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色笔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色笔记》 1962年,首次出版。是当代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描写安娜个人生活和追求,表现了20世纪中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和四分五裂的精神风貌,是对当代社会生活、人生信念以及审美形式的思考与探索。

小说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出大胆的改革与尝试。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金色笔记》为“一部先锋作品,是二十世纪审视男女关系的巅峰之作”。

作者简介

多丽丝 • 莱辛Doris Lessing(1919年10月22日- 2013年11月17日 )出生于伊朗,5岁时随家人迁往南非罗德西亚(今津巴布韦)。

1949年,莱辛携带她的第一部小说手稿初回英国。这部题为《青草在歌唱》的小说是她的处女作,于1950年在英国出版,一举成功,并同时在美国及十个欧洲国家出版发行。她的国际声誉亦由此建立,创作一发而不可收。

1979年,出版五卷本的小说系列《南船老人屋》的第一部《希卡斯塔》。

1981年,获奥地利的欧洲文学国家奖,1982年获得德意志莎士比亚文学奖,代表作有五卷本的《暴力的孩子》系列、《金色笔记》、《黑暗来临前的夏季》、《幸存者的回忆录》等。

1985年,获得的W.H.史密斯文学奖。一生著作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作品超过50本,莱辛的著作所涉足的主题丰富,政治题材和科幻小说都有涉猎。[1]

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诺贝尔奖评委会称其作品中充满“怀疑、爆发力和视觉冲击力”。

内容简介

《金色笔记》的故事主要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伦敦。小说由一个名为《自由女性》的故事和五本笔记构成。《自由女性》讲述了一个相对完整而连贯的故事,但是它被黑、红、黄、蓝四部笔记切割成五个部分。在最后一部分《自由女性》的故事之前,出现了该书的点题之作《金色笔记》。

《自由女性》描述了两位女性好友在伦敦的生活。女作家安娜婚姻破裂,和小女儿珍妮生活在一起。她曾和男友迈克尔保持了5年的关系,但最终被他抛弃。安娜的女友莫莉也是一位离异的女性,有一个20岁的儿子汤米。这两位女性都曾加入过英国共产党,都因为精神疾病接受过同一位精神分析师的治疗。 安娜写了四本不同颜色的笔记,以便记录个人经历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感受。在《自由女性》的叙事过程中,安娜与同住在套公寓里的一对同性恋夫妇发生争吵,要他们离开自己的公寓。在她女儿自己的要求下,女儿被送往了一所女子寄宿学校。现在,安娜独自一人,她的心理开始崩溃,整个人都变得疯狂起来。她和一位美国人索尔·格林产生了恋情,后来心理疾病得到康复,最终投身福利事业,成为了一位婚姻顾问。最后,莫莉也再婚了。在《金色笔记》的结尾处,我们才得知安娜写作《自由女性》的素材来自她的日记中所记录的个人生活。单独看《自由女性》,读者会觉得它略显枯燥而乏味,但是它在《金色笔记》中起到了主线的作用。正是因为《自由女性》,五篇不同颜色的笔记才构成了一个整体。[2]

黑色笔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题为“根源”,另一部分题为“金钱”。在黑色笔记中,安娜论及了她用来创作一部畅销书的素材,这本书的题目是《战争的前沿》。她还写到了自己后来在文学创作中取得的成功。我们可以读到一个充满代理人、电视改编和电影版权的世界,同时,莱辛还加入了一些非常好笑的戏仿成分。当安娜遇到创作障碍的时候,黑色笔记就变成了关于非洲暴力现象的剪报档案。

红色笔记记录了安娜从1950到1957年参加英国共产党的经历。后来她逐渐对该组织产生不满之情,并最终脱离了组织。和黑色笔记一样,红色笔记也充满了关于暴力的剪报内容。

黄色笔记开始于安娜正在创作的一部小说《第三者的阴影》,然后她评论了自己的创作过程。这部小说是她本人生活经历的小说翻版。该小说和《自由女性》并置在一起,这就使读者发现,安娜为了写小说的需要而选择、塑造并重构了这些素材。黄色笔记包含了短篇小说、戏仿和讽刺杂烩等成分,而讽刺杂烩的出现则体现了安娜作为作家所遇到的创作障碍。

