日客饭菜单。
“明天去玛丘毕丘!”说着跨坐在一张小板凳上,也动手帮忙起来。
住了十七八日的古斯各,吃饭已经在这家经济的小店包了下来,他们每天只做一种汤、一种菜算做定食,收费只是一块五毛美金一客——当然是没有肉的。
“那么快吗?”伊莲娜的母亲停了工作,很遗憾的看着我。嬷嬷知道,看过玛丘毕丘便也是我永远离开古斯各的时候了。
这里一般人对老年些的妇人统称“妈妈”(音:mama),对我和伊莲娜这样的,便叫“妈眯达”,也就是小妈妈的意思。
我喜欢将这印地安妈妈写成——嬷嬷,正如她的麻花辫子一般。
“总算通车了!”我叹了口气。
“去一天就回来吧!”伊莲娜说。
“不一定哦!如果喜欢,当天下玛丘毕丘,走一两公里路,去‘热泉’找铺位睡,便不回来了——”
“还是回来吧!”嬷嬷说。
“那片废墟里有鬼——”伊莲娜冲口而出。我听了笑了起来,还当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呢!原来是这个。
“就是找鬼去的呀!”我嚼嚼生豆子,怪怪的笑。嬷嬷听我这么说,噜噜苏苏的念起契川话的经文来,又用手划了一个十字架。
其实嬷嬷和伊莲娜都没有去过玛丘毕丘,那是所谓游客去的地方。
只因这座在一九一一年方被美国人希兰姆·宾汉(Hi-ramBingham)发现的废城至今考证不出它的居民何以一个也不存在,便罩上了“失落的印加城市”的名称,慢慢知名于世了。
嬷嬷和伊莲娜为着玛丘毕丘这两个契川字,热烈的争论着,一个说是“老城市”的意思,一个说该译成“老山峰”。管它叫什么东西,反正那座山城内的居民一个也不剩下,挖出来的骨骸比例是十个女人对一个男子。“处女城啊!”嬷嬷说。
“骨头只看得出是男是女,处不处女你怎么晓得?”伊莲娜又跟母亲辩起来。
“其实我们印加帝国的子孙,一直晓得那座废城是存在的,无意间带了个美国人去看,变成他发现的了——”嬷嬷说。
“你们又没有去告诉美国耶鲁大学!”我笑说。“不告诉不是好一点,你看那些嬉痞年年涌来古斯各,不全是玛丘毕丘害的!”伊莲娜骂着。
我摇摇头,站了起来,出去走一圈再回来吃午餐,知道在我的那份客饭里一定又是多个荷包蛋。
“明天吃什么菜单?”嬷嬷追出来。
“乌埃酿合炒一炒,加绿蒜叶和白米饭!”我喊着。“我不来吃呀!”回头加了一句。
“乌埃酿合”也是契川话——玉米粒发的芽,便是那好吃的东西。
长久的等待不止是在这十多天的雨季,童年时书上便看过的神秘迷城,终究也是要过去了。
那个夜间几乎彻夜未眠,清晨尚是一片黑暗,便去敲米夏和埃度阿托住着的房间了。
“祝你们旅途愉快!去了不要失望!”埃度阿托叭在枕上喊着。
“一定会失望的,哈哈——”他又恶作剧的笑起来。“快走吧!不许吃早饭了!”我催着米夏。清晨六点多的火车站一片人潮,看见那么挤挤嚷嚷的各国游客,先就不耐。
“那么吵!”我慢慢的说。
“不吵不能表示开心嘛!”
“开什么心?”我反问米夏。
我们买的是二等车票,上了火车,找好位子,将雨具放在架上,我守着,米夏一定要下车去喝咖啡。“去吃!去吃!车开了活该,不会再给你去了!”我说。
“饭也不给人吃?太严格了吧!”米夏喊起来。“那就快去嘛!”
