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三庙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庙镇位于重庆市合川区西北部,距合川城区36公里,三庙镇机关驻地三庙场是合川区西北部、四川北部农贸物资集散中心,建于北宋乾德年间(公元963年),因境内山清水秀,招致成群白鹤栖息于此而鹤鸣声声,故虽历经明、清两代都沿袭了宋时的"鹤鸣"称谓;后因场镇建有文庙、财神庙濂溪祠三大庙宇,1926年更名为"三庙"。

乡镇概况

三庙镇今辖14个村、83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9710人(2017年),幅员面积85.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808公顷。海拔230-370米,人口密度429/平方公里。是合川区委、区府命名的合川区十大蚕桑、水产基地镇之一。

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6466万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398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9.3万元户,地方财政收入122.6万元,场镇占地1.2平方公里,水、电、气、有线电视和通讯设施完善,全镇有初中2所,完全小学4所,幼儿园2所,医院2所(合川区精神病医院和三庙中心卫生院),另有驻镇单位7个:工商所、电信支局、供电所、邮电支局、水库管理处、司法所、派出所,是合川西北部商贸集散中心 。;

旅游资源

白鹤湖(红旗水库)风景区

白鹤湖(红旗水库)风景区是合川区级风景名胜风景区,位于合川区西北部的三庙镇境内的白鹤村,从合川城区经212国道可直达景区。距合川市区36公里。属水库型自然风景区。于70年代人工开凿筑坝而成。因常年有大量白鹤在此居住,鹤鸣如歌,故而得名。该湖拦湖大坝长208米,高32米,坝顶宽10米,湖面5000余亩,水质清澈,四周青山环抱,湖中小岛耸立。湖区被陆地分割成两大部分,一边是曾家沟,一边是秦家沟。

曾家沟河道狭窄,两岸悬崖峭壁,林木繁茂,瀑布、怪石耸立,天然岩洞成群,湖边绿草从生,野花争奇斗艳;

秦家沟湖面宽阔,碧波荡漾,万紫千红,风和日丽,更具西湖风景。湖面野鸭欢聚、鸳鸯戏水、白鹤翔游,灌木从中座座小楼镶嵌在桃红李白的掩映之中,犹如仙境一般,可谓是陶渊明所述的世外桃源,使人心旷神怡。该景区融"奇、险、幽"于一体,湖区两岸悬崖峭壁,林木繁茂,瀑布飞泻、怪石林立、岩洞成群,水中鱼游成群,水面鸳鸯嬉水、野鸭欢聚,成群白鹤湖面横飞,岸上桃红柳绿,植被丰富。而流传在民间的传说、神话,更给仙湖秀色留下了神秘寓意,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象形奇石"斗牛石",犹如宇宙人安放在山顶上的一枚宝石,它由上大下小两砣巨石重叠,下面直径0.7米,上面直径4.8米,微风吹动能视其摇摆,虽经数千年风吹雨打,却巍然屹立、稳如泰山,给白鹤湖风景区增添了一道绚丽的神秘色彩,全国绝无仅有,堪称一绝。游客来白鹤湖,可以乘游舟、赏白鹤、戏野鸭、穿幽径、观奇石、歇岩洞、饮神水、品鱼鲜、住农家,除去世间烦恼,收获心灵纯静。

白鹤湖畔斗牛石

白鹤湖畔,孤立着一尊形似蘑菇的巨石。这尊巨石,上部像一个硕大的拳头,下部 像一根细小的颈子。当地人说,这尊头大颈小的巨石叫"斗牛石",这斗牛石孤立的山岗叫龙波山。龙波山上的斗牛石,堪称白鹤湖景区的一道奇特风景。斗牛石高4.3米,上部直径4.8米,下部直径0.7米。用力推这块巨石,有微动的感觉,但历经多年的风吹雨打与地震考验,该石巍然屹立,稳如泰山。

白鹤水库斗牛石

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不少村民看见,龙波山上的斗牛石左右摇摆,但地震过后依然稳固如初,令人叹为观止。

对于斗牛石的得名,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远古时代,天上来了一头烈牛,经常到龙波山上的庄稼地里吃庄稼,当地民众遭受烈牛之害。一个名叫秦郎的年轻小伙,为降伏烈牛孤身一人用绳子去套,居然将烈牛套住了。套住烈牛后,秦郎将其套在一棵大树上。神牛拼命挣扎,颈子却被绳子越勒越紧、越勒越小。烈牛见无法逃掉,情急之下就变成了一砣石头,这就是斗牛石。[1]

