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丁玉(明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丁玉
圖片來自名人简历网

丁玉,初名国珍,贵州大定府猪场生长人氏,生於明朝(1636)年大定府指挥使丁明之三子,配妻刘氏。曾在韩林儿帐下担任御史,时人对他辩颇为赞赏。受命带兵转战四川卢州,有子丁成文,丁三合(字成合)共二子,长子居住贵州遵义次子丁三合居住贵州大定府十甲地名正顶。

基本信息

中文名:丁玉

别 名: 国珍

籍 贯: 贵州大定府

出生日期: 1336年

朝 代: 明朝

职 务: 任大都督府左都督职

贵州丁氏人物

丁玉贵州大定府猪场生长人氏,生于明朝(1636)年大定府指挥史丁明之三子,配妻刘氏所生长子丁成文,次子丁三合。丁玉(1656)年,在吕珍攻占安丰,丁玉前来归附太祖。接着随征彭蠡,担任九江知府。大兵回到建康,彭泽山民叛乱,丁玉召集乡兵平定。太祖嘉奖他的武略,命兼任指挥,改名为玉。跟随傅友德攻克衡州,任指挥同知镇守该地,又调守永州。丁玉文武双全,安抚新归附的兵民,威望很高。

洪武年间(1659),晋升为都指挥使,不久兼任行省参政,镇守广西。十年,召为右御史大夫。四川威茂土酋董贴里叛乱,任命丁玉为平羌将军率兵征讨。到威州,贴里投降,承制设立了威州千户所。十二年,平定松州,丁玉派指挥高显等人筑城,请求设立军卫。太祖说松州山多田少,耕种不能赡养军队,驻守不是上策。丁玉说松州西羌的要地,军卫不可撤消,于是采纳了丁玉的建议,设置官署戍守。正遇上四川彭普贵作乱,焚掠十四州县,指挥普亮等人没能平定,朝廷命令丁玉移军讨灭。太祖手谕褒奖,转任左御史大夫。回师后,任命为大都督府左都督。十三年,因胡惟庸的姻亲反乱平乱被暗箭所杀。后人居贵州大方,贵阳,遵义。

明史记载

丁玉,贵州大定府猪场生长人氏,生于(1636)年,初名国珍,(字祖玺)大定府指挥使丁明之三子。配妻刘氏,所有二子,长子丁成文,次子丁三合(字成合),长子居住贵州遵义。次子居住贵州大定府黔西州十甲地名正顶,明朝(1656年,在仕韩林儿为御史,才辨有时誉。吕珍破安丰,丁玉来归随征彭蠡,为九江知府。大兵还建康,彭泽山民叛,丁玉聚乡兵讨平之。太祖嘉其武略,命兼指挥,更名玉。从傅友德克衡州,以指挥同知镇其地。复调守永州。玉有文武才,抚辑新附,威望甚著。

洪武年间,进都指挥使,寻兼行省参政,镇广西。十年召为右御史大夫。四川威茂土酋董贴里叛,以玉为平羌将军讨之。至威州,贴里降。承制设威州千户所。十二年平松州,玉遣指挥高显等城之,请立军卫。帝谓松州山多田少,耕种不能赡军,守之非策。玉言:松州为西羌要地,军卫不可罢。遂设官筑戍如玉议。会四川妖人彭普贵为乱,焚掠十四州县。指挥普亮等不能克,命玉移军讨灭之。帝手敕褒美,转左御史大夫。师还,任大都督府左都督职。十三年坐,因胡惟庸姻亲反乱被暗箭所诛。后人居贵州,贵阳,遵义,大方正顶[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