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㽏井

增加 24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风景区'''==
㽏井沟是重庆市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重庆市忠县城西4公里处的㽏井镇,距重庆市区182公里,是峡谷型自然风景区,因 [[ 三峡水库 ]] 的建成蓄水,从而形成 [[ 高峡平湖 ]]
㽏井沟风景区内有戚家河、黄金河两条溪河,在三角滩汇入㽏井沟。两条溪河穿流于重山峡谷间,溪河两侧直上直下的悬崖高有100米。既有 [[ 大三峡 ]] 的雄壮,也有 [[ 小三峡 ]] 的幽雅。沿途主要景观有三角、香龙、鱼箭、黄金等多处险滩。有多处风格迥异的、水流常年不断的天然瀑布散落其间。有形象逼真的、立于峭壁的羊子崖。有先人为渡河而建的、至今仍在使用的、古老的过河跳蹬。这里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制盐场,大小几十口盐井分布其间。
199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㽏井沟遗址(中坝遗址),位于忠县东云乡境内㽏井沟河口东西两岸的台地上,西距县城2.5公里。1957年和1958年经两年进行调查、试掘,出土的器物主要有石器25件,其中以斧最多,锛、凿、锄次之,均经打造和磨制过。陶器残片中认出的器形以尖底角状杯、大口环底罐绳纹釜、尖底敛口盂为主,此外尚有罐、碗、鬲等。纹饰以绳纹为主。大口环第罐的器口,多为手指捏成波浪状的。陶片有红、黄、黑三种。制法基本上是手制,也有轮制。
=='''遗址'''==
[[ 中坝遗址 ]] ,位于重庆市于忠县境内,被誉为三峡库区最具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即使在全世界,也难找一个古遗址能连续不断地反映5000年古代文明的发展史,而中坝正是这样一个遗址,这里的文化堆积层厚达12.5米,历经了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南朝、唐、宋、元、明、清,完整地展现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位列199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并被誉为三峡库区最具价值的古文化遗址。
中坝遗址位于三峡库区腹地、重庆忠县县城正北6公里㽏井河两岸的台地上,遗址东西最长约350米、南北最宽约140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河水的常年冲刷,使遗址的主体部分沦为一座面积约7000平方米的孤岛,人称“中坝”,故名中坝遗址。 5000年连绵不断的“通史”式遗址,其厚达12.5米、通史性的地层堆积,在世界上也是极其罕见的中坝遗址。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介绍,忠县中坝遗址的发掘让考古专家们获得了非常丰富的不同时期的实物资料,证明了该遗址是三峡库区最重要的遗址。它的遗存共分为十二个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西汉、南朝、唐、宋和明、清,十分完整地展现了中国五千年至今连续不断、生生不息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众多难得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迹、遗物为研究三峡库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实物资料。专家们称,在此之前,国内考古界所发现的重大文物遗址或遗迹,要么是特定时代的,要么就是断代遗址;而像忠县中坝发掘的这样“通史”式的遗址,在中外考古发现中是空前的,在国内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是极其罕见的。同时,该遗址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盐业生产类遗址,填补了我国考古发现遗址类型的空白。
[[ 中坝遗址 ]] 确立了三星堆文化―老关庙下层文化―哨棚嘴文化的三峡库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发展序列,提出中坝文化的命名,可称为是三峡库区文化历史的一部缩影。
可能是早期盐业生产遗址
4,2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