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丁槐」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陆军上将,云南鹤庆人”)
 
行 1: 行 1:
 陆军上将,云南鹤庆人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丁槐
 +
| 图像    =
 +
[[File:丁槐.jpg|缩略图||center|[https://pic.baike.soso.com/p/20110824/bki-20110824223321-847446977.jpg 图片地址]  ]]
 +
 
 +
| 出生日期 =  1849年
 +
| 逝世日期 =  1935年
 +
| 出生地点 =   鹤庆
 +
| 国籍    =   中国
 +
| 职业    =   将军
 +
 
 +
 
 +
}}
 +
'''<big>丁槐</big>''',
 +
== 人物简介 ==
 +
丁槐,生于1849年,卒于1935年。在家排行老三,故字:衡三。他的先祖丁连荣,康熙年间任鹤丽县中军游击,以后入籍鹤庆。父亲丁耀南,于清道光、咸丰年死于同杜文秀起义军的战斗中。按清代荫封制度,其几子均被赐抚恤并赐官职。丁槐便是其中之一,被赐云骑尉世职(五品)。随后丁槐从军于岑毓英、杨玉科的清军帐下为官,参与了镇压杜文秀起义军的活动。由于作战勇敢、屡建功勋,他很快就获得了二品封典与赫勇巴图鲁勇号。
 +
 
 +
== 个人经历 ==
 +
 
 +
  1883年,法国以越南为基地侵略中国,引发中法战争。宣光战役既是清军在越南宣光对法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长时间攻城作战。在此战役中,丁槐将军与军中前辈提督刘永福合攻被法军占领的宣光城,法军大队增援。丁激励将士奋起力战,奋勇冲击。他们用自制的火药火炮轰倒宣光城墙数百丈,丁槐还在战争中多采用飞驰穿插、急进急退的战术,使侵略军猝不及防。击毙侵略军2000多人,伤者无数
 +
 
 +
  1885年3月,丁槐再次奉令率军围攻宣光。此一战,两军激战长达36个昼夜。后法军被迫投降。丁槐更加名声大振,被人们称誉为“飞将军”,法军更是惊叹丁为“中国之拿破仑”、“滇军中之第一劲旅”,闻名色变。
 +
 
 +
  在甲午之役中,丁奉先随岑毓英一道办理台湾军务,随后又调驻守山东泰安,并在泰安城东掘地设营大建炮台囤兵勇于此。因屡有战功,时人赞其为“九边杰出之才”。光绪三十年升授于广西提督。
 +
 
 +
  清朝末年,丁槐赞助共和,支持维新。辛亥革命后,追随北洋军阀。民国三年被黎元洪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被袁世凯授予陆军上将奋威将军等衔,在北京供职。1915年蔡锷将军在北京秘密策划倒袁时,丁槐将军与蔡锷将军过往甚密,并资助其军饷。有资料记载当年蔡锷逃离北京的前夜就是与丁槐、张绍曾、刘禺生借哈汉章祖母八十寿辰为掩护在北京钱粮胡同聚寿堂打牌聚博终夜,以此麻痹袁世凯眼目后,第二天凌晨在小风仙的帮助下逃离北京。
 +
 
 +
  1917年张勋复辟,黎元洪隐居在日本使馆,他密令时任总统府军事顾问的丁槐密带“中华民国之玺”“荣典之玺”“册封之玺”“大总统印”“陆海军大元帅印”五枚民国大印前往上海三洋泾泰安客栈待命。
 +
 
 +
  次日,既同年7月13日,丁槐带了总统五颗大印抵达上海的消息立刻传到当时任讨伐逆军(讨伐张勋)总司令冯国璋的耳里,他立刻派副官长何绍贤到上海向丁槐索印,丁拒不交印。他写信答复冯国璋说:此行是呈明元首(黎元洪),冒险护印到申,未有元首证状,不敢私相授受。
 +
 
 +
  丁槐在泰安客栈屡次受到匿名恐吓信,同时发觉有人暗中监视。他害怕大印会被强夺,逐搬到租界里外国人开的江西路客利饭店,整日不敢外出。由于中国政府不能在租界地捕人,所以要绑丁槐也不容易。
 +
 
 +
  7月20日夜,英国会审公吏突然派人将丁槐捕去,并在房中搜到了五枚印信。次日即将丁槐引渡到北京。原来是冯国璋命令淞护军使,叫他与上海领事团交涉,请求引渡丁槐得以而为。
 +
 
