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毛《懸壺濟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毛的作品

語言特徵:機智、詼諧、樸素的散文話語。自然、清新、樸素 ,具有天然去雕飾之美。不但生動而且富有個性。

在內容上,她的創作題材廣泛多樣、結構自由靈活、抒寫真實感受之外,它還是一種生命紀實。三毛的散文有一種探索的意味在裡面,探索生命以內的東西 。

三毛的作品很特別的一個特點就是它是遊記而非遊記體,是敘事而非小說體,是抒情而非詩歌體,是隨感而非日記體,這就是後來傳說的 三毛體了。

結構特徵也很特別的,是遊記而非遊記體,是敘事而非小說體,是抒情而非詩歌體,是隨感而非日記體。[1]


我是一個生病不喜歡看醫生的人。這並不表示我很少生病,反過來說,實在是一天到晚鬧小毛病,所以懶得去看病啦。活了半輩子,我的寶貝就是一大紙盒的藥,無論到哪裡我都帶着,用久了也自有一點治小病的心得。

自從我去年旅行大沙漠時,用兩片阿斯匹靈藥片止住了一個老年沙哈拉威女人的頭痛之後,那幾天在帳篷里住着時總有人拖了小孩或老人來討藥。當時我所敢分給他們的藥不外是紅藥水、消炎膏和止痛藥之類,但是對那些完全遠離文明的遊牧民族來說,這些藥的確產生了很大的效果。回到小鎮阿雍來之前,我將手邊所有的食物和藥都留下來,給了住帳篷的窮苦沙哈拉威人。

住在小鎮上不久,我的非洲鄰居因為頭痛來要止痛藥,我想這個鎮上有一家政府辦的醫院,所以不預備給她藥,請她去看醫生。想不到此地婦女全是我的同好,生病決不看醫生,她們的理由跟我倒不相同,因為醫生是男的,所以這些終日藏在面紗下的婦女情願病死也不能給男醫生看的。我出於無奈,勉強分給了鄰居婦人兩片止痛藥。從那時候開始,不知是誰的宣傳,四周婦女總是來找我看小毛病。更令她們高興的是,給藥之外還會偶爾送她們一些西方的衣服,這樣一來找我的人更多了。我的想法是,既然她們死也不看醫生,那麼不致命的小毛病找給幫忙一下,減輕她們的痛苦,也同時消除了我沙漠生活的寂寥,不是一舉兩得嗎。同時我發覺,被我分過藥的婦女和小孩,百分之八十是藥到病除。於是漸漸的我的膽子也大了,有時居然還會出診。荷西看見我治病人如同玩洋娃娃,常常替我捏把冷汗,他認為我是在亂搞,不知亂搞的背後也存着很大的愛心。

鄰居姑卡十歲,她快要出嫁了,在出嫁前半個月,她的大腿內長了一個紅色的癤子,初看時只有一個銅板那麼大,沒有膿,摸上去很硬,表皮因為腫的緣故都鼓得發亮了,淋巴腺也腫出兩個核子來。第二天再去看她,她腿上的癤子已經腫得如桃核一般大了,這個女孩子痛得躺在地上的破席上呻吟,「不行,得看醫生啦!」我對她母親說。「這個地方不能給醫生看,她又快要出嫁了。」她母親很堅決的回答我。我只有連續給她用消炎藥膏,同時給她服消炎的特效藥。這樣拖了三四天,一點也沒有好,我又問她父親:「給醫生看看好嗎?」回答也是:「不行,不行。」我一想,家中還有一點黃豆,沒辦法了,請非洲人試試中國藥方吧。於是我回家去磨豆子。荷西看見我在廚房,便探頭進來問:「是做吃的嗎?」我回答他:「做中藥,給姑卡去塗。」他呆呆的看了一下,又問:「怎麼用豆子呢?」「中國藥書上看來的老法子。」他聽我說後很不贊成的樣子說:「這些女人不看醫生,居然相信你,你自己不要走火入魔了。」我將黃豆搗成的漿糊倒在小碗內,一面說:「我是非洲巫醫。」一面往姑卡家走去。那一日我將黃豆糊擦在姑卡紅腫的地方,上面差上紗布,第二日去看癤子發軟了,我再換黃豆塗上,第三日有黃色的膿在皮膚下露出來,第四日下午流出大量的膿水,然後出了一點血,我替她塗上藥水,沒幾日完全好了。荷西下班時我很得意的告訴他:「醫好了。」「是黃豆醫的嗎?」「是。」「你們中國人真是神秘。」他不解的搖搖頭。

