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蔷薇》依旧(林海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蔷薇》依旧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蔷薇》依旧中国当代作家林海燕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蔷薇》依旧

去上野西洋美术馆原本是冲着莫奈的十多幅作品去的,里面包括莫奈的两幅《睡莲》,却偶遇梵高之《蔷薇》原作,可算是意外收获。

文森特梵高的《蔷薇》如同一首散文诗,具备看似安静其实倨傲甚至于掺合着不安的混杂情绪。鲜绿与粉红两种色调的互动不是静止而是随距离与方位的不同而流转。 该画对色彩与布局的处理己达到圆熟程度。

彼时站在《蔷薇》前,以“看图写话”的形式记下画中情景,边观察边用笔记录,从色彩到构图,从景物到意境细细揣摩,以手中笔记录这场偶遇。

原作终究与网络及画本上的图片不同,第一眼看到《蔷薇》时,远远一瞥便被其清新夺目的绿所吸引,未曾一下子反映过来那是梵高的《蔷薇》,当我在远处被此画吸引不由自主穿过队伍走近看画作名称与作者名字时,我心想:可真是意外收获,在此处得以一窥梵高的《蔷薇》真容。在画本上看到的梵高画作,我尤其喜欢《蔷薇》、《鸢尾》、《柳树》及《丝柏》等作品,喜欢以上系列更胜过《向日葵》系列,有时,梵高会把蔷薇和鸢尾两种植物被画在同一幅画中,我眼前的这幅《蔷薇》便是。 好一阵子我一直站在画作旁边盯着那一片鲜绿,那次的展览美术馆里的真迹展品不让拍照。我看到旁边几步一个安保人员,虽然面带微笑,但十分警觉,尤其是一旦有人拿出手机那些安保就上来。好在我经常随身带着笔记本和水笔,便拿出笔来“写画”。展厅里一片安静,人们只是安静欣赏画作,偶尔低声交语,也有人与我一样用笔在本子上记录画中情形。在现场对着画作写下画面当中的细节,与回去后看着图片或凭借记忆写又不一样了,“莫奈与梵高是印象派画法,我这算是印象派写法吧”,我在心里这样想着,一字一句地记录,观察颜色与花相,观察画作的构图安排,观察画中的细微景致,画中的意境略显诡异,风格清新独特。记完画面与意境,我又站在画作前看了甚久,后来因为还要看其它画作并且惦记着莫奈的部分还没看的作品,尤其是一幅压轴的《睡莲》作品,这才随队伍继续前行,旁边的人安静有序,依次移动,说话声很低。

过了数天,我仍惦记着那幅《蔷薇》,觉得自己可以更专注地看那画作,便打算再去看一次,因为每一次看肯定会有不同的收获。 画展看一次门票日币1600元,按汇率人民币大约112元。

第二次进馆,当然要再细品一下梵高的这一幅《蔷薇》,时间很充裕,除再次欣赏莫奈的作品外,我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到《蔷薇》上,从那个展示《蔷薇》的展厅后门刚进去,大约隔着4、5米远的距离,看到《蔷薇》前参观者队伍安静有序地移动。 我在展厅口站住,从较远的距离,映入眼帘的是两种主色调:鲜绿、粉红。这种鲜绿给我一种明快清新的印象,乍一看,很是醒目、惹人注目。远远看,《蔷薇》是清鲜宁静的,但略带不羁,慢慢走近,那种清新不羁的味道渐渐改变。及至到其面前,色彩依旧明亮清新,但笔触己显示傲岸古怪。 我停下来边看边记,这一次,我观察得更仔细,记得更多,一会儿,突然有人走到我面前,原来是一位安保人员用日语及手势提醒我把手中水笔收起来用美术馆里提供的铅笔写。不知是不是我这一次在这幅画前消磨太久时间,令人生疑。梵高生前落魄,画作无人问津,现在他的作品却是高价也不一定能购得。日本人这么谨慎也是情有可原的。 我收起自己的水笔,换上安保人员给的铅笔,继续观察并记下画中景物,画作中主要对象是蔷薇与鸢尾:簇拥在一起的蔷薇与鸢尾,几乎掩没石径,那隐约的花径被淹没,原先的那种宁静被打破了,从容之态全失,那一株最大在画最前面的墨绿鸢尾突兀地立于蔷薇丛前,但蔷薇丛也暗藏风波,粉色蔷薇显得惊恐无邪又呈现强烈的生野气息,这大概是我的个人主观感受吧。再细看,暗绿枝叶和浅粉蔷薇花中,有紫黑色的鸢尾花朵,带一点说不上是邪恶还是随意的况味,而且,在我的视野当中,仿若有一条花径被隐于画面之内,我不由自由想像那不曾出现的花径,它应当是被这繁郁纠缠的花木淹没。扭结厚重的油彩所画出的粉色蔷薇与紫黑鸢尾在我看来体现出一种欣喜与惊恐交织在一起的情绪。