发展方向

在镇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镇政府提出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扎实推进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做靓劳务经济、特色医疗和风景旅游三大特色,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的发展思路。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重庆建设"一小时经济圈"、合川撤市设区这些更大发展机遇面前,三庙镇党委、政府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争分夺秒,抢抓机遇,按照又快又好的发展要求,走出一条符合三庙实际、区域特色明显的发展新路子,为构建和谐幸福新三庙,为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而不懈努力。

经济发展

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9862万元,比上年增加977万元,增长11%;财政收入(共享部分)完成40万元,占任务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0万元,增加323万元,增长14%;固定资产投入2762万元,增加516万元,增长23%;

粮食总产量16308吨,农业总产值360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6元,增加123元,增长6%。全年新发展综合服务社1个、专业合作社2个,规范提升综合服务社1个,全面完成合川市考核任务;发展个体工商户47户,占任务118%;

发展私营企业2户,占任务200%;指导失业人员就业50人,占任务125%;组织劳务输出6468人,占任务149%;完成返乡创业投资项目3个,占任务的150%;完成招商引资330万元,占任务110%。全镇有初中1所,在校生1084人,小学11所(完小2所、村小9所),在校生2385人;医院2个(合川市精神病医院与三庙中心卫生院系两块牌子、一个班子),职工83人、病床120张,村级卫生室14个,考试考核并审查合格的卫生人员42人;有广电站、文化站、计生服务站、电影院各1个。[2]

农业结构

三庙镇着重围绕蚕桑、水产、榨菜、优质稻、畜牧等产业作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栽桑500万株,建设了10公里桑树绿色长廊及6个蚕桑专业合作社,培植养蚕大户500户。2006年发蚕种5000张,产优质茧210000公斤,产值210万元;

以白鹤湖和宝龙商品渔场为龙头,小鱼池285口,高效农田养鱼170亩,水产示范点10个,发展云鲫、岩锂巴、青波等特色养殖。2006年,水产品达到520吨,产值624万元;年种植优质水稻达到8000亩,产优质稻4000吨;年生猪出栏53000头,小家禽出栏18.万只。

生态环境

现已完成退耕还林工程7415亩,其中,坡耕地造林5708亩,荒山造林1701亩。栽植各种树苗245万株,其中柏树205万株,香樟13万株。另有4500亩天然林,为白鹤湖旅游品牌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城镇建设

合川市三庙镇社会保障服务(简称三庙社保所)所通过组建领导机构,建立劳务输出服务部,成立流动党组织等,强化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组织和引导,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组织转移7612人,实现劳务收入3122万元。2003年三庙社保所成立后,把有组织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一项中心工作,采取措施强力推进。

成立农村劳动力输出机构

为做好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三庙镇成立了以镇长

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

为成员的三庙镇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在社保所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具体经办此项工作。

加强宣传

为使劳务输出工作取得实效,三庙社保所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2004年,该所共召开专题会议8次,印发宣传资料5000余份,张贴标语64幅,并利用逢场天开展了6次街头咨询活动,使劳务输出工作家喻户晓。

建立劳务输出部

为便于组织和管理,三庙社保所于2003年成立了劳务输出服务部,服务部在三庙镇农民工比较集中的重庆百货公司、新世纪公司成立了劳务输出服务队。服务队负责劳务人员岗前培训、用工合同签定、工种安排、业务协调以及配合社会保障服务所处理工伤事故、劳动争议等。

建立流动党组织

为提高农民工的组织性,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三庙镇重百劳务队和新世纪劳务队分别于2003年5月和2003年6月成立了流动党支部。两个支部共有23名共产党员,他们成为服务队中的骨干力量,为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稳定劳务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立信息网络平台

三庙社保所利用社区社会保障平台网络建立了用工信息库和劳动力资源库,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与用工单位的联系,有针对性、有组织地转移输出劳动力。

由于三庙社保所工作到位、措施得力,三庙镇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庙镇向外劳务输出总量达7612人,占全镇剩余劳动力的46.5%,其中在重庆百货公司、新世纪公司务工的就有1245人;外出务工收入达3122万元,占全镇国内生产总值的28%;农民人均创收986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奇石、歇岩洞、饮神水、品鱼鲜、住农家,除去世间烦恼,收获心灵纯静。

