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一式47公厘反战车炮

一式47公厘反战车炮
图片来自华人百科

一式47公厘反战车炮一式机动四十七粍速射炮)为大日本帝国陆军战争后期的主力反战车炮。由于日本的技术实力不足,开发的75公厘与105公厘反战车炮皆因无法量产高膛压长炮管,直到战争结束前都无法服役,故此型装备也成为日本帝国陆军最后一款制式反战车炮。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生产了约2,300门。

目录

穿甲能力

1式反战车炮主要使用的弹种为一式穿甲榴弹(APHE)以及一式榴弹。一式穿甲榴弹弹头重3.37磅,采用2号引信,含发射药总重6.1磅。

简史

日本帝国陆军第一款正规反战车炮为昭和9年(1934年)生产的九四式反战车炮[1] 。但是受限于金属材质以及炮弹装药的因素,日制反战车炮穿甲效能相较起同期国外同口径产品只能说十分差劲;虽然前线单位对这款反装甲武器有批评的声浪,但是由于日本陆军面对的主要敌人是中国战场,装甲部队威胁几乎等于没有,因此高层对换装新型反战车武器并没有非常积极。

虽然没有量产新的反战车炮,但是陆军内部仍然在尝试制造比九四式更强的反战车炮;除了增加现有炮弹的装药量以外,新型穿甲弹以及比现有口径大的反战车炮也同时进行开发,在昭和12年(1937年)进行"试制97式47公厘速射炮"设计,实验炮口径47公厘、炮管长2515公厘、初速730公尺/秒、重量567公斤。1938年3月制造完成后于同年10月进行人力与马匹拖曳测试,11月进行射表绘测;1939年4月炮架进行对应机械化拖曳设计,10月设计完成。同年诺门罕战役爆发,在这场战争中日本94式反战车炮面对苏联军主力BT坦克以及T-26轻战车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在此战役后,日军高层体认到新型反战车炮的必要性,以试制97式反战车炮为基础,另外参考了从中国方面掳获的义大利制47公厘反战车炮以及苏联制45公厘反战车炮的设计,在昭和14年(1939年)9月开始设计新型反战车炮,昭和16年(1941年)开始进行量产预备,1942年5月正式配发,命名方式与以往装备一样以皇纪纪年(1941年=皇纪2601年)为准,因此命名为“一式机动四十七粍速射炮”。

一式反战车炮与94式反战车炮一样采用了开脚式炮架,不过与以往94式反战车炮不同之处在设计时便放弃兽力拖运,改采车辆牵引;因此采用了橡胶轮胎,在炮的名称上特地加上“机动”两字与以往装备有所区分,拖曳火炮可用一般部队普遍配装的九四式卡车或是九八式装甲曳引车。弹种除穿甲弹外也配备榴弹,在需要的时候对步兵等软性目标进行攻击。

除了拖曳式,日本陆军也将此炮安装在97式中战车以及一式中战车上,不过因战斗室无法容纳其较长的后座行程,因此将炮身缩短为49倍径解决问题,此型号称为一式47毫米战车炮。作为交换条件,车载型的射击初速下降,穿甲能力比拖曳式来的差。

参考文献

  1. 九四式反战车炮,华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