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七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七叶

三七叶,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 H. Chne exC. Chow的叶。分布于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常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打肿痛,痈肿疮毒。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三七叶
  • 别称;田七叶、山漆叶、金不换叶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伞形目
  • 科;五加科
  • 属;人参属
  • 种;三七
  • 分布区域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 采收时间;夏、秋季采收

目录

1 入药部位

2 性味

3 归经

4 功效

5 主治

6 相关配伍

7 用法用量

8 炮制

▪ 一、采集加工

▪ 二、炮制方法

9 形态特征

10 生长环境

11 药材性状

12 药理作用

13 相关论述

入药部位

叶。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归肝、胃经。

功效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主治

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打肿痛,痈肿疮毒。

相关配伍

治痈疖初起:鲜三七叶捣烂外敷,干则更换。(《安徽中草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或冲泡代茶。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炮制

一、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挖,鲜用或晒干。

二、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抢水洗净,切段,晒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竹鞭状,横生,有2至几条肉质根;肉质根圆柱形,长约2-4厘米,直径约1厘米,干时有纵皱纹。地上茎单生,高约40厘米,有纵纹,无毛,基部有宿存鳞片。

叶为掌状复叶,4枚轮生于茎顶;叶柄长4-5厘米,有纵纹,无毛;托叶小,披针形,长5-6毫米;小叶片3-4,薄膜质,透明,倒卵状椭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中央的长9-10厘米,宽3.5-4厘米,侧生的较小,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下延,边缘有重锯齿,齿有刺尖,上面脉上密生刚毛,刚毛长1.5-2毫米,下面无毛,侧脉8-10对,两面明显,网脉明显;小叶柄长2-10毫米,与叶柄顶端连接处簇生刚毛。伞形花序单个顶生,直径约3.5厘米,有花20-50朵;总花梗长约12厘米,有纵纹,无毛;花梗纤细,无毛,长约1厘米;苞片不明显;花黄绿色;萼杯状(雄花的萼为陀螺形),边缘有5个三角形的齿;花瓣5;雄蕊5;子房2室;花柱2(雄花中的退化雌蕊上为1条),离生,反曲。果实未见。

生长环境

野生于山坡丛林下,今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披、土丘缓坡上或人工荫棚下。

分布于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野生者已少见,多为栽培。

药材性状

本品长25-50cm。茎常皱缩扁平或类方形,近基部2-3cm处黄白色,上部灰绿色,直径1.5-2mm。

掌状复叶3-4枚轮生茎顶,叶柄长5-10cm,具纵棱;小叶片3-7枚,常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3-14cm,宽1.5-5cm,中央数片较大,两侧2片较小,先端长尖,基部近圆形或偏斜,边缘有细锯齿,齿端及叶两面沿叶脉有刺状毛,黄绿色,两面有铜绿斑。质脆易碎。气微,味微苦。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镇痛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抗心律失常;

3、抗炎作用;

4、延缓衰老作用;

5、降血脂作用。

相关论述

1、《纲目》:“治折伤跌扑出血,敷之即止,青肿经夜即散。余功同根。”

2、《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消瘀散血,敷毒疮,治痰火,又能止血。”[1]

参考文献

  1. 三七叶,中药一号网,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