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聲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丁聲樹 | |
---|---|
[1] | |
本名 | 丁聲樹 |
出生 | 中國河南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中國傑出的語言學家 |
簡介
丁聲樹,出生於中國河南中國傑出的語言學家 丁聲樹(1909-1989),號梧梓,河南鄧州人,中國傑出的語言學家,詞典編纂專家。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傑出的語言學家,詞典編纂專家,他以博古通今而著稱,他在音韻、訓詁、語法、方言、詞典編纂等各個學科都有很深的造詣,並且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曾主持編寫《現代漢語詞典》、《昌黎方言志》,編錄《古今字音對照手冊》,與他人合著有《湖北方言調查報告》、《現代漢語語法講話》、《漢語音韻講義》等。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1926年從位於南陽的河南省立第五中學畢業,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8年升入本科中國文學系學習,1932年畢業。畢業後由北京大學教授推薦進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曾先後擔任助理員、編輯員、副研究員、專任研究員。1944年至1948年赴美國進行學術考察,兼任美國哈佛大學遠東語言部研究員、耶魯大學語言部研究員。1950年後,一直在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1977年5月後改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工作。擔任一級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在語言研究所曾擔任學術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委員,方言研究組組長(文革後改稱為方言研究室主任),《中國語文》雜誌總編輯,詞典編輯室主任、《現代漢語詞典》主編等職務,還擔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196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擔任語言研究所黨委副書記。1959年當選為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1964年、1978年先後當選為第三屆和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1984年當選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丁先生是一名優秀黨員,1983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院黨委召開全院黨員大會,表彰了他的先進事跡,譽之為「從愛國主義走向共產主義的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
丁聲樹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在語言學領域努力探索,深入鑽研,以見識過人、學問淵博、治學謹嚴著稱,在訓詁、音韻、方言、語法、詞典編纂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這幾乎是涵蓋了語言學領域各門學科,並且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是一位享有盛名的學術大師。
在訓詁學方面,1934年丁先生完成第一篇兩萬多字的題為《釋否定詞「弗」「不」》學術論文,資料豐富,見解精闢,極具創造性,發表後引起了學術界震動,他也因此一舉成名,當時還不過25歲。1936年丁先生髮表的《詩經「式」字說》一文,以大量確鑿材料對《詩經》中「式」的用法做出精當解釋,獲得了當時學術界權威人士胡適的高度讚揚,寫信讚譽他「真是巨眼,真是讀書得間,佩服佩服!」1938年後還發表《詩卷耳芣苢「采采」說》《論詩經中的「何」「曷」「胡」》《「何當」解》《「早晚」與「何當」》等論文,對古代漢語字詞的研究慧眼獨具,對前人的解說多有補充和糾正,學術貢獻顯著,使得他在訓詁學領域占有重要地位。