 +
  丁槐被引渡到京后以盗印罪名候审,不久即获释放。
 +
 
 +
  丁槐获释后即少理国政,只在民国12年由当时的 陆军 总长张绍曾任命为两广慰问使,以平息当时驻守在广东的主客两军间的矛盾。
 +
历史成就编辑
 +
 
 +
 
 +
  丁槐在诗、书、画 均有造诣,有儒将之称。绘画尤以画梅见长,师从黔南杜辉,用笔挺拔有力,别有洞天,并被名家收藏。
 +
 
 +
  丁槐晚年信奉实业救国,经营有庆昌和文华商号。其分号于鹤庆、下关、保山、昆明、汉口、北京等地。主要从事贩运贸易和进行进、出口商业活动,在其历史的岁月中,对发展、繁荣地方经济,促进中外物资交流开发贸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
  他还大力发展民族工业,从外地延聘匠人,引进木机织布技术,在鹤庆丁氏宗祠内创办手工机房教附近妇女制作布匹。以至清末民初,鹤庆“织业大兴,机杼声相闻,日出布数百匹,供给本地需用外,尚能多数销运邻境”。不少缠足妇女成为了产业工人,摆脱了只能刺绣、做饭的命运。
 +
 
 +
  丁槐去世时,蒋介石曾送挽联吊唁,丁槐灵柩从北京一路运往昆明直至鹤庆安葬,灵柩在昆明的忠烈寺停放近月余,在昆明的各界人士前往吊唁致哀,场面宏大。
 +
 
 +
  丁槐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被称为中国的拿破仑。他早年的双手沾满了反清起义 士的鲜血 镇压过义和团,也为祖国的边疆平安戎马征战。到晚年特别是经过了甲午战争后他看出了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极力主张共和,支持维新,参与辛亥革命。所以,他这一生是功过并存的一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 云南 省志》(人物志)里对他有比较公正的评价和肯定。
 +
 
 +
 
 +
奋威将军、上将衔陆军中将
 +
 
 +
 
 +
  1849年12月26日(清道光廿九年十一月十三)生于云南省 鹤庆 州鹤镇,行三。幼年勤练武术,1869年投军,由于作战勇敢、屡建功勋,累升至把总、游击、加副将衔,并获封赫勇巴图鲁勇号、二品封典,后因父亲云南镇都司丁奉章在镇压杜文秀起义军时阵亡,议恤承袭云骑尉世职,后历任永昌协都司、腾越镇游击、龙陵营参将、顺宁协副将、永昌协副将,旋补云南开化镇中营游击。1875年免补游击以参将尽先补用,1876年因战功免补参将免补副将,以总兵交军机处记名请旨简放,1881年奉调率部赴闽,任黔军统带兼统绥靖左营。1882年移驻台北府,办理海防事宜,嗣调云南任黔军统带兼办理云南边防。1883年借补顺宁协副将,同年越南法国军队挑衅,奉派统带定远练军赴越南兴化驻防,关外安边各营练军均归节制调度。1884年11月参加中法战争,与提督刘永福合攻越南宣光,法国调集大批军队增援,丁与刘军奋起力战,大破法军。同年12月11至15日,丁槐与刘永福军队再次与法军激战于宣光城下,两军激战长达36个昼夜,击毙法军2000余人,法军被迫投降。丁槐名声大振,时誉“飞将军”。1885年因战功补授贵州古州镇总兵,有提都缺请旨简放,并赏换哈希巴巴图鲁名号。旋克复越南广威,因战功赏穿黄马褂,同年4月法军请和停战,丁槐率部凯旋回国,旋调署云南腾越镇总兵,1886年因剿匪有功赏给三带一品封典,1894年赏戴双眼花翎,旋奉命率部北上山东驻防,嗣又调防山海关,后因中日和局,率部回滇。1900年任云南全省营务处会办,并统带衡字营亲军,1901年所部遣散去职。1904年经岑春煊之荐,任广西提督,1908年2月25日开缺调京,后闲居汉口。1913年5月14日由黎元洪举荐,任湖北荆州镇守使.同年7月13日补授陆军中将,8月7日因剿匪有功,晋加陆军上将衔,1914年4月辞镇守使职,7月4日特任将军府奋威将军。1916年7月任总统府(总统黎元洪)军事顾问,1917年7月黎元洪下野后,丁奉命携大总统印信赴上海,被冯国璋派 以盗窃官印罪扣押,交出印信后始释出,后闲居北京。1923年黎元洪再任大总统,遂复出,任两广宣慰使,次年去职经商。
 +
 
