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旧仓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旧仓库

图片来自okgo

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旧仓库,又名台北记忆仓库,原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忠孝桥头,为日治时期三井物产所于1914年兴建,列历史建筑,2015年因西区门户计画区移至交八广场,导致文资团体抗议,2018年重组修复后作文艺展览。[1]

历史

建立缘由

1900年代,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台北总部与仓库原设于大稻埕河岸,至1910年代时皆迁往北门町。三井仓库所在的北门口于1913年11月29日发生大火导致八户木造建筑焚毁,因此1914年5月21日,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本店发出公文,同意建造砖瓦建材的二层仓库。

此建筑设计为四柱三间连续拱间,寄栋式屋顶,主梁木桁架跨距深远,建物中央正背立面均设山墙。一楼外观三道拱圈构成,坪数75.288坪;二楼外观有三座垂直长条窗,坪数87.75坪。仓库于1914年兴建完成后,即交由与三井财团关系密切的广通运输社经营,1935年以日币1,005圆整修后,交给日东商船组经营。

纳入文保

二战结束后,交由台湾省政府物资局管理,精省后,2002年由台铁接管,短暂出租商用后,即荒废多年。此地属于中正区光复里,林洲民就曾住在这里。

2009年7月16日,市议员李文英会同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都市更新处会勘时,文化局二科科长邓文宗表示过去不曾有人提报此建物为古迹,文化局将于8月中旬召开文化资产审议委员会调查。2011年6月25日,文化资产审查委员会上,将此仓库以“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旧仓库”之名登录为历史建筑。

迁移计画

2015年,西区门户计画,市府计画编列180万元将交给新工处找建筑师来规划三井旧仓库拆迁重建。文保团体则在联署网站campaign.tw-npo.org发起原地保留抢救。洪致文于10月1日投书说,三井仓库原位处对于台北城走向现代化有重要的历史见证意义,展现了清代城墙转化为三线路的历史脉络。12月2日,副市长林钦荣亲赴民进党团说明争取预算支持时,民进党团总召吴思瑶表示文化局都须提出更完整文化资产再利用计画,她才可能支持迁移。同月15日晚,北府举办西区门户计画三井仓库迁移座谈会,都发局长林洲民提出要将三井仓库往东移动70公尺。

2016年2月5日,因北市府即将拆除忠孝桥引道,都发局长林洲民、文化局长谢佩霓特别到场会勘三井旧仓库,发现屋内残破不堪,木质构件散落一地,楼梯也早就腐朽。3月9日,台北市文化资产审议委员会上,旁听的文资团体“抢救北北三”不断高声抗议,甚至想强行进入会议室,一度与主持会议的副市长邓家基爆发口角冲突,最后因米复国、薛琴、张昆振等文资委员意见分歧,历时三个多小时的会议仍没结论,改日定案。

重建工程

议员许淑华曾于说明会时质疑,没见到都发局要用甚么工法迁移,对于能不能恢复原貌式表示存疑。虽历经在地文史工作者与文资团体反弹,市府仍决定拆迁51公尺重组,于2018年1月19日举行上梁仪式。

负责重建的建筑师符宏仁回忆,当初旧仓库里头杂草丛生,所有木头梁柱、梯子全部倒塌,还有流浪汉丢垃圾进来,光清理就花了快四个月,旧屋瓦能保留的约5%,木头则25%到30%,砖头多数堪用,其后,旧屋瓦全数铺在仓库正面整个计划由符宏仁及福清营造将原有建物记录编号,拆卸后再重新组装。上头原有印有三井株式会社商标的半圆形山花,已不堪使用,移仓库内部屏风之用,新山花与三井株式会社商标,则仿旧模式重新打造。

重组建筑的骑楼梁柱旁有玻璃地板,可看到下方梁构与隔震垫。此避震系统耗资新台币1,000多万元打造,在每根梁柱底下都设置一个橡皮铅心的隔震垫,总共放置28块防震垫,让建物可承受7级强震。文化局表示,此隔震系统是为考量未来迁回原址、以及避免受到车辆行驶之振动及地震影响而增设。营造商说明因三井仓库刚好是个拆掉重组的个案,所以新址所在的地层,可重新做成能装隔震的RC基础。

为呼应台北市政府海绵城市政策,广场铺面选用低彩度、简洁洗练的透水混凝土铺面,雨水还可回渗至原土层,地崁灯设计运用不同色温变化呈现历史脉络,呈现出不同层次的感觉。

文资活化

2018年10月31日,台北市长柯文哲主持开幕记者会时,由台北科技大学建筑系教授张昆振讲解历史、台湾三井物产董事长大桥悟出席赠予相关文献资料。内部规划为戴小芹建筑师/黄巢设计团队负责,除了将原山墙展示于入口处外,运用红砖混搭透明砖,让光可透入其中,外部再搭上金属圆拱造型,可与周围台北府城北门及仓库外观的三个圆拱造型作呼应。文艺展区取名“记忆仓库”,展览有相关文史旅游书籍、老照片、影片

第二十七届中华建筑金石奖于2019年10月21日在中油大楼国光会议厅举行,三井仓库历史建筑景观工程获奖<。

影片

台北记忆仓库正式营运开馆 述说台北城故事【央广新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