在音韻學方面,丁先生做了很多工作,是學界公認的權威。1943年發表《「碚」字音讀答問》,論證「碚」的讀音,極有見地。1952年發表的《談談語音結構和語音演變規律》,對語音結構、對應、演變等音韻學的基本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說,很有特色。1962年發表的《說「匼 」字音》一文更是一篇貫串古今、旁徵博引、解決一字讀音的短小精悍的傑作,呂叔湘先生對它極為讚賞。1957年寫作的《漢語音韻講義》和1958年編寫的工具書《古今字音對照手冊》在音韻學界備受推崇。李榮先生評價說,《手冊》是《講義》的基礎,《講義》是《手冊》的升華。《講義》文字精煉,條理清楚,事實是已知的,說法全是新鮮的。《手冊》有好些本字的考訂,充實了古今音變的規律,其「例言」是一篇無懈可擊的文字。陸志韋先生也對手冊有很高的評價。
在方言學方面,丁先生對方言調查研究工作有着重要貢獻。解放前曾參與對湖北、四川等地的方言調查,參與編寫《湖北方言調查報告》。解放後,丁先生多年擔任語言研究所方言研究組組長,在方言調查、研究及人才培養諸多方面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56年2月開始教育部和語言研究所共同舉辦了3期普通話語音研究班,丁先生負責教務和各方面的組織工作,親自編寫講義講授音韻課。研究班培養了一支專業隊伍,對我國的方言調查、研究和教學以及普通話的推廣發揮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丁先生曾帶隊到張家口、昌黎調查方言,主持編寫出《昌黎方言志》《方言調查詞彙手冊》《方言調查詞彙表》,將我國的方言調查研究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在漢語語法研究方面,1952年丁先生主持語言研究所語法小組的研究工作,同呂叔湘、李榮等人一起編寫出的《現代漢語語法講話》,充分注重語言實際,分析細緻深入,例句豐富精當,在我國語法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周法高先生認為這本書是可以算作國內出版的最好的一本語法書。由丁先生執筆寫的「主語、賓語」部分,朱德熙先生認為「寫得十分精彩」,「就當時漢語語法研究的水平說,他走在了時代的前頭」。1956年他在語法座談會上發言,闡述了語法研究必須從語言實際出發,尊重語言事實的主張,受到業界的贊同。
丁聲樹先生從1959年開始,業務方向轉到了詞典編纂方面,審看《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現漢》)試印本的部分詞條。1961年起,接任詞典編輯室主任、《現漢》主編,從此,就把全部身心獻給詞典事業。丁先生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做《現漢》的通讀審稿定稿,夜以繼日,節假日也到所里加班看稿。平日的收集資料,製作卡片,核查材料,校訂稿樣等事項,都率先垂範。丁先生虛心聽取各方面意見,以高度的責任心和艱苦嚴細的作風,對全部詞條審定修改,使全書的水平得到顯著提高。1965年印出《現漢》試用本送審,1973年內部發行。1975年後又做修改,1978年12月正式出版發行。丁先生博學多識,勤奮嚴謹,富於創新精神,《現漢》取得的成就和榮譽,是同他的辛勤努力分不開的。朱德熙先生說他「大概是主持、領導大型詞典編纂的最理想的人選」。他還主持過《現代漢語小詞典》的編寫和《新華字典》的修訂工作。丁先生對我國現代辭書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在辭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丁先生在學界稱得上全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讚揚他「確實是一位才、學、識兼備的研究工作者」。作為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丁先生的各種模範事跡,更廣為人們讚揚。