 +
  1935年7月24日在北平病逝,终年86岁,次年归葬于乡。
 +
 
 +
  评曰: 丁氏刚勇多智,战功彪炳,华夏名将,国之干城。晚清国力势微,鲜有捷报,唯左文襄定疆与丁衡三平越名垂青史,华碑永纪,足列民族之雄,为后世垂范。

於 2018年12月30日 (日) 16:19 的修訂

丁槐
出生 1849年
鶴慶
逝世 1935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將軍

丁槐

人物簡介

丁槐,生於1849年,卒於1935年。在家排行老三,故字:衡三。他的先祖丁連榮,康熙年間任鶴麗縣中軍游擊,以後入籍鶴慶。父親丁耀南,於清道光、咸豐年死於同杜文秀起義軍的戰鬥中。按清代蔭封制度,其几子均被賜撫恤並賜官職。丁槐便是其中之一,被賜雲騎尉世職(五品)。隨後丁槐從軍於岑毓英、楊玉科的清軍帳下為官,參與了鎮壓杜文秀起義軍的活動。由於作戰勇敢、屢建功勳,他很快就獲得了二品封典與赫勇巴圖魯勇號。

個人經歷

  1883年,法國以越南為基地侵略中國,引發中法戰爭。宣光戰役既是清軍在越南宣光對法軍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長時間攻城作戰。在此戰役中,丁槐將軍與軍中前輩提督劉永福合攻被法軍占領的宣光城,法軍大隊增援。丁激勵將士奮起力戰,奮勇衝擊。他們用自製的火藥火炮轟倒宣光城牆數百丈,丁槐還在戰爭中多採用飛馳穿插、急進急退的戰術,使侵略軍猝不及防。擊斃侵略軍2000多人,傷者無數

  1885年3月,丁槐再次奉令率軍圍攻宣光。此一戰,兩軍激戰長達36個晝夜。後法軍被迫投降。丁槐更加名聲大振,被人們稱譽為「飛將軍」,法軍更是驚嘆丁為「中國之拿破崙」、「滇軍中之第一勁旅」,聞名色變。

  在甲午之役中,丁奉先隨岑毓英一道辦理台灣軍務,隨後又調駐守山東泰安,並在泰安城東掘地設營大建炮台囤兵勇於此。因屢有戰功,時人贊其為「九邊傑出之才」。光緒三十年升授於廣西提督。

  清朝末年,丁槐贊助共和,支持維新。辛亥革命後,追隨北洋軍閥。民國三年被黎元洪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被袁世凱授予陸軍上將奮威將軍等銜,在北京供職。1915年蔡鍔將軍在北京秘密策劃倒袁時,丁槐將軍與蔡鍔將軍過往甚密,並資助其軍餉。有資料記載當年蔡鍔逃離北京的前夜就是與丁槐、張紹曾、劉禺生借哈漢章祖母八十壽辰為掩護在北京錢糧胡同聚壽堂打牌聚博終夜,以此麻痹袁世凱眼目後,第二天凌晨在小風仙的幫助下逃離北京。

  1917年張勳復辟,黎元洪隱居在日本使館,他密令時任總統府軍事顧問的丁槐密帶「中華民國之璽」「榮典之璽」「冊封之璽」「大總統印」「陸海軍大元帥印」五枚民國大印前往上海三洋涇泰安客棧待命。

  次日,既同年7月13日,丁槐帶了總統五顆大印抵達上海的消息立刻傳到當時任討伐逆軍(討伐張勳)總司令馮國璋的耳里,他立刻派副官長何紹賢到上海向丁槐索印,丁拒不交印。他寫信答覆馮國璋說:此行是呈明元首(黎元洪),冒險護印到申,未有元首證狀,不敢私相授受。

  丁槐在泰安客棧屢次受到匿名恐嚇信,同時發覺有人暗中監視。他害怕大印會被強奪,逐搬到租界裡外國人開的江西路客利飯店,整日不敢外出。由於中國政府不能在租界地捕人,所以要綁丁槐也不容易。

  7月20日夜,英國會審公吏突然派人將丁槐捕去,並在房中搜到了五枚印信。次日即將丁槐引渡到北京。原來是馮國璋命令淞護軍使,叫他與上海領事團交涉,請求引渡丁槐得以而為。