蓝色笔记可以说是安娜的日记,她故意不把所有事情都写成小说,但是她试图真实地写出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在蓝色笔记中,她记录了自己的创作障碍、接受心理治疗的过程、与迈克尔恋爱关系的结束、在共产党组织中的工作以及与莫莉和自己女儿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它详细描述了她自己心理的崩溃以及她与美国人索尔·格林的恋爱关系。

这些日记内容有时是简短并记述事实的,有时又是篇幅较长而且充满思考的。蓝色笔记最为详细地记述了安娜的生活,事实上,这也是读者为了了解安娜而必须依赖的内容。

最后,在金色笔记中,安娜综合了散见存其他笔记中的各种经历,因此,它们几乎形成了一幅完整的图景。因为安娜有了这种整体感,所以她可以重新开始写作。当安娜有能力抛弃那些分散的笔记,金色笔记就变成了记录她思想的唯一媒介。因为安娜允许自己心理崩溃并允许发生混乱的情况,所以她才可以获得最终的心理整合。

书中人物

安娜

安娜是作家、莫莉是演员。安娜和莫莉都是离了婚的单亲家长,各自有工作。在各节“自由女性”中她们每每在莫莉的厨房会面,讨论生活中和思想上的难题。她们一直在苦苦探求,不愿盲从,也不肯随遇而安。然而她们这样的女性并不“自由”,相反却陷在重重困境之中。首当其冲的是思想危机。安娜们曾热忱介入谋求变革的政治活动,后来却因种种原因而感到困惑,被深重的失望和疑虑所折磨。但另一方面她们对资本主义现状仍多有批评,不能无视世间的剥削压迫、冲突动乱而心安理得地吃一份中产阶级的黄油面包;对世界大同的理想,对左派事业仍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联系。由于思想上的惶惑,她们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的信心也几乎消磨殆尽,这尤其体现在安挪的“写作心理障碍”中。

莫莉

莫莉准备和一名“进步的”生意人结婚;她的儿子决定继承资本家父亲的产业,以财产为手段做些有益的事;安娜拟去夜校为少年犯人授课,并参加工党。

赏析

《金色笔记》并非一本平易近人的文学作品。 (一)在于叙事结构并非线性前进。 (二)在于言之有物的长篇大论深入探讨各种议题困境。 (三)在于内容主轴跳跃交错,必须理解作者乱中有序的铺陈模式,方能顺利进入书中情境。

摊在桌上的五本笔记,黑色、红色、黄色、蓝色,与最后一本金色,是她将人生拆解过后粗略区分的几大区块,黑色回顾昔日的非洲生活,红色著重于共产主义的憧憬与幻灭,黄色投射在爱情的跌宕与自我,蓝色如实纪录著安娜的精神轨迹,金色则是必然的四色合一,因为实则只有一段人生。人心不是物品,无法真正清楚切割各自独立,而是环环相扣错综复杂,到最后只看见一个似曾相识的自己,处处紧捆世俗桎梏、时时承受现实扭曲。[3]

“人们不反对伤风败俗的内容,也不反对未谋杀、凶残、为性而性背书的艺术作品。他们喜欢这样的东西,只要内容稍加包装就行。同时他们也喜欢说谋杀坏、凶残坏、爱就是爱的东西。但要是有人说这一切都无所谓,那才是他们不能容忍的。他们不能容忍没有形式。”

金色笔记》于形式突破更具代表性,艺术源自于生命痛苦的美丽与意义,太精雕细琢反倒失去关于人的故事之真实生命。问题的关键是,一切都开始濒临崩溃,正是这种日记所象征的内在四分五裂,面对四面袭来的冲击,自我不会条理分明,不会井然有序,泰半呈现矛盾挣扎、持续冲突的反反复复之中,莱辛细细梳理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自由女性身兼单亲母亲,如何于悲剧和不幸过后思考千丝万缕的情绪、心态、爱欲等诸多无法违背的自然反应,又如何在为崇高理想与自身命运奋斗时寻找到生而为人的重心、尊严与立足于混乱世界的勇气和力量。

评价

珍·皮克婷:“安娜就像西西弗斯一样,总是在不停地努力来解决面前意识和外在总是互相拉扯而不是相互妥协的困境。”

瑞典文学院:“一部先锋作品,是二十世纪审视男女关系的巅峰之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