又有一天,我的鄰居哈蒂耶陀來找我,她對我說:「我的表妹從大沙漠裡來,住在我家,快要死了,你來看看?」我一聽快要死了,猶豫了一下。「生什麼病?」我問哈蒂。「不知道,她很弱,頭暈,眼睛慢慢看不見,很瘦,正在死去。」我聽她用的形容句十分生動,正覺有趣,這時荷西在房內聽見我們的對話,很急的大叫:「三毛,你少管閒事。」我只好輕輕告訴哈蒂耶陀:「過一下我來,等我先生上班去了我才能出來。」將門才關上,荷西就罵我:「這個女人萬一真的死了,還以為是你醫死的,不去看醫生,病死也是活該!」「他們沒有知識,很可憐——。」我雖然強辯,但荷西說的話實在有點道理,只是我好奇心重,並且膽子又大,所以不肯聽他的話。荷西前腳跨出去上班,我後腳也跟着溜出來。到了哈蒂家,看見一個骨瘦如柴的年輕女孩躺在地上,眼睛深得像兩個黑洞洞。摸摸她,沒有發燒,舌頭、指甲、眼睛內也都很健康的顏色,再問她什麼地方不舒服,她說不清,要哈蒂用阿拉伯文翻譯:「她眼睛慢慢看不清,耳朵里一直在響,沒有氣力站起來。」我靈機一動問哈蒂:「你表妹住在大沙漠帳篷里?」她點點頭。「吃得不太好?」我又問。哈蒂說:「根本等於沒有東西吃嘛!」「等一下。」我說着跑回家去,倒了十五粒最高單位的多種維他命給她。「哈蒂,殺只羊你捨得麼?」她趕緊點點頭。「先給你表妹吃這維他命,一天兩三次,另外你煮羊湯給她喝。」這樣沒過十天,那個被哈蒂形容成正在死去的表妹,居然自己走來我處,坐了半天才回去,精神也好了。荷西回來看見她,笑起來了:「怎麼,快死的人又治好了?什麼病?」我笑嘻嘻的回答他:「沒有病,極度營養不良嘛!」「你怎麼判斷出來的?」荷西問我。「想出來的。」我發覺他居然有點讚許我的意思。

我們住的地方是小鎮阿雍的外圍。很少有歐洲人住,荷西和我樂於認識本地人,所以我們所交的朋友大半是沙哈拉威。我平日無事,在家裡開了一個免費女子學校,教此地的婦女數數目字和認錢幣,程度好一點的便學算術,(如一加一等於二之類。)我一共有七個到十五個女學生,她們的來去流動性很大,也可說這個學校是很自由的。有一天上課,學生不專心,跑到我書架上去抽書,恰好抽出《一個嬰兒的誕生》那本書來,書是西班牙文寫的,裡面有圖表,有畫片。有彩色的照片,從婦女如何受孕到嬰兒的出生,都有非常明了的解說。我的學生們看見這本書立刻產生好奇心,於是我們放開算術,講解這本書花了兩星期。她們一面看圖片一面小聲尖叫,好似完全不明白一個生命是如何形成的,雖然我的學生中有好幾個都是三四個孩子的母親了。「真是天下怪事,沒有生產過的老師,教已經生產過的媽媽們孩子是如何來的。」荷西說着笑個不住。「以前她們只會生,現在知道是怎麼回事了,這是知難行易的道理。」起碼這些婦女能多得些常識,雖然這些常識並不能使她們的生活更幸福和健康些。有一天我的一個學生法蒂瑪問我:「三毛,我生產的時候請你來好嗎?」我聽了張口結舌的望着她,我幾乎天天見到法蒂瑪,居然不知道她懷孕了。「你,幾個月了?」我問她。她不會數數目,自然也不知道幾個月了。我終於說服了她,請她將纏身纏頭的大塊布料拿下來,只露出裡面的長裙子。「你以前生產是誰幫忙的?」我知道她有一個三歲的小男孩。「我母親。」她回答我。「這次再請你母親來好了,我不能幫忙你。」她頭低下去:「我母親不能來了,她死了。」我聽她那麼說只好不響了。「去醫院生好麼?不怕的。」我又問她。「不行,醫生是男的。」她馬上一口拒絕了我。我看看她的肚子,大概八個月了,我很猶豫的對她說:「法蒂瑪,我不是醫生,我也沒有生產過,不能替你接生。」她馬上要哭了似的對我說:「求求你,你那本書上寫得那麼清楚,你幫我忙,求求你——。」我被她一求心就軟了,想想還是不行,只好硬下心來對她說:「不行,你不要亂求我,你的命會送在我手上。」「不會啦,我很健康的,我自己會生,你幫幫忙就行了。」「再說吧!」我並沒有答應她。

