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书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述书赋
|
|
|
《述书赋》是一部概述历代书家及其书品的著作,编撰于大历四年。上篇所述由上古至南北朝,下篇则由唐代高祖、太宗、武后以下,而终于其兄窦蒙及刘秦之妹。
作者简介
窦臮(jì 同“暨”)(生卒年不详),字灵长。窦蒙弟。扶风(今陕西麟游以西)人。官至检校户部员外郎,宋汴节度参谋。书法师张、王,草隶精深
内容简介
中国唐代书法理论著作。窦臮撰于大历四年(769年),窦蒙注于大历十年(一说窦臮自注,窦蒙校定)。窦臮活动于天宝年间,字灵长,扶风(今陕西省麟游县西)人,曾任检校户部员外郎、宋汴节度参谋、刑部都官郎中等职。工书法。存《华阳三洞景昭大师碑》。人称其书极壮伟,不在《李玄静碑》之下。在唐人中别有一种风韵骨力。窦蒙,字子全,窦皋兄。书法家,官至试国子司业兼太原县令。《述书赋》2卷,综论历代书家,起自上古,终于兄窦蒙及其刘秦之妹,凡13代,198人(上卷注列207人)。署证徐僧权等8人,印记太平公主等11家。
述作虞龢等10家。征求宝玩韦述等26人,利通货易穆聿等8人,其品题叙述,皆极精赅,书评而下,亦或有议。所注全凭史传,典切精当,颇为扼要。其印记一章,同时画印模于句下,不但为后来记书画者并载印章所取法,实开鉴识印谱之先河。窦蒙等称此赋精穷旨要,详辨秘义,无深不讨,无细不闻。窦臮卒后,窦蒙以《述书赋》注有未尽,意有未穷,另作《语例字格》附于文末。《语例字格》120字,并注240句。今只存100字,注110句。
《述书赋》概述历代书家及其书品,上篇所述由上古至南北朝,下篇则由唐代高祖、太宗、武后以下,而终于其兄蒙及刘秦之妹。其开篇立旨叙云:“古者造书契,代结绳,初假达情,浸乎竞美。自时厥后,迭代沿革,朴散务繁,源流遂广,渐备楷法,区别妍媸……今记前后所亲见者,并,今朝自武德以来迄于乾元之始,翰墨之二妙,可人品流者,咸备书之。(注曰:周一人史籀,秦一人李斯,汉二人蔡邕、杜操,魏韦诞等五人,吴皇象等二人,晋齐献王等六十三人,宋武帝等二十五人,齐高帝等十五人,梁武帝等二十一人,陈武帝等二十一人,北齐一人刘珉,隋刘玄平等五人,皇唐神尧皇帝等四十五人。)并错综优劣,直道公论。或理尽名言,即外假兴喻;虽阙标旧品,而举寄斯文。刊讹误于形声,定目存于指掌。
其所不睹,空居名额,并世所传拓者,不敢凭准,一皆略焉。”其词中又概括书艺功效云:“虽六艺之末曰书,而四民之首曰士,书资士以为用,土假书而有始。
岂得长光价于一朝,适容貌于千里?(注曰:王羲之书蕺山姥竹角扇五字,字索百钱,人竟买去。)”继而分叙篆籀章草各体,综论历代书家品第,首尾凡十三代,共一百九十八人(又有二〇七人之说),穷其旨要,详辨秘义,叙述皆极精核,注文尤典要不支。篇末又系以徐僧权等署证八人,太平公主等印记十一家,述作梁武帝等十家,征求宝玩韦述等二十六人,利通货易穆聿等八人。其“印记”一章,兼画印模于句下,遂为朱存理《铁网珊瑚》、张丑《清河书画舫》真迹日录之祖。旧以为所注出于其兄蒙,但赋中蒙条下注曰:家兄蒙字子全,官议郎安南都护。又似乎皋所自注,且所叙仕履与卷首亦衔接不同,均为疑窦。然张彦远《法书要录》所题已同,且今根据单文孤证,亦不能随意改易旧文。因此仍依旧书所传姑存。
自来名著,后人咸有续编,或事仿效,独此篇之后,书家、书论辈出,竟无嗣响,盖搜集、批评,两难难并,文辞之不易工,犹其余事。故此篇有所谓“千古独传之作”的说法。但是,作品由于辞赋的形式所限,对其论述的发挥,不无影响。又由于言词过于简略,对其宏旨的理解,也不免增加一定的难度。然而,此书品第精赅,至为博洽,尤其文辞典雅等,使之成为书学论著中一篇非常难得的富有文学愈味的评书佳作。
文后附有其兄窦蒙(字子全,生卒年不详)所作《五言题此赋》一首和《(述书赋)语例字格》(又名《字格》)一文,前者系对胞弟窦臮之怀念,后者则“结语立言,曲申幽奥”,对理解《述书赋》确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如注“天然”曰:“鸳鸿出水,更好容仪”。注“质朴”曰:“天仙玉女,粉黛何施”。注“斫磨”曰:“错彩雕文,方申巧妙”。注“体裁”曰:“一举一错,尽有凭据”。注“意态”曰:“回翔动静,厥趣相随”。注“不伦”日:“前浓后薄,半败半成”。注“有意”日:“志立乃就,非工不精”。……凡百二十言,并注二百四十句(今本仅存一百言,注一百一十句,与原注不符),“且褒且贬,还同谥法”,皆形象具体,精妙独到之言,对书法学的理论研究,也很有参考价值。
版本
传世版本有《法书要录》本、嘉靖乙酉刊本、《四库全书》本、《津逮秘书》本和《说郛》本等,流传较广的是上海书画出版社 卿的《历代书法论文选本》
述书赋全
论周至唐一十三代,工书史籀等二百七人,署证徐僧权等八人,印记太平公主等十一家,述作梁武帝等十家,征求宝玩韦述等二十六人,利通货易穆聿等八人。
古者造书契,代结绳,初假达情,浸乎竞美。自时阙后,迭代沿革’朴散务繁,源流遂广,渐备楷法,区别妍媸。洎于我唐,天宝末,国有寇难,府库倾覆,散坠闾阎。既而兴复京都,所司征购,得其归者盖寡矣。余至德中往往偶见,祛积年之遐想,骇此生之新观,虽欣鄙夫之幸遇,实为吾君之痛惜。恨沈草莽,上达无阶,因记彼而炫求,愿沽诸而善价。然为监临动静,公私贸迁,徒暂披玩,终归他人。今记前后所亲见者,并今朝自武德以来迄于乾元之始,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咸备书之。[1]
参考文献
- ↑ 《述书赋》成书及版本源流考 ,搜狐网 2017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