相关措施

三庙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倾力打造"蚕桑特色镇",确保农民增收。

三庙镇是典型的农业镇,农民收入仅靠种、养业。为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确保农民收入增加,三庙镇及时制定了《打造蚕桑特色镇建设规划》。采取"干部引导,大户带动,科技、信息全方位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农民服务。2008年春节后,镇里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物资,统一技术,统一嫁接,统一验收的五统一措施,对全镇7个村、27个社的成片桑园进行了集中嫁接,保证了佳节质量,为2008年全镇发蚕种5000张,力争农民人均养蚕收入达到70元打下了基础。

发展方向

三庙镇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在区政府三会议室举行,该镇石堰村与重庆银珊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12亿元的项目投资协议。区委常委叶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伍登华、副区长刘六国、区政协副主席明道贵应邀参加了签约仪式。

据三庙镇党委负责人介绍,落户该镇石堰村的重庆银珊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和重庆与时集团计划总投资12亿元(分期实施),打造开发培育石堰村"银珊瑚农业观光旅游"综合项目。其中立体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投资3亿元;基础设施、加工生产厂房、休闲娱乐接待中心、旅游景点及办公管理等陆续投资9亿元,最终形成"一区两园两中心"的生态农业发展格局。使石堰村达到立体农业综合效应,引种国内外价值高、观赏性强的名贵花草树木及种养业优良品种,加快推进三庙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改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意识。同时,该项目实施完善后,既有利于巩固石堰村统筹城乡示范点的发展建设,还可以带动三庙城镇化建设,加快发展产业配套的包装、印刷、运输、旅游、餐饮、服务业,为石堰及周边村社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有关史料

在距离合川西北部约4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名叫三庙的老场镇。这座历史悠久的老场镇,就是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的鹤鸣里。

据有关史料记载,三庙场以前之所以叫鹤鸣里,是因为北宋宣和年间三庙一带有一位姓许的生员考中了进士,回乡后见邻居朱绶家的园林经常有鹤群栖息,许进士非常羡慕,于是便在自己的房屋旁边建立一座亭阁,并在亭阁上存放食物招鹤。久而久之,栖息在朱绶园林中的白鹤居然被引到许进士的亭阁上来了。岂料朱绶很爱鹤,见自己的鹤被许进士招去,心里颇为不快。当他向许进士要鹤时,许进士却说:"鹤飞我家,纯属物性自然,与吾无关。"朱绶无奈,于是便向皇帝宋徽宗告状,声称许进士偷了他家的鹤。宋徽宗查明后,觉得许进士诱鹤行为无可厚非,行为虽为不好,但其爱鹤之心则出于高雅之士,竟为许进士的亭阁题写了"招鹤亭"三字,同时下令分鹤。得到"分鹤诏令"的朱绶,于是便赶到许进士家,手持竹竿分鹤,但鹤群悲鸣而不去,经过若干次驱赶,后来才有一小群鹤飞回了朱绶家的园林。招鹤纠纷发生后,到处传闻,人们便称招鹤亭的地方为鹤鸣里,后来设立鹤鸣镇,明代复称鹤鸣里,清代又改称鹤鸣镇。后来,鹤鸣镇修建了文庙、濂溪祠、财神庙三座庙宇,1926年将鹤鸣镇更名为"三庙镇",1949年更名为三庙乡,1953年设置三庙公社,后来三庙公社又先后更名为三庙乡、三庙镇。

宋时之鹤鸣里,因招鹤纠纷而得名;今日之三庙场,依旧能看见白鹤飞舞。在三庙场附近,不仅有大片供白鹤栖息的水田和竹林,而且还有合川第二大人工湖"白鹤湖"供成百上千的白鹤戏水。尽管引起招鹤纠纷之招鹤亭早已不复存在,而白鹤飞舞的三庙场依旧保留着一条长约1000米的老街;尽管三庙老街的三座古庙目前只有财神庙保存较为完好,但在财神庙庙坝对面却残存着一座老戏楼!漫步今日之三庙老街,听着古代鹤鸣里的招鹤故事,古韵犹存的三庙场依然是白鹤鸣啾、古韵流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