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三摩竭的智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二十一则·三摩竭的智能,三摩竭再次嘲笑着说:“你国的男女老幼都赤裸全身,不着衣服,真没有教养;而我国的百姓,男女老幼都有衣服穿,而且尊卑有别,长幼有序。我国并且供养圣人,名字叫佛陀。世尊是开悟的圣者,能洞知过去、现在和未来之事。佛陀教化了数万亿人民,都修学佛法。世尊神通广大,德高望重,诸位天神都敬重和朝拜他。”

原文

  从前,世尊在舍卫国居住的时候,有个邻近的国家,叫做难国。难国的国王叫分和檀。这分和檀王喜欢修道之人,供养着千余名修道人,每天都为他们准备饭食。

  能够供养全国的千余名的修行者,难国王就自以为很了不起了,骄慢得认为普天之下,他是一个最有智能的人。不仅如此,难国王还用铁箍缠在肚子上,说这样是怕自己满腹的智能到处横溢,波及别人。

  难国王有个儿子,已经到了娶亲的年龄。难国王为儿子征婚,也非要娶一个最有智能的人的女儿为媳妇。于是,他召集群臣,对大家说:“普天下之,有谁智能超众,能和我相比呢?如果有的话,我愿意让儿子娶他的女儿为妻。”

  群臣一齐对国王说:“大王的智能举世无双,谁能和您相比呢?您要是想找到智能高的人,只能上别的国家碰碰运气了。”

  难国王听了,就派遣一名使者到其它国家寻找。使者到了邻国舍卫国,见到那里的百姓,于是就问:“你们国家谁的智能最高啊?”

  这国的百姓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最富智能的人莫过于佛陀。”

  使者又问道:“那么佛陀有没有女儿呢?我们的国王要娶他女儿为妻呢!”

  这里的人听使者说要娶世尊的女儿,都禁不住哄堂大笑,笑得前仰后合,说道:“佛陀是出家人,哪有什幺女儿呀!”

  使者听说佛陀没有女儿,不禁有些失望,就又问道:“比佛的智能次一级的有什么人哪?他有女儿吗?”

  众人回答:“有一个叫阿难邠坻的人,贤慧善良,很有德行。他有个女儿,名叫三摩竭,无人可比,堪称第一。”

  使者一听,心中大喜,忙问:“为什么说他的女儿第一呢?她有什么与众不同呢?”

  众人介绍说:“这个女儿曾经敢和太子争夺园田,用来供奉世尊。她不贪图富贵,不重财宝,心地善良,真是个人间少有的好女子。”

  听了众人介绍,使者就前往阿难邠坻的住所,去看了阿难邠坻的家人和他的女儿之后,觉得很满意,然后就返回难国向难国王禀报。

  难国王听了使者的介绍,满心欢喜,就随使者亲往阿难邠坻中的居所拜谒,为儿子求娶其女。

  阿难邠坻见难国王身上不着衣服,赤身裸体,又黑又丑,状如鬼类,非常反感,就问:“您来到这里有什么事呀?”

  难国王回答说:“听人说您贤明善良,有个女儿堪称人间第一,我特意来为我的儿子求娶您的女儿为妻。”

  阿难邠坻听了,吃了一惊,于是就对难国王说:“请您稍候,这件事我得禀告世尊,要佛陀同意才行。”

  阿难邠坻来到了佛陀的住处,把情况向世尊如实相告。佛陀听了之后,微微一笑,对阿难邠坻说:“把你的女儿嫁给难国王子吧!”

  阿难邠坻见世尊一口答应,不禁着急起来,对佛陀说:“难国人民未受教化,人人裸形,又黑又丑,我不忍三摩竭嫁到这样的国家,请您千万不要答应呀!”

  世尊微笑着说:“没关系,请相信我,可答应这门婚事。”

  阿难邠坻没有办法,只得照办,如实告诉难国王,佛陀同意这门亲事。难国王见儿子得到了天下第一的女子,欢喜万分,连忙差人回国准备重礼订亲,将此女迎娶回难国。

  当阿难邠坻的女儿三摩竭嫁进宫后,成为太子妃。迎娶当晚,太子就来到了三摩竭的住所。三摩竭见太子到来,根本不把他当做丈夫看待,一脚就把太子踢到床下,一连四、五天,都是这样。太子见三摩竭这样厉害,就不敢再去了。

  王后发现太子不敢到三摩竭的住所,就问太子怎么回事,再三追问之下,太子才说出原因。王后听了,非常生气,到了三摩竭的住所责问她说:“我为儿子娶你做媳妇,你就应该尽为妇之道,为什么三番五次地羞辱我儿?”

