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三明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明市,地级市,隶属福建省,位于福建省中部连接西北隅,地处北纬25°30′~27°07′、东经116°22′~118°39′之间,全市面积22965平方千米。东依福州市,西毗江西省,南邻泉州市,北傍南平市,西南接龙岩市。2014年三明市根据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做出具体部署,把三明市建设成为福建省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和休闲养生基地。 三明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6年9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三明拥有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是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享有福建“绿色宝库”的美誉,是全国四个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设区市之一。截至2015年6月,已发现金属和非金属矿种79个,已探明储量的矿种49种,已开发利用的43种。全市拥有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2个世界级品牌和国家级、省级旅游品牌各50多个,数量和等级名列全省前茅。

2018年,三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3.72亿元,比2017年增长7.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1406元,比2016年增长6.9%。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58万人,比2017年末增加1万人。[1]

2017年,三明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三明位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地处闽中和闽西北结合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5°30′~27°07′,东经116°22′~118°39′,全境总面积22965平方千米。东与福州市的闽清、永泰毗连;东南邻泉州的德化、永春;西南接龙岩地区的漳平、连城、长汀;北靠南平地区的邵武、顺昌、南平;西北与江西省的石城、广昌、南丰、黎川交界。

地质地貌

地质

三明市境域地层结构发育完整,自下元古界至新生界共有12个系,37个地层单元包括变质岩、侵入岩、火山岩、沉积岩四大岩类。最古老的岩石层分布于建宁一带的晚太古代天井坪组,是华夏古陆核的组成部分,代表福建省最古老的岩石层。 由于三明地跨福建三大构造单元,地质结构上存在四条断裂带:沙县—南日岛北西向断裂带,途经泰宁、将乐、沙县、尤溪等地;永安—晋江北西向断裂带,途经明溪、永安、大田等地;邵武—河源北东向断裂带,途经泰宁、建宁、宁化等地;政和—海丰北东向断裂带,贯穿尤溪、大田、永安、沙县及三明城区。

地貌

三明境内以中低山及丘陵为主,北西部为武夷山脉,中部为玳瑁山脉,东南角依傍戴云山脉。峰峦耸峙,低丘起伏,溪流密布,河谷与盆地错落其间,全境地势总体上西南部高,北东部低,海拔最高(建宁白石顶)1858米,最低50米。

气候条件

综述

三明境内地处沿海低纬度区,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宁化、清流、建宁、泰宁、明溪、将乐高海拔山区为中亚热带气候;南部、东南部的尤溪、沙县、三明市区及永安、大田的低海拔区具有南亚热带气候特点。境内气候总特征是: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半年多东风炎热多雨,冬半年多东北风寒冷干燥。由于境内地形差异很大又可造成局部性小气候,特别是垂直分布的小区域气候差异更大,常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

形成上述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1)境内处于福建西部的中段地带,属于低纬度区,光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时数可达1727.1~1897.5小时,得到较充分的太阳光热因而气温高,同时受海洋影响较大。夏半年,来自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季风可带来大量水汽,因而雨量充足造成境内夏季高温多雨;冬半年,北方大陆来的冷空气到境内已成强弩之末,仅对境内西北部有影响,故境内冬季寒冷干旱。(2)地形的影响:境内属中低山地区,地形、地貌、坡向、植被错综复杂,其中丘陵与盆谷占43.34%,山地占56.33%,千米以上山峰有454座,大山脉有武夷山脉中段、杉岭山脉南段、玳瑁山脉北段、戴云山脉北段,呈北东—南西走向平行分布,造成东西高、中间低,由西向东倾斜略呈马鞍形的地貌态势,这种地形极大影响了境内气候,因戴云山脉与玳瑁山脉的屏障作用形成闽中谷地少雨区。而复杂的地形又造成了山区增温型气候与山区降温型气候。地形的差异造成盆地与山地气候明显差异。