只七分钟便开车了,米夏匆匆忙忙与一群上车来的人乱挤,跑下去了。
那群吵杂的人也是一阵忙乱找座子,对号的票,竟会坐在我对面和右边两排。
“咦!是她呀!”一个披着鲜绿发闪光夹克的青年人叫起来。
彼此照了个面,发觉竟是第一天上古斯各来时一同住铺位的那一伙家伙。
“喂!喂!印地安姑娘,你好吗?”
“笛子吹出调来了没有?”我似笑非笑的答着。他们将我围住,恶作剧的戏笑起来,旁边两个他们一伙的女孩子,又是泥泞的鞋子就伸过来在我清洁的座位上一搁。“这是我的座位!”我拍一下将一个人的脚推下去。
“妈的!”那个女孩瞪我一眼,移坐到另一边去。这一团人不再找我,竟又围上了一个刚上车来卖玉米穗的极小印地安女孩嘘个不停。
那个小孩被一群金发陌生人吓得快哭了,一直挤不出去,胀红着脸拚命用篮子去抵挡。
“给她走好不好?”
用力扳开一个人的肩,拉过小孩子,叫她从另一边车厢下车,她提着重重的篮子逃掉了。
一场战争结束,双方成仇,面对面坐着都扳着脸。火车缓缓的开动了,这群人一阵鼓掌号叫,米夏匆匆赶过来,正好跳上车。
“咦!是他们——”米夏轻轻的说。
我叹了口气,不说什么。
这近四小时的车程想来是不可能安静了。
火车沿着乌日庞巴河慢慢的开,我坐在左边窗口,整个山谷中的农田、牛羊及花草看得清清楚楚。昨日力争要左窗的票子,卖票的人奇怪的问我:“你去对了?怎么知道那一边风景好?”
这一着是算中了,其它全都不对,那群讨厌的人会在我四周坐着便是自己不灵。
这条乌日庞巴河与整个古斯各附近的山谷用了同一个名字,由高原一直进入亚巴逊丛林,长长的奔流下去。火车缓慢的开着,那条河紧跟不舍,水面汹汹滔滔的竟起着巨浪,一波一波的互撞着,冒起了一阵镑的雾花来。天没有下雨,绿色的山谷和穿着自己服装的印地安人在田野里是那么的悦目而安然,一座座农舍的水准,比起厄瓜多尔那片同样的安地斯山高原来,又是好了很多。河水越走越高,那边座位的人挤到这一半来看大水,一只手臂压到我肩上来。
“哎唷!让开好不好?”我反身将人推开,又闹了一场。米夏看见那份乱,拿了相机跑到两车连接的外面去,不再进来了。
我怕那伙人趁机占下米夏的空位,赶紧脱了鞋子,穿着干净的厚毛袜,平搁在他的一边。
另一些远排的游客将面对面位子中间的一块板撑了出来,开始打桥牌。
我从车窗内伸出头去数车厢,铁路绕着山、沿着河走,一目了然是五节车子。一节头等,四节二等,位子全满了,三百七十个游客。
一百多公里的路程,来回每人收二十美金,大概贵在火车太慢的理由上,一小时才走二十七八公里。玛丘毕丘是一座不语的废城,去看它的旅客却是什么样的都有,说着世上各色各样的方言。
随车服务员客气的给我送来了一杯滚热的古柯茶,付钱时顺口问他:“那条外面的河,在平常也是起巨浪的吗?”他想了一下,自己也有些犹豫:“好像没有,今天怪怪的!”天空晴朗得令人感激,趴在窗口尽情的吸入一口口凉凉的新鲜空气,一面向下边站着修路基的工人摇手。那条怒江,在有些地方咬上了铁轨,一波一波的浪,眼看将枕木下的泥沙洗了带去。
我挤到火车的门外去找站着吹风的米夏。
“看见一小段枕木下面是空的,水吃掉了下面的路基。”我有些忧心。
“不会怎么样的,天气那么好,说不定到了下午也不会有雨呢!”
