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毛《第一次做小学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毛的作品

语言特征:机智、诙谐、朴素的散文话语。自然、清新、朴素 ,具有天然去雕饰之美。不但生动而且富有个性。

在内容上,她的创作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之外,它还是一种生命纪实。三毛的散文有一种探索的意味在里面,探索生命以内的东西 。

三毛的作品很特别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游记而非游记体,是叙事而非小说体,是抒情而非诗歌体,是随感而非日记体,这就是后来传说的 三毛体了。

结构特征也很特别的,是游记而非游记体,是叙事而非小说体,是抒情而非诗歌体,是随感而非日记体。[1]

原文欣赏

  这是一本西班牙《学生手册》,由小学一年级注册开始就跟着小孩子一起长大,手册要填到高中毕业才算完结。大学,就不包括在内了。

  先生过世的第一年,我回到公婆家去小住,那只是五、六天而已。在那五、六天里,我什么地方都不肯去,只要在家,就是翻出荷西小时候的照片来看,总也看不厌的把他由小看到大。

  公公婆婆看我翻照片就紧张,怕我将它们偷走。我对婆婆说:“既然你们又不看,就请给了我吧,等我拿去翻拍了,再将原照还给你们好不好?”

  公婆不肯,怕我说话不算数。那几天,照片被看管得很牢,我一点办法也没有。到了晚上,公婆睡了,我就打开柜子,拿出来再看。

  那份依恋之情,很苦,又不好说。

  就在我整理行装要由马德里去加纳利群岛的那一个黄昏,先生的二哥夏依米偷偷跑到这房间来,悄悄的从毛衣里面掏出一本册子往我箱子里面塞。

  我问他是什么东西,他赶快“嘘”了我一声,说:“不要再问了,妈妈就在厨房,你收了就是,去加纳利岛才看,快呀——不然偷不成了。”

  我也很紧张,赶快把箱子扣好,不动声色的去厨房帮忙。

  回到加纳利群岛,邻居、朋友们热情的跑来见我,那时我正在经过“流泪谷”,见了人眼睛就是湿的。后来,干脆不开门,省得又听那些并不能安慰人的话。

  热闹了快一个星期,朋友们才放了我。

  就在深夜的孤灯下,我拿出了二哥偷给我的手册。一翻开来,一个好可爱、好可爱的小男孩的登记照被贴在第一页,写着“荷西,马利安·葛罗——小学一年级。”

  我慢慢的翻阅这本成绩簿,将一个小学生看到高三——我认识荷西的那一年。

  再去看他小时候的成绩,每一次考试都写着——“不及格、不及格、不及格——”然后再去看补考。好,及格了、及格了、及格了。

  我的先生和我,在他生前很少讲到学业成绩这种话题,因为荷西非常能干,常识也够丰富,我不会发神经去问他考试考几分的。

  看见他小时候那么多个不及格,眼前浮现的是一个顽皮的好孩子,正为了那个补考,愁得在啃铅笔。

  在我初二休学前那一两年,我也是个六、七科都不及格的小孩子。

  想到这两个不及格的小孩子后来的路,心中感到十分欢喜和欣慰——真是绝配。[2]

三毛的生平

三毛,1943-1991,原名陈平,祖籍浙江舟山,出生于四川重庆,后旅居台湾。著有散文、小说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宝贝》等十余种。三毛散文取材广泛,不少散文充满异国情调,文笔朴素浪漫而又独具神韵,表达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命和大自然的情怀。

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奇风异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国情结。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

三毛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然而在她信笔挥洒之中,却又蕴涵无限,这也许是一种更高的技巧风格吧。    有读者认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无论是她遗留下来的众多作品、她的游历和她心灵情感的转折,都是充满一点点浪迹天涯的意味。[3]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