气温

气温总体上具有四周期变化特点,气温1月最低,7月最高,春季趋向上升,秋季下降;气温日变化以日出前最低,午后最高。年平均气温17℃~19.4℃,南北相差2℃,总体上为西北部低,东南部高,河谷丘地高于山地。最冷月均在1月,各地变化也较大,最低气温可达-10℃,最高也不超出10℃,极端低温可达-11.3℃。最热月在7月,平均气温为27℃~28℃,极端高温可达40.5℃,平均日较差<10℃。境内四季分明:由南向北,春季从2~3月下旬开始,夏季从5月上旬至下旬开始,秋季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开始,冬季从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开始。各季持续时间:夏季:北部120~150天,南部150~160天;冬季:北部90~100天,南部仅30~50天;春秋两季基本上相同,各持续80~100天。建宁、泰宁、宁化秋季特短,仅60天左右。

无霜期可在216~304天之间变化,南部几县霜日10~35天,初霜在11月19日至12月15日,终霜在2月11日至3月5日相对较长,北部几县相对偏短。≥10℃的活动积温在4000℃~6000℃之间变化,三明、沙县两地比较高,可超过6000℃,450米以上都不适合种植双季稻。

各县(市)平均气温在18.0℃(建宁)~20.3℃(三明)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除明溪、大田正常,将乐、宁化、清流、永安偏高外,其余各县(市、区)为显著偏高~异常偏高。

四季特征

冬季(12~2月):各县(市、区)平均气温在8.3℃(建宁)~12.4℃(大田)之间。西北部各县除将乐、明溪外均≤10℃,东南部在12℃左右。与常年同期相比,除永安偏高,尤溪、大田显著偏高外,其余各县(市、区)均正常。

春季(3~5月):各县(市、区)平均气温在18.4℃(泰宁)~20.4℃(永安)之间。西北部各县除将乐外均≤19℃,东南部在20℃左右。与常年同期相比,除明溪、大田正常外,其余各县(市、区)为偏高~显著偏高。全市无“倒春寒”天气、亦无“五月寒”天气。

夏季(6~8月):各县(市、区)平均气温在26.4℃(大田)~28.4℃(沙县)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将乐、宁化、明溪、永安、大田正常,三明、清流偏高,沙县、尤溪显著偏高,建宁、泰宁异常偏高。

秋季(9~11月):各县(市、区)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均正常,平均气温在18.5℃(建宁)~21.2℃(三明)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均属正常。 降水 三明市各县年降水量平均在1400~2000毫米之间,随海拔高度增高而增加。年平均降水量为1688毫米,属福建省丰水区,最大年降水量可达2422.4毫米(清流),最小降水量为904.6毫米。由于玳瑁山脉与戴云山脉的屏障作用,闽中谷地降水量偏少。

三明市各县降雨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3~4月为春雨季,降水日数较多,而强度弱,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25%~30%;5~6月为梅雨季,降水量多,强度大,占全年降水量的30%~35%,月平均降水日数为15~20天,连续暴雨一般出现在本季;7~9月为台风、雷雨季,不同地区变化较大,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20%~27%,月平均降水日数为8~15天;10~11月为旱雨季,是全年的干旱季节,降水量占全年的12%~14%,月平均降水日数为10~12天,最长连续无降水日一般在本季,偶尔也会出现连绵阴雨的烂冬天气,给冬耕冬种带来不便。

降水量的相对率,一般雨量较多的2~8月相对变率都在50%以下,而少雨季节的10月至翌年1月的相对变率可大于50%。 日照 三明平均日照时数1727.1~1897.5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38%~43%,各月日照时数以7月最高,可达226~272小时,2月最小,为87~99小时,太阳总辐射量在本市比较充足,可达120千卡/平方厘米,但在地域分布上有差异,总体呈南部高北部低的态势。

各县(市)的日照在1661(大田)~1830(明溪)小时之间,与常年相比,除建宁显著偏多外,其余各县(市、区)为正常~偏多。

冬季(12~2月):各县(市、区)日照时数在209(沙县、尤溪)~296(明溪)小时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除尤溪偏少外,其余各县(市、区)均正常。