我钉住远远山谷中一道印加时代便建着的石桥,火车开得极慢,总也绕不过它。
“刚刚的水位,在桥下第四块石基下,你看,现在涨了一块石头变成第三块泡在水里了!”
“你眼花啦!那会这么快嘛!”米夏说。
我想自己是眼花了,一夜未睡,头晕得很,跑进自己的两个座位,将毛衣外套做了枕头,轻轻的侧躺下来。那群旁边的人之中有一个犯了索诺奇,大声的抱住头在呻吟,我听了好高兴。
他的同伴们一样不给他安静,不知什么事情那么兴奋,一阵一阵哗笑吵翻了车厢。
“还不到吗?”我问经过的查票人,他说路基不好,慢慢开,雨季中要五小时才能到,平日三小时半。这条去玛丘毕丘的山路,前半段是有公车可通的,后半段五十公里便只有靠铁路了。
这样著名的遗迹,如果去掉来回十小时的车程,最多只在它的青峰上逗留两小时,那是太匆忙了。我决定看完了废城,下山住小村“热泉”,次日再上一次,傍晚才坐车回来。
除了雨具之外完全没有行李,所谓雨具,也不过是一方塑胶布而已,这样行路就省了许多座烦。
那片即将来临的废城,在瑞士作家凡恩·登尼肯的书中亦有过介绍;偏说全城的人神秘失踪,不是当年弃城而去,是被外太空来的人接走了。
这我是不相信的,不知倪匡又怎么想?
信不信是一回事,偏在这条去见它的路上,想起许多热爱神秘事情的朋友来。
到了那儿,必要试试呼唤那些灵魂,看看他们来不来与我做一场宇宙大谜解。
想着想着,自己先就出神,慢慢在河水及水车有节奏的声中睡了过去。
睡眠中觉着脸上有雨水洒下来,哗一惊醒,发现是对面的人喝啤酒,竟沾湿了手指悄悄住我面孔上弹。我慢慢的坐了起来,擦一下脸。
对方紧张的等我反应,偏偏一点也不理他,这下他真是窘住了。
近五小时缓慢的旅程,便在与正面那排人的对峙上累得不堪的打发掉。
火车上早已先买下了抵达时另上山的巴士票,别人还在下车挤票,我拉了米夏已经上了最先的一班。玛丘毕丘尚在的山顶峰,车子成之字形开上去,这一段路,如果慢慢爬上去,沿途的奇花异草是够瞧的,只是我已失了气力。
“这段路只有铁轨,这些公车怎么飞过来的?”我趴在司机先生后面同他说着话。
“火车运来的嘛!”他笑笑。
“河呢?你们不用河运东西?”我反身望着山崖下仍在怒吼的乌日庞巴河,一片片河水还在翻腾。
“太危险了,不看见今天更是暴涨了吗?”开了二十分钟左右的山路,车子停在一片广场上,同车的一位导游先生先下车,喊着:“太阳旅行社的客人请跟我走,不要失散了!”
竟有人到了古斯各还不会自己来玛丘毕丘,实在太简单的事情了嘛!