此画的标签上所注时间是1889年,彼时梵高己住在圣雷米修道院进行精神治疗,身份是一名精神病人。但于此期间,在不曾发病时,他被获准在医院花园及附近散步,也可以画画,这期间他依旧画出不少杰作,与以往一样,会相同的题材画多幅作品,成为一个系列。《蔷薇》也是一个系列,这幅《蔷薇》是其《蔷薇》系列画作中的一幅。 世间人自然不会忽略他的精神病人这一身份,然而抛开那可说是过于与众不同的性情与品格不说,梵高的确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这一点有时会让我让我略觉讽刺,因为现实生活中,此类人的确有时会让普通人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偏偏他又创作出让人为之惊美的作品。

恰好在不久前读了两位美国作家史蒂芬・奈菲和格雷高里・怀特・史密斯合著的《梵高传》,这是一本内容翔实的人物传记作品,从中我获得一个较为立体的梵高形象。它有点像一部以散文笔法写就的长篇小说,但也许更是一部严谨细密的人物传记。于此书中,可以窥探到梵高一生的经历及其性格当中被世人误解包括被世人拔高的成份。他的性格极其复杂多面,的确是让人觉得难以亲近的,不能用单一、片面的标签去标识梵高这个独特的艺术家。对梵高作品有兴趣的人应该仔细读读这本史蒂芬・奈菲和格雷高里・怀特・史密斯合著的《梵高传》,会对梵高及其艺术作品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他或许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但的确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

梵高有独特敏锐的艺术感受力,他自小喜欢阅读,尤其是小说与诗歌,他会把喜欢的诗歌抄写下来,喜欢某个作家的作品,他会找来作者的系列作品进行阅读,他也擅长文字表达,如果有志于写作,完全可以同时当一名出色的作家,从他所写书信来看,描写景物细致入微,文笔优美动人,他对美的东西有敏锐独特的感悟力,有诗人和哲学家的气质。其艺术作品风格鲜明,极具隐喻色彩与艺术之美,但他其实也不是天才,他的画作有一个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这当中有他付出的凡人难以理解的艰辛与努力。他生活放荡不羁,与父母关系恶劣,与朋友难以相处,性格怪倨,难以为世俗所容。《梵高传》中称他是一位“黑天使”,放在现在也是一样,幸亏他有一个弟弟资助他,他对画画有一种狂热,他是靠着一种殉道者一样的精神投入绘画创作当中的,也许这与他从事过牧师和他的生理及精神疾病有关,这二者使得他具有一种宗教般、异于常人的热忱和敏锐,这样的敏锐观察力和宗教般的狂热,使得他必须找到一个对象发泄,绘画是他的狂热爱好和精神寄托,他只能不停地画啊画啊,这大概是一种命运,也或许是性格使然。总之于绘画创作上,他是投入了全部的精力、热情与智慧的。一个聪明而勤奋的画家,他最终在艺术创作上达到极致,当然,他的作品在短时间内不被人接受是正常的,无论人与作品,给人过于狂热过于脱离世俗之感,也许有时候,哪怕是喜欢画的人也需要一个缓冲段才能意识到其美吧。 但他的画作,终究成了传奇。

我在画前久久凝视。

时光流逝,《蔷薇》依旧。[1]

作者简介

林海燕。福建连江县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