春季(3~5月):各县(市、区)日照时数在313(清流)~356(建宁)小时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除建宁、泰宁、明溪偏多外,其余各县(市、区)均正常。

夏季(6~8月):各县(市、区)日照时数在531(大田)~656(建宁)小时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除建宁偏多外,其余各县(市、区)均正常。

秋季(9~11月):各县(市、区)日照时数在463(大田)~544(沙县)小时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宁化、明溪、大田正常,沙县异常偏多,三明、建宁显著偏多,其余各县市为偏多。

水文特征

2013年全市地表水资为184.48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803米,比2012年少37.2%,比多年平均值少14.6%,属偏枯水年份。三明市各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相比除大田县、尤溪县分别偏多7.1%和9.8%外,其他各县区都偏少,其中,尤溪县的地表水资源量最多,为31.9亿立方米,占全市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7.3%,该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多9.8%;三明市区最少,为9.46亿立方米,占全市地表水资源总量的5.1%,比多年平均值少8.7%。

三明市主要河流沙溪、金溪、尤溪的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86.17亿立方米(含入境水量9.94亿立方米)、52.75亿立方米(含入境水量2.35亿立方米)、53.46亿立方米(含入境水量5.55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值相比沙溪、金溪,分别少22.8%、24.9%,尤溪多13.6%。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14年,三明土地总面积229.65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9.4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8%;园地面积6.9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4%;林地面积183.2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77%;草地面积3.4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9%;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5.2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9%;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3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5%;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4.5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6%;其他土地面积4.1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2%。

矿产资源

三明市矿产资源由于地质构造差异,矿产资源分布不均,造成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煤矿主要分布在大田、永安、清流、将乐等地,且品种单一;铁矿主要分布在大田、永安等地;金矿主要分布在尤溪、泰宁、建宁一带;铅、锌、铜、硫铁矿主要分布在大田、尤溪、永安、将乐一带;钨矿分布在宁化、清流等地;重晶石分布在永安、明溪等地;石灰岩主要分布在永安、大田、清流、将乐、宁化、三元等地;萤石主要分布在将乐常口、明溪胡坊、清流余朋。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79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49种,主要有:煤、铁、铅、锌、钨、锡、金、银、石灰岩、重晶石、萤石、钾长石、高岭土、硫铁矿、蓝宝石等。探明储量的矿区中,大型矿床6个,中型矿43个,已开发利用的矿产43种。

森林资源

三明市林地面积189.4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5%,森林覆盖率76.8%,活立木蓄积量1.15亿立方米,毛竹储量3.8亿株,人均林木林地资源居全省第一,是全国少数几个超亿立方米的设区市之一,素有“中国绿都”之称。

水利资源

三明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沙溪、金溪、尤溪。全市集雨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条,其中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75条,都属山区性河流,水量充沛且季节性变化大,为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519~2044毫米,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三明市水旱灾害频繁,防汛抗旱任务繁重。技术可开发的水能资源244.71万千瓦。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57.0万人,比2016年末增加2.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9.0%,比2016年末提高1.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93万人,出生率为15.3‰;死亡人口1.75万人,死亡率为6.8‰;自然增长率为8.5‰。

家庭户人口

2015年末,全市共有家庭户78.74万户,家庭户人口为250.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8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3.04人增加0.14人。

性别构成

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8.0万人,占50.6%;女性人口为125.0万人,占49.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9.4下降为102.4。

年龄构成

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9.3万人,占19.5%;15-64岁人口为174.6万人,占69.0%;65岁及以上人口为29.1万人,占11.5%。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2个百分点, 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个百分点。

民族

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49.5万人,占98.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5万人,占1.4%,少数民族主要有畲族、回族、壮族、苗族、满族、布依族、高山族、土家族、侗族、彝族等。 其中畲族人口数在各少数民族中为最多,占全市总人口比重的1.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