嚴以律己、助人為樂是丁先生最為突出的特點。丁先生生活極為簡樸,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丁先生身為一級研究員,學部委員,人大代表,辦公室設備卻極其簡陋,住房是他讓單位按其夫人的副研究員職務分給的,一家三代住得很緊。單位曾經兩次要給丁先生調換寬綽一些的住房,都被謝絕了。經濟困難時期,政府為了照顧有卓越貢獻的專家,特地發給他們副食供應證,丁先生卻堅決不要;上級發給學部委員每月的津貼費,也不要;人大代表的車馬費,也不領;文章和詞典的稿費,也不要。但丁先生對支援國家、幫助別人卻極為慷慨。抗美援朝,國家號召捐獻,丁先生把一家積蓄全部捐給國家。邢台地震,他把家裡能捐的衣物都拿出來,三輪車拉了三車。丁先生捐獻還不讓留姓名。對身邊的同事給予很多的關愛和熱情幫助。丁先生在業務工作上把關愛、培養青年人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曾說:「我要向一些老科學家學習,發揚做人梯的精神」。丁先生總是鼓勵青年人努力學習,並盡力為他們的學習創造條件,開列出古漢語、音韻、方言的一些經典書籍,要大家有針對性地學習;列出幾種工具書,要求大家經常查用;自己出錢給青年人買《英漢詞典》《英華詞典》《集韻》《廣韻》《五方元音》等書籍;擠出時間給青年人講課,幫助從事詞典編寫的青年人掌握漢語音韻知識;滿腔熱情地獎掖後學,指導青年學者進行學術研究和寫作論文。
不願為官、不願應酬,只願多做工作是丁先生的另一特點。上世紀50年代後期,語言研究所所長羅常培先生病逝,上級讓丁先生出任所領導,他予以推辭。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胡喬木院長親自登門動員丁先生出任所長,建立一個詞典編輯研究所,但他沒有答應。丁先生認為自己不善於做行政管理工作,而且已年近七十,身體也不太好,不如在語言研究所多做幾年的詞典編輯工作。1977年,語言研究所全面恢復業務工作,重組各研究機構。丁先生堅辭了過去兼任的幾個單位的行政職務,騰出較多的時間做業務工作,專心做詞典主編,搞好詞典編輯定稿。為了趕工作,丁先生儘可能不參與社交和外事活動。大學請他講課,他不去;要他去蘇聯講學,他不去;要他去日本訪問,他也不去。丁先生每天都到所里工作,節假日也不休息,十幾年如一日地從事詞典編輯工作。
堅決抵制特殊化,甘心做人民公僕是丁先生一貫的理念。丁先生無論是辦公、辦事,都是坐公共汽車,從來不要單位派公車。丁先生那時家住三里河地區,上下班都是乘坐13路公共汽車,久而久之,與公交車結下了不解之緣。丁先生常常幫助維持乘車秩序,照顧病人、殘疾人或孕婦上車,還寫信表揚車上出現的好人好事,給車組提一些合理化建議。丁先生多次受到13路公共汽車車隊的表揚,被譽為「模範乘客」,車隊的年終座談會還特地邀請他參加。丁先生愛坐公共汽車,常坐公共汽車,而且上下班總是趁乘車人少的時候坐車,很早上班,很晚下班,不去增加上車的擁擠程度。丁先生出差去外地,也決不要特殊照顧,總是坐火車硬座、硬臥。1975年5月,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和教育部在廣州召開全國中外語文詞典編寫出版規劃座談會,丁先生作為著名專家應邀出席會議。作為一個人大代表、學部委員、一級研究員,丁先生卻買了張硬臥,在車上待了兩天多時間。丁先生認為自己是普通職工,所里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支援麥收、衛生大掃除、體育鍛煉、民兵訓練、集體郊遊,都積極參加。年至古稀,丁先生總是很早來到辦公室,自己打掃房間,打開水。所里要給丁先生辦公室安部電話(那時,電話還是很少有的),他堅決不要;給他辦公室放張沙發,他馬上讓總務科同志搬走。丁先生在各個方面堅決不要照顧,拒絕特殊化,正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一個知名學者決心跟群眾同甘共苦的高風亮節。
丁聲樹先生是一位傑出的學者,也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正像中國社科院領導在表彰大會上所說的,他不為名,不為利,德高而不顯,望重而不驕,無論在學問還是道德上,都無愧是老一輩中國知識分子的最優秀的代表人物。
附:主要學術成果
著作
現代漢語詞典 (第二任主編)商務印書館1978年出版
現代漢語小詞典 (主編)商務印書館1980年出版
湖北方言調查報告 (與趙元任、楊時逢、吳宗濟、董同龢合著)商務印書館1948年出版
現代漢語語法講話 (與呂叔湘、李榮等合著)商務印書館1961年出版
漢語音韻學講義 (與李榮合著) 《方言》1981年第4期,單行本由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
昌黎方言志 (與李榮等合著)科學出版社1960年出版
古今字音對照手冊 科學出版社1958年出版,1981年10月轉中華書局出版
方言調查詞彙手冊 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1955年8月印行,科學出版社1956年出版
漢語方言調查簡表 (與李榮合著) 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1956年出版
漢語方言調查手冊 (與李榮合著) 科學出版社195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