一個多月過去了,我早就忘記了這件事。那天黃昏,一個不認識的小女孩來打門,我一開門,她只會說:「法蒂瑪,法蒂瑪。」其他西班牙文不會,我一面鎖門出來,一面對小女孩說:「去叫她丈夫回來,聽懂嗎?」她點點頭飛也似的跑了。去到法蒂瑪家一看,她痛得在地上流汗,旁邊她三歲的小男孩在哭,法蒂瑪躺的蓆子上流下一灘水來。我將孩子一把抱起來,跑到另外一家鄰居處一送,另外再拖了一個中年婦女跟我去法蒂瑪家。此地的非洲人很不合作,他們之間也沒有太多的愛心,那個中年女人一看見法蒂瑪那個樣子,很生氣的用阿拉伯文罵我,(後來我才知道,此地看人生產是不吉利的。)然後就掉頭而去。我只有對法蒂瑪說:「別怕,我回去拿東西,馬上就來。」我飛跑回家,一下子衝到書架上去拿書,打開生產那一章飛快的看了一遍,心裡又在想:「剪刀、棉花、酒精,還要什麼?還要什麼?」這時我才看見荷西已經回來了,正不解的呆望着我。「哎呀,有點緊張,看情形做不下來。」我小聲的對荷西說,一面輕輕的在發抖。「做什麼?做什麼?」荷西不由得也感染了我的緊張。「去接生啊!羊水都流出來了。」我一手抱着那本書,另外一隻手抱了一大卷棉花,四處找剪刀。「你瘋了,不許去。」荷西過來搶我的書。「你沒有生產過,你去送她的命。」他大聲吼我。我這時清醒了些,強詞奪理的說:「我有書,我看過生產的記錄片——。」「不許去。」荷西跑上來用力捉住我,我兩手都拿了東西,只好將手肘用力打在他的肋骨上,一面掙扎一面叫着:「你這個沒有同情心的冷血動物,放開我啊!」「不放,你不許去。」他固執的抓住我。

我們正在扯來扯去的打架時,突然看見法蒂瑪的丈夫滿臉惶惑的站在窗口向裡面望,荷西放開了我,對他說:「三毛不能去接生,她會害了法蒂瑪。我現在去找車,你太太得去醫院生產。」

法蒂瑪終於在政府醫院順利生下了一個小男孩,因是本地人,西國政府免費的。她出院回來後非常驕傲,她是附近第一個去醫院生產的女人,醫生是男的也不再提起了。

一天清晨,我去屋頂上曬衣服,突然發覺房東築在我們天台上的羊欄里多了一對小羊,我興奮極了,大聲叫荷西:「快上來看啊!生了兩個可愛的小羊。」他跑上來看了看說:「這種小羊烤來吃最合適。」我嚇了一跳,很氣的問他:「你說什麼鬼話。」一面將小羊趕快推到母羊身邊去。這時我方發覺母羊生產過後,身體內拖出來一大塊像心臟似的東西,大概是衣胞吧?看上去噁心極了。過了三天,這一大串髒東西還掛在體外沒有落下來,「殺掉吃吧!」房東說。「你殺了母羊,小羊吃什麼活下來?」我連忙找理由來救羊。「這樣拖着衣胞也是要死的。」房東說。

「我來給治治看,你先不要殺。」我這句話衝口而出,自己並不知道如何去治母羊。在家裡想了一下,有了,我去拿了一瓶葡萄酒,上天台捉住了母羊,硬給灌下去,希望別醉死就有一半把握治好。這是偶爾聽一個農夫講的方法,我一下給記起來了。

第二日房東對我說:「治好了,肚裡髒東西全下來了,已經好啦!請問你用什麼治的?真是多謝多謝!」我笑笑,輕輕的對他說:「灌了一大瓶紅酒。」他馬上又說:「多謝多謝!」再一想回教徒不能喝酒,他的羊當然也不能喝,於是一臉無可奈何的樣子走掉了。

我這個巫醫在誰身上都有效果,只有荷西,非常怕我,平日絕不給我機會治他,我卻千方百計要他對我有信心。有一日他胃痛,我給他一包藥粉——「喜龍—U」,叫他用水吞下去。「是什麼?」他問。我說:「你試試看再說,對我很靈的。」他勉強被我灌下一包,事後不放心,又去看看包藥的小塑膠口袋,上面中文他不懂,但是恰好有個英文字寫着——維他命U——他哭喪着臉對我說:「難道維他命還有U種的嗎?怎麼可以治胃痛呢?」我實在也不知道,抓起藥紙來一看,果然有,我笑了好久。他的胃痛卻真好了。

