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楞筋骨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三楞筋骨草 |
中文学名: 三楞筋骨草 |
三楞筋骨草[1],中药名。为莎草科植物高秆珍珠茅Scleriaterrestris(L.)Fassett[ZizaniaterrestrisL.;S.elataThw;S.doederleinianaBocklr.]的全草。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台湾等地。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透疹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瘫痪,跌打损伤,小儿麻疹。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归经
归肝经。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相关论述
1、《四川常用中草药》:“除风湿,通经络。治风湿筋骨痛,瘫痪,跌打损伤。”
2、《广西民族药简编》:“治肺结核。”
3、《四川常用中草药》:“性平,味微苦[3]。”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根状茎木质而匍匐,被紫色鳞片,秆散生,三棱形。叶线形,长30~40厘米,宽6~lO毫米,稍粗糙;叶鞘纸质,近秆基部的鞘紫红色,鞘端有裂齿3,无翅,在秆中部的鞘具1~3毫米宽的狭翅;叶舌半圆形而短,被紫色髯毛。圆锥花序由顶生和1~3个相距梢远的侧生枝圆锥花序组成;花序轴与分枝被疏柔毛;小苞片刚毛状;小穗多数,单生,长圆状卵形或披针形,紫褐色,单性;雄小穗鳞片厚膜质,下部的几片具龙骨状突起,有锈色条纹;雄花具雄蕊3枚;雌小穗常生于分枝基部,鳞片宽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雌蕊柱头3裂。小坚果球形或近卵形、钝三棱形,先端微尖,白色或淡褐色,表面具四至六角形的网纹,被微毛。抽穗期6~8月[4]。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台湾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田边、路旁。
参考资料
- ↑ 三楞筋骨草的简介,新浪网,2017-12-05
- ↑ 三楞筋骨草的功能主治,中药材_中医世家
- ↑ 三楞筋骨草的相关论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 ↑ 三楞筋骨草的形态特征,中药材_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