旅行团的人一组一组的走了,除了那条在二千公尺的高山上尚能望见的山谷河水之外,没有见到废城,而我们,的确是在目的地了。
跟着游人慢慢走,一条山谷小径的地方设了关口,入场券分两种,外国人五块钱美金,秘鲁人一块多。“怎么分国籍收费的呢?”我说。
“外国人有钱!”卖票的说。
“秘鲁人做这次旅行比较便宜,我们路费贵——”
“路费贵还会来,可见是有钱。”这是他的结论。那一片迷城啊,在走出了卖票的地方,便呈现在山顶一片烟雨朦胧的平原上。
书本中、画片看了几百回的石墙断垣,一旦亲身面对着它,还是有些说不出的激动。
曾经是我心中梦想过千万遍的一片神秘高原,真的云雨中进入它时,一份沧桑之感却上心头,拂也拂不开。“米夏,跟你分开了,不要来找我——”说着拿自己的那片雨布,便快步跑开去了。
大群的游客在身后挤上来,通向石城的泥路只有一条。我滑下石砌的矮墙,走到当年此地居民开垦出来的梯田中去,那些田,而今成了一片芳草,湿湿的沾住了裤管。快速的跑在游客前面,有尚没有被喧哗污染的石墙和没有屋顶的一间间小房子内绕了一圈。
整个废墟被碧绿的草坪包围着,那份绿色的寂寞,没有其他的颜色能够取代。
迷宫一般的小石径,转个弯便可能撞倒一个冒出来的旅人,不算气派大的建筑。
四十分钟不到,废墟跑完了,山顶的平原不多,如果再要摸下去,可能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书中的考证说,这个城市一直到十七世纪,都已证实是有人居住的,那么为何突然消失了呢?
平原后面一座青峰不长一棵树的峙立在那儿,守护着这被弃的一片荒凉。
高岗的上面三五个印地安人,才见到游人的头顶冒上石阶,便吹弹起他们的乐器来。
我弯身,在乐师脚前的一个空罐里轻轻放下小铜币,赶快走了。
同火车来的人全涌进了石墙内,导游拚命想管住他的客人,一直在狂喊:“请走这边!请跟住我,时间有限——”我离开了城,离开了人,一直往另一个小山峰上爬去。在那一片雨水中,玛丘毕丘与我生了距离,便因不在那里面,它的美,方才全部呈现在眼前。
长长的旅程没有特别企盼看任何新奇的东西,只有秘鲁的玛丘毕丘与南面沙漠中纳斯加人留下的巨大鸟形和动物的图案,还是我比较希望一见的。
玛丘毕丘来了,旅程的高xdx潮已到,这些地方,在几天内,也是如飞而逝。
没有一样东西是永远能够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那么便让它们随风而去吧!
我坐在一块大石上,盘上了双脚。
这座失落的城市,在我的推测里,可能只是一座如同修道院一般的地方。
当年的印加帝国崇拜太阳,他们极少像现今墨西哥的古代阿斯塔人或马雅人,用活人献祭,可是族中最美最好的处女,仍然被选出来侍奉太阳神,关在隔离的地方。
如有重大的祭典和祈求,处女仍是要拿出来杀的。这座城镇的空茫,也许是慢慢没有了后裔方才完全没落的。
印加帝国的星象、社会组织、道路与建筑虽是完整,只因他们当年所用的是精密的结绳记事,已有契川话而没有文字,一些生活细节便难地考查了。
那么唱游诗人呢?吟唱的人必是有的,这座迷城为何没有故事?
我深深的呼吸了几回,将自己安静下来,对着不语的自然,发出了呼唤。
另一度空间里固执的沉默着,轻如叹息的微波都不肯回给我。
“阿木伊——阿木伊——”改用契川语的音节在心中呼叫着:“来吧,来吧!”
众神默默,群山不语。
云来了,雨飘过,脚下的废城在一阵白絮中隐去,没有痕迹。
“咦……哈罗!”那边一个也爬上来的人好愉快的在打招呼。
原来是伊莲娜餐室中合用过一张桌子的加拿大人。“你也来了?”我笑着说。
“不能再等罗!这儿看完就去波利维亚!”“啊!这里好——”他在我身边坐了下来。自己一分心,跟来人说了些话,那份专注的呼吸便放下了。
就因这份轻松,那边的空间不再因我个强大内聚力的阻挡,微微的有了反应。
方要去扑捉那份异感,身边的青年又开始说话了。“这里有鬼,你还是下去吧!”我拉拉披在身上的雨布,慢慢的说。
听了这话他大笑起来,脱下了外套抖着沾上的雨,一直有趣的看着我。
“怎么样,一同下去喝杯咖啡吧?”他问。“不能——”我失礼的喊了出来。
“你先去,我一会便来,好吗?”又说。
“也好,这儿突然冷起来了,不要着凉啦!”那人以为是推脱他,赧然的走了。
细细碎碎的雨声撒在塑胶布上,四周除了我之外,再没有人迹。
有东西来了,围在我的身边。
空气转寒了,背后一阵凉意袭上来。
——不要哭,安息啊,不要再哭了!