其實做獸醫是十分有趣的,但是因為荷西為了上次法蒂瑪生產的事,被我嚇得心驚肉跳之後,我客串獸醫之事便不再告訴他。漸漸的他以為我已經不喜歡玩醫生的遊戲了。

上星期我們有三天假,天氣又不冷不然,於是我們計劃租輛吉普車開列大沙漠中去露營。當我們正在門口將水箱、帳篷、食物搬上車時,來了一個很黑的女鄰居,她頭紗並沒有拉上,很大方的向我們走過來。在我還沒有說話之前,她非常明朗的對荷西說:「你太太真了不起,我的牙齒被她補過以後,很久都不痛了。」我一聽趕緊將話題轉開,一面大聲說:「咦,麵包呢?怎麼找不到啊!一面獨自咯咯笑起來。果然,荷西啼笑皆非的望着我:「請問閣下幾時改行做牙醫了?」我看沒有什麼好假裝了,仰仰頭想了一下,告訴他:「上個月開始的。」「補了幾個人的牙?」他也笑起來了。「兩個女人,一個小孩,都不肯去醫院,沒辦法,所以……事實上補好他們都不痛了,足可以咬東西。」我說的都是實在的。「用什麼材料補的?」「這個不能告訴你。」我趕緊回答他。「你不說我不去露營。」居然如此無賴的要挾我。好吧!我先跑開一步,離荷西遠一點,再小聲說:「不脫落,不透水,膠性強,氣味芳香,色彩美麗,請你說這是什麼好東西?」』「什麼?」他馬上又問,完全不肯用腦筋嘛!「指—甲—油。」我大叫起來。「哇,指甲油補人牙齒!」他被嚇得全部頭髮唰一下完全豎起來,像漫畫裡的人物一樣好看極了,我看他嚇得如此,一面笑一面跑到安全地帶,等他想起來要追時,這個巫醫已經逃之夭夭了。

賞析

《撒哈拉的故事》中有十幾篇文章,我對《懸壺濟世》這篇閱讀次數最多,於是我就說一說我讀這篇文章時的感受。

「『不知道,她很弱,頭暈,眼睛慢慢看不見,很瘦,正在死去。』我聽她用的形容句十分生動,正覺有趣,這時荷西在房內聽見我們的對話,很急地大叫:『三毛,你少管閒事。』……將門才關上,荷西就罵我:『這個女人萬一真的死了,還以為是你醫死的,不去看醫生,病死也是活該!』……荷西前腳跨出去上班,我後腳也跟着溜出來。……荷西回來看見她,笑起來了:『怎麼,快死的人又治好了?什麼病?』我笑嘻嘻地回答他:『沒有病,極度營養不良嘛!』『你怎麼判斷出來的?』荷西問我。『想出來的。』」

三毛之大膽實在令人吃驚,荷西說得沒錯:這個女人萬一真的死了,還以為是你醫死的!不過三毛還是懷着對他們的同情心去救,竟然成功了。三毛之好奇、膽大,於此可見一斑——哦,對了,還有超乎尋常的運氣——病症竟然猜對了。也多虧了第三點……出了事可是要負責的!當然,要是遇到這種情況,還是應該找正規醫生。

這篇《懸壺濟世》是我認為《撒哈拉的故事》中最有趣的一篇。 [2]

三毛的生平

三毛,1943-1991,原名陳平,祖籍浙江舟山,出生於四川重慶,後旅居台灣。著有散文、小說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雨季不再來》、《溫柔的夜》、《夢裡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寶貝》等十餘種。三毛散文取材廣泛,不少散文充滿異國情調,文筆樸素浪漫而又獨具神韻,表達了作者熱愛人類、熱愛生命和大自然的情懷。

三毛生性浪漫,三歲時讀張樂平《三毛流浪記》,印象極深,後遂以「三毛」為筆名。為了追尋心中的那棵「橄欖樹」,她踏遍萬水千山。然而,無論是異國都市的生活情調,還是天涯海角奇風異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於心中的中國情結。儘管她嫁給了一個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個完整的東方女性。

三毛從來不刻意追求某一種技巧和風格,一切都顯得平實與自然。然而在她信筆揮灑之中,卻又蘊涵無限,這也許是一種更高的技巧風格吧。    有讀者認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無論是她遺留下來的眾多作品、她的遊歷和她心靈情感的轉折,都是充滿一點點浪跡天涯的意味。[3]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