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银错”工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银错”工艺

金银错工艺,是中国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错金银”。

其制作工艺是,先在青铜器表面,预铸出浅凹凸的纹饰或字形,再用硬度较大的工具錾刻浅槽,然后在浅槽内嵌入细薄的金银丝、片。[1]

嵌好后,用厝(错)石磨错,使嵌入的金银丝、片与铜器表面相平滑。最后,在器表用木炭加清水,进一步打磨,使器表更加光艳。

何为“错”

无论古代说的“金银错”,还是今天说的“错金银”,金银二字容易明白,但“错”字对一般人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了。

据《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等书的解释,它至少有十多种不同的含义。金银错,这个“错”字,必须和金银联系起来才能说清楚。

金银错,最关键的在于一个“错”。汉代大学问家许慎,编的《说文解字》大字典,该书对“错”字,只有一种解释:“错,金涂也,从金,声”。

金银错最流行的汉代,对“错”字的全部解释,就只有上述八个字,说明那时所说的金银错,就是把金银涂画于青铜器上的意思。

金银错

清代段玉裁注释说:“涂,俗作涂,又作,谓以金措其上也”。所以,广义一点说,就是凡是在器物上布置金银图案的,就可以叫金银错。[2]

如用金钱绣成图案花纹的背心,汉代就叫“金错绣裆”(《西京杂记》卷一)。在漆器上做金银图形的,叫“金漆错”。(《后汉书·舆服志》)中华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辑的,由上海辞书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出版的《辞海》,对“错”字的第一解便是:“错,用金涂饰”。饰,就是纹饰。

《康熙字典》对“错”字的解释,是引《集韵》:“金涂谓之错”。所以,在二千年后的今天,无论我们怎样去解释金银错,都应以二千年前,也就是金银错最流行的那个年代对它的解释为依据,何况,古今字典的解释也是完全一致的。

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

金银错是中国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但它出现比较晚,据资料显示,它是青铜工艺发展了一千多年以后,即到春秋中晚期才兴盛起来的。[3]

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它一出现,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

战国两汉时期,金银错青铜器大量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广泛流行,考古发现战国汉代的金银错青铜器以千百计。但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于中国的青铜时代来说,它只不过是一抹绚丽的晚霞。

镶嵌法

把金银嵌入刻好的凹槽形成文字或图案。

一、刻槽

使用较为坚硬的铁器在青铜器的表面刻画出纹样的凹槽,刻画出的凹槽需要极为精细,否则会导致之后金银的镶嵌无法牢固。

二、错金银

将加热后的金银丝或者金银片,压入事先錾刻好的凹槽内,这一步需要极为熟练的技巧,才能使压入的金银与凹槽契合紧密。

三、磨错

初步镶嵌好的金银丝或者金银片还不平整,需要使用错(厝)石磨错,将其与青铜器表面磨合平整。

金涂法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金涂法主要工序如下:

第一步是制造金汞剂:“金汞剂”的制造是一个化学过程,即是把黄金碎片放在坩锅内,加温至摄氏四百度以上,然后再加入为黄金七倍的汞,使其溶解成液体,制成所谓的“泥金”。

第二步是金涂:用泥金在青铜器上涂饰各种错综复杂的图案纹饰,或者涂在预铸的凹槽之内。

第三步金烤:用无烟炭火温烤,使汞蒸发,黄金图案纹饰就固定于青铜器表面。

金银涂章文工

在汉代青铜器工艺的流程中,有一道专门的金银错工序,负责这道工序的工人,叫“金银涂章文工”,“章文”是文章、纹饰的意思,所谓“金银涂章文”,就是在青铜器上,用金银涂饰花纹图案。

由于汉代有“物勒工名”的制度,所以,在一些汉代金银错青铜器铭文中,常常见到有“金银涂章文工”,“黄涂工”,或简称“涂工”的工种名字。

在现存的战国秦汉金银错铜器中,多数是用这种“金银涂”方法制成的。我们发现,许多被考古和文物专家称颂的一些精美金银错青铜器,它的金银错纹饰脱落处,没有任何凹痕,一眼就可看出,其金银错纹饰不是嵌上去的,而是涂上去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