啜泣和呜咽不停,他们初来不能交谈。
可怜的鬼魂,我的朋友,有什么委屈,倾诉出来吧,毕竟找你们、爱你们的人不多!
云雨中,除了那条河水愤怒的声音传到高地上来之外,一切看似空茫宁静而安详。
我将自己带入了另一个世界。
静坐了好久好久,雨雾过去了,淡淡的阳光破空而出。听完最后几句话,不敢让那边空间的灵魂为我焦急,收起了雨布便住山下跑去。
游人早都去吃饭了,迷城中稀稀落落的几只骆马在吃草。“米夏——”我叫喊起来。
“米夏——米夏——米夏——”山谷回答着我。在那座废城内快速的找了一遍,只有吹奏音乐的印地安人躺在石块上。
“看见了我的同伴没有?”我问他们。
“你是一个人来的呀!”你们说。
我跑着离开迷城,背后一阵麻冷追着不放。停下来再看了一眼阳光下绿野里的废墟,心里轻轻的说:“再见了!”
“不要悲伤,再见了!”
我又静了一会儿——灵魂,我的朋友们散去,肩上也不再冷了。
米夏根本就好好的坐在山谷外边的餐厅里吃中饭。“快吃!我们赶火车回斯各去。”我推推他快快吃光了的盘子,一直催着。
“不是今天去住‘热泉’的吗?”
“现在突然改了!”
“才三点钟吔!”
“火车要早开的,不等人啦!”
“你怎么晓得?”
“不要问啦?反正就是晓得了——”
眼看最后两班巴士也要走了,我拉起米夏来就赶。经过那个还在栏杆上靠着的加拿大人,我急问他:“你不下去?”
“也许坐六点半的那班火车——”
“请你听我一次,这班就走,来嘛!”
我向他喊,他摇摇头,我又喊了一遍,他仍是不动。“你神经了?跟你旅行实在太辛苦,行程怎么乱改的。”米夏跳上了公车,气喘喘的说。
“那个加拿大人没有走?”我回身张望。
“他的自由呀!”
“唉!傻瓜——”我叹了口气,这才靠了下来。巴士停了,我跑去购票口要火车票,回程给我的,竟是来时同样的座号。
三点二十分,铁轨四周仍是围了一大群游客在买土产,不肯上车。
“上来吧!他们不通知开车的!”我对一组日本家庭似的游客叫着,他们带了两个孩子。
“还有二十分钟!”下面的人说。
“你急什么呢?”米夏不解的说。
便在这时候,火车慢慢的开动了,连笛声都不鸣一下就开动起来。
下面的人一片惊呼,抢着上车,好几个人追着火车跑,眼看是上不来了。
我趴在窗口怔忡的注视着河水,它们的浪花,在河床中冲得已比岸高。
“我睡一会儿,请不要走开!”
对米夏说完了这话,再回望了一眼青峰顶上的那片高地,靠在冷冷的窗边,我合上了眼睛。[2]
三毛的生平
三毛,1943-1991,原名陈平,祖籍浙江舟山,出生于四川重庆,后旅居台湾。著有散文、小说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宝贝》等十余种。三毛散文取材广泛,不少散文充满异国情调,文笔朴素浪漫而又独具神韵,表达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命和大自然的情怀。
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国情结。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
三毛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然而在她信笔挥洒之中,却又蕴涵无限,这也许是一种更高的技巧和风格吧。 有读者认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无论是她遗留下来的众多作品、她的游历和她心灵情感的转折,都是充满一点点浪迹天涯的意味。[3]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