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七堵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七堵区
图片来自国家图书馆

七堵区位于基隆市西南郊区,面积五六。二六五九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四二。七八%,东与本市暖暖区为邻,北交本市安乐区,西、南二方与新北市汐止区毗邻。区内群山环抱,风景优美,保有乡村风味。基隆河由东北流向西南,与石厝坑,草滥,玛陵,友蚋等溪流交会。

全境多山仅西南隅北五堵一带略有平地。辖内泰安,玛陵,友蚋等地区农业发展,主要农作物以绿竹笋,柚子为大宗,亦是市民休憩,观光之好处所。[1]

  • 区长介绍

姓名: 冯及安

现任: 基隆市七堵区公所区长(112.2.7就任)

经历:

一、基隆市七堵區公所秘書
二、基隆市議會秘書
三、基隆市政府民政處自治行政科科長
四、基隆市政府民政處自治事業科科長
五、基隆市仁愛區公所兵役課課長
六、基隆市政府民政處自治事業科科員
七、基隆市仁愛區公所里幹事
八、基隆市地政事務所課員
  • 里别

玛南里、玛东里、玛西里、实践里、富民里、永安里、永平里、自强里、八德里、正光里、友一里、友二里、正明里、长兴里、长安里、泰安里、百福里、 堵南里、堵北里、六堵里 共20里


地名由来

① ‘七堵’地名由来:

先民拓垦时期,防止当地先住民各族入侵的土墙,七堵就是第‘七’座‘堵’墙。

② ‘七堵’地名由来:

七堵原是台湾原住民族巴赛族居住的区域。 清治时期汉人为防原住民侵袭,于居住地外围设置土墙,土墙一丈称为“板”,五板称为“堵”。 七堵位于第七个防御据点,故以此为名。[2]


七堵的历史

七堵地区最早的汉人开垦大约在乾隆初期,由泉州安溪人从淡水上陆,后移居至七堵居住。初期经济活动是以采集木材、藤或蕃薯供应台北地区为主。到了乾隆三十五年以后,居民才购地农耕,也使七堵地区逐渐开发。关于行政区归属,清朝时,七堵区属于基隆厅石碇堡,日治初期仍沿袭前制,于现在的七堵区、暖暖区及安乐区莺歌石地段,设台北县基隆支厅五堵、暖暖、玛陵坑等三区,辖有五堵友蚋、玛陵坑、七堵、草滥、六堵、莺歌石、八堵、碇内等九庄及暖暖街。

日治时,于明治三十年(1897年),在七堵地区设立台北县水返脚办务署;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又改属台北厅基隆支厅。大正九年(1920年)地方制度改正,废庄改为大字,将五堵区、暖暖区、玛陵坑合并为七堵庄,隶属台北州基隆郡。国民党政府来台后,改为台北县七堵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划为基隆市七堵区。讲完七堵的行政区划分是不是有点眼花,毕竟七堵位于台北地区和基隆地区的边缘,究竟应该归于哪一区,对当时的执政者来说都是很难决定的事情。[3]


交通

火车:

乘至七堵车站后,于”光明路”出口方向出站,右边方向光明路直走,继续步行约3分钟即可抵达。

公车:可搭乘

(1)基隆客运R81.R82.R86至“七堵区行政大楼”站下车。

(2)基隆公车402.403路线,于“第三分局站”下车沿明德一路步行至崇义街左转后约1分钟即可抵达。

自行开车:

1. 走国道1号于五堵交流道(五堵)出口下交流道过2个红绿灯继续直行

2. 约1.5公里处红绿灯向左方向,朝明德三路/台5甲线前进

3. 继续沿著台5甲线朝明德二路前进

4. 接著走光明路约850公尺

5. 七堵区公所在右边[4]


观光景点


泰安瀑布
图片来自 基隆旅游网
亲水公园
图片来自基隆市政府
铁道纪念公园
图片来自TravelKing旅游王

视频

TAIWAN 基隆市 #七堵区 #七堵夜市 #美食 #正光商圈 😊#LouisLin 旅图趣

夏日消暑, 森林浴, 一个人的瀑布~泰安瀑布 (基隆市七堵区) (Tai'an Waterfall)

七堵铁道公园+传统市场实录/一个很有特色的小公园,一个非常传统的老市场,七堵一隅体验百年文化传承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七堵区,基隆市议会
  2. 七堵区,痞客邦
  3. 七堵区,Donate斗内
  4. 七堵区,七堵区公所
  5. 七堵区,七堵区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