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奈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三奈子 |
其他名称:山柰, 三柰子, 三乃子, 三赖, 三柰, 山辣, 三藾, 沙姜, 山奈 为姜科植物山柰的根茎。主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损伤,牙痛。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三奈子
外文名称; Rhizoma Kaempferiae
三奈子; 【英文名】Rhizoma Kaempferiae
别名
三奈子(《海上方》),三赖(《品汇精要》),三柰、山辣(《纲目》),三藾(《南越笔记》),沙姜(《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为姜科植物山柰的根茎。12月至次年3月间,地上茎枯萎时,挖取二年生的根茎,洗去泥土,横切成片。用硫黄烟熏1天后,铺在竹席上晒干。切忌火烘,否则变成黑色,缺乏香气。
【生境分布】
栽培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主产广西。云南、广东、台湾亦产。
【性状】
干燥根茎为圆形或近圆形的厚片,直径1.5~2厘米,厚2~6毫米。外皮红棕色,皱缩,有时可见根痕、鳞叶残痕及环纹.断面灰白色,富于粉质,光滑而细腻,略凸起,而外皮皱缩,习称缩皮凸肉。质脆,易折断。气芳香,略同樟脑;味辛辣(但与姜味不同)。以色白、粉性足、饱满、气浓厚而辣味强者为佳。
【炮制】
拣去杂质,筛去灰屑。
【性味】
辛,温。
【归经】
入胃经。
【功能主治】
温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饮食不消化,跌打损伤,牙痛,胸隔胀满。
①《品汇精要》:辟秽气;为末擦牙,祛风止痛及牙宣口臭。
②《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
③《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④《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伤,又能消肿。治骨哽,以之和赤芍、威灵仙等分,水煎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吹鼻。
【注意】
阴虚血亏,胃有郁火者忌服。
【附方】
①治心腹冷痛:山柰、丁香、当归、甘草等分。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濒湖集简方》)
②治一切牙痛:山柰子二钱(用面裹煨热),麝香半钱。为细末,每用三字,口噙温水,随牙痛处一边鼻内搐之,漱水吐去,便可。(《海上方》麝香一字散)
③治风虫牙痛:肥皂一个,去穰,内入三赖、甘松各三分,花椒、盐不拘多少,以塞肥皂满为度,用面包,炼红,取研为末,每日擦牙。(《摄生众妙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