  丁槐被引渡到京後以盜印罪名候審,不久即獲釋放。

  丁槐獲釋後即少理國政,只在民國12年由當時的陸軍總長張紹曾任命為兩廣慰問使,以平息當時駐守在廣東的主客兩軍間的矛盾。 歷史成就編輯


  丁槐在詩、書、畫上均有造詣,有儒將之稱。繪畫尤以畫梅見長,師從黔南杜輝,用筆挺拔有力,別有洞天,並被名家收藏。

  丁槐晚年信奉實業救國,經營有慶昌和文華商號。其分號於鶴慶、下關、保山、昆明、漢口、北京等地。主要從事販運貿易和進行進、出口商業活動,在其歷史的歲月中,對發展、繁榮地方經濟,促進中外物資交流開發貿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他還大力發展民族工業,從外地延聘匠人,引進木機織布技術,在鶴慶丁氏宗祠內創辦手工機房教附近婦女製作布匹。以至清末民初,鶴慶「織業大興,機杼聲相聞,日出布數百匹,供給本地需用外,尚能多數銷運鄰境」。不少纏足婦女成為了產業工人,擺脫了只能刺繡、做飯的命運。

  丁槐去世時,蔣介石曾送輓聯弔唁,丁槐靈柩從北京一路運往昆明直至鶴慶安葬,靈柩在昆明的忠烈寺停放近月余,在昆明的各界人士前往弔唁致哀,場面宏大。

  丁槐的一生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被稱為中國的拿破崙。他早年的雙手沾滿了反清起義將士的鮮血,鎮壓過義和團,也為祖國的邊疆平安戎馬征戰。到晚年特別是經過了甲午戰爭後他看出了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極力主張共和,支持維新,參與辛亥革命。所以,他這一生是功過並存的一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志》《雲南省志》(人物誌)里對他有比較公正的評價和肯定。


奮威將軍、上將銜陸軍中將


  1849年12月26日(清道光廿九年十一月十三)生於雲南省鶴慶州鶴鎮,行三。幼年勤練武術,1869年投軍,由於作戰勇敢、屢建功勳,累升至把總、游擊、加副將銜,並獲封赫勇巴圖魯勇號、二品封典,後因父親雲南鎮都司丁奉章在鎮壓杜文秀起義軍時陣亡,議恤承襲雲騎尉世職,後歷任永昌協都司、騰越鎮游擊、龍陵營參將、順寧協副將、永昌協副將,旋補雲南開化鎮中營游擊。1875年免補游擊以參將儘先補用,1876年因戰功免補參將免補副將,以總兵交軍機處記名請旨簡放,1881年奉調率部赴閩,任黔軍統帶兼統綏靖左營。1882年移駐台北府,辦理海防事宜,嗣調雲南任黔軍統帶兼辦理雲南邊防。1883年借補順寧協副將,同年越南法國軍隊挑釁,奉派統帶定遠練軍赴越南興化駐防,關外安邊各營練軍均歸節制調度。1884年11月參加中法戰爭,與提督劉永福合攻越南宣光,法國調集大批軍隊增援,丁與劉軍奮起力戰,大破法軍。同年12月11至15日,丁槐與劉永福軍隊再次與法軍激戰於宣光城下,兩軍激戰長達36個晝夜,擊斃法軍2000餘人,法軍被迫投降。丁槐名聲大振,時譽「飛將軍」。1885年因戰功補授貴州古州鎮總兵,有提都缺請旨簡放,並賞換哈希巴巴圖魯名號。旋克復越南廣威,因戰功賞穿黃馬褂,同年4月法軍請和停戰,丁槐率部凱旋迴國,旋調署雲南騰越鎮總兵,1886年因剿匪有功賞給三帶一品封典,1894年賞戴雙眼花翎,旋奉命率部北上山東駐防,嗣又調防山海關,後因中日和局,率部回滇。1900年任雲南全省營務處會辦,並統帶衡字營親軍,1901年所部遣散去職。1904年經岑春煊之薦,任廣西提督,1908年2月25日開缺調京,後閒居漢口。1913年5月14日由黎元洪舉薦,任湖北荊州鎮守使.同年7月13日補授陸軍中將,8月7日因剿匪有功,晉加陸軍上將銜,1914年4月辭鎮守使職,7月4日特任將軍府奮威將軍。1916年7月任總統府(總統黎元洪)軍事顧問,1917年7月黎元洪下野後,丁奉命攜大總統印信赴上海,被馮國璋派人以盜竊官印罪扣押,交出印信後始釋出,後閒居北京。1923年黎元洪再任大總統,遂復出,任兩廣宣慰使,次年去職經商。

  1935年7月24日在北平病逝,終年86歲,次年歸葬於鄉。

  評曰: 丁氏剛勇多智,戰功彪炳,華夏名將,國之干城。晚清國力勢微,鮮有捷報,唯左文襄定疆與丁衡三平越名垂青史,華碑永紀,足列民族之雄,為後世垂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