  三摩竭回答:“王后、太子和你们国中的这些人,样子都跟猪狗差不多,都是畜牲!”

  王后听了哭告于难国王,说:“大王呀!您可是个智能无双的人,老远地为儿子娶了个夜叉。她可什么都不怕,折磨辱骂我们的儿子,还骂我也是像狗一样的畜牲,这还得了啊!”

  国王听后,怒气冲冲地到三摩竭处所责问她:“我辛辛苦苦大老远把你迎娶过来,为什么辱骂王后,污辱我的儿子?为何如此大胆?”

  三摩竭听了,冷笑着说:“我看你们国中之人都和猪狗差不多!”

  难国王听后,当真大吃一惊,说:“我常常怕我的智能从腹中横溢出去,所以用铁箍箍住。我每天都供养千余个道人饭食,这谁人能比?你怎么骂我狗畜不如?”

  三摩竭再次嘲笑着说:“你国的男女老幼都赤裸全身,不着衣服,真没有教养;而我国的百姓,男女老幼都有衣服穿,而且尊卑有别,长幼有序。我国并且供养圣人,名字叫佛陀。世尊是开悟的圣者,能洞知过去、现在和未来之事。佛陀教化了数万亿人民,都修学佛法。世尊神通广大,德高望重,诸位天神都敬重和朝拜他。”

  国王听后问三摩竭:“佛陀这样法力无边,我能见到他吗?”

  三摩竭告诉难国王,建筑高台,虔诚焚香,遥遥相请就可以请到世尊。

  于是,国王就听从三摩竭的指示,建筑高台,点燃香火,与王后、太子跟在三摩竭的后面,登上高台,遥相祈请:“我第一次听说有佛,敬畏您的神威,愿世尊明日能光临难国,我将为您准备好上等饭食。”

  佛陀见难国王请见,就让舍利弗和目犍连等诸大弟子,明日都一同前往难国应供。

  得到佛陀将率众弟子前来的消息,三摩竭就告诉国王和王后、太子要斋戒沐浴,点灯焚香,准备为佛陀及所有圣弟子使用的斋饭,然后大家都在中庭等待,并告诫众人说:“明日佛陀的弟子,诸位大阿罗汉会先行来到,你们看了千万不要惊慌,一切听我的指挥。”

  时间到了,只见世尊的各个弟子形态各异,各显神通。舍利弗化为一只白象,目犍连变成一头狮子,各罗汉圣者也各自变化其身,从天而降。难国百姓从没见过这种景象,个个都很惊慌。三摩竭急忙安抚大家:“不要害怕,佛陀就要来了!”

  说罢,只见阿难尊者随侍世尊最后到来。三摩竭连忙上前向佛陀顶礼,国王、夫人、太子也跟着向佛礼拜。

  等世尊和众弟子们依次就座之后,三摩竭和大王、夫人以及太子等皇族,恭恭敬敬地为众僧洗足,然后奉上斋饭。

  这时难国中的百姓见佛陀来到宫中,宫门紧闭,大家为亲睹佛面,纷纷欲进宫门,有的拿起了刀斧,准备把宫门打开。宫门前,人山人海,沸沸扬扬,直闹得里面无法安静。

  此时,世尊开口说:“我来难国,就是为了广结善缘,教化民众,让大家都有见佛的因缘吧!”说完,只见世尊手一挥,原来的宫墙门壁,倾刻都变作透明的水晶墙壁,内外之间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样一来,宫外的百姓也就无人再喧哗吵闹了。

  用完斋饭,世尊为举国人民开示佛法,让大家同沐佛恩。至此,自以为智能无双的难国王也慑服于世尊的威德力和无上智能。于是,难国王率领全国百姓共同皈依佛陀,成为佛化国家。

  三摩竭见国王、夫人以及太子们都得到佛法的教化,才甘心真正做了国王的儿媳,并且在难国继续为弘扬佛法而努力。[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