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芙蓉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芙蓉镇》是上海电影制片厂1986年摄制,由谢晋执导,刘晓庆、姜文主演的剧情片。

该片根据古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芙蓉镇上的女摊贩胡玉音靠劳动致富,却在从“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政治运动中饱受迫害,她与“右派分子”秦书田在共患难的过程中产生真挚爱情,共同迎来拨乱反正的时刻。

于1987年3月5日在中国上映。

主要演员

刘晓庆姜文徐松子郑在石张光北祝士彬刘利年

导演

谢晋

主演

刘晓庆,姜文

编剧

阿城、谢晋

剧情简介

1963年初春,芙蓉镇上人称“芙蓉仙子”胡玉音的米豆腐摊前拥挤不堪,她美丽热情、服务周到,而对面的国营饮食店却因服务态度不好而门庭冷落,经理李国香对此十分恼火。胡玉音和丈夫桂桂起早摸黑,省吃俭用,才攒下点钱盖了一幢新屋,落成之日,镇党支书的黎满庚、粮站主任谷燕山和乡邻们都来庆贺。“四清” 运动开始了,李国香作为工作组组长依靠镇上的“土改根子”二流子王秋赦大抓阶级斗争,胡玉音把自己千辛万苦攒下的1500元钱交给黎满庚代保管,自己跑到远亲家避风。黎满庚自小跟她青梅竹马,真诚相爱,只因胡玉音家庭出身不好、组织不允许而未能结合在一起,为此,满庚曾发誓一辈子要保护干妹子。然而,残酷的阶级斗争终于迫使懦弱的满庚向工作组交出了这笔钱。 胡玉音回到芙蓉镇,新屋已被没收,丈夫自杀,她也被定为李国香定为“新富农”,要和原县文化馆馆长、右派分子、人称“秦癫子”的秦书田一起扫街。夜月寒光,乱坟岗上,她哭叫着丈夫,然而草色昏黄,雾罩坟岗,这个年轻的寡妇不知道路在何方。

从1966年开始,中国进入了天翻地覆、人妖颠倒的年代。昔日的革命干部李国香也被揪了出来,与胡玉音、秦书田一起被批斗。而李国香亲手培养的运动骨干王秋赦却当上了镇上的党支书,黎满庚倒成了他的秘书。正当王秋赦青云直上时,李国香摇身一变重新又被结合进领导班子。王秋赦后悔莫及直打自己嘴巴,埋怨自己目光短浅。他多次找李国香认错,大表忠心,终于又取得了李国香的信任。胡玉音和秦书田被罚扫街。一起扫街时,胡玉音将自己的悲惨遭遇归罪于秦书田,后者曾在她与桂桂成亲之时唱了后被认为反革命的贺喜歌、在她新房子建成之时写了后被认为反革命的贺喜联。对于胡玉音的怨恨,秦书田并不多做辩解,相反时常暗中将她帮助。青石板路上,每天早晨都可听到他俩的扫地声。寒来暑往,花开花落,三年多相濡以沫的苦难岁月,两个扭曲的灵魂、两颗干枯的心灵终于撞击出了爱的火花。爱情使青春的红润又悄悄地回到了胡玉音的脸颊。她怀孕了,秦书田去申请结婚,凄楚地说出“我们再坏,再黑,就是鸡鸭猪狗,也不能禁止我们婚配啊!”结果,秦书田被判刑十年,胡玉音被判刑三年,因怀孕监外执行。谷燕山——这位在解放战争中就流过血、受过伤、付出过沉重代价的老党员,他看不惯这些左的做法,却无力回天,只有借酒浇愁。秦、胡偷偷结婚时,他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向他们贺喜;胡玉音难产时,又是他大义凛然,在漫天风雪中拦下军车,救了胡玉音母子性命。

乌云遮天终又散了,芙蓉花谢重又开,胡玉音终于盼到了秦书田的归来。米豆腐摊热闹如初。李国香又高升了。而专吃“运动饭”的王秋赦住的吊脚楼也坍了,人也疯了,只有他敲打的那面破锣还在,虽破得不成样子,却还发出刺耳的声响,伴随着他无力地叫喊:“运动了。 ”

角色介绍

刘晓庆饰演胡玉音

湘西芙蓉镇上勤劳美丽的少妇,同丈夫黎桂桂摆了个米豆腐摊子。


姜文饰演秦书田

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右派,后与胡玉音相爱在一起。


李国香饰演徐幸子

国营饮食店总经理,"四清"运动开始后,任工作组长。

幕后花絮

有一种说法是刘晓庆给谢导演发电报毛遂自荐,表达自己想演胡玉音的渴望,但刘晓庆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否认了这个说法 。

为了在形上更接近“五爪辣”,徐宁整天吃了睡睡了吃,在三个月里增重18斤,还晒黑了皮肤 。

为了保证拍摄,谢晋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禁酒,本来餐餐要喝酒的他自己率先以身作则 。

刘晓庆由于要在美国参加活动,所以比剧组其他演员晚到王村外景地,她到达后没有休息就要求参加拍摄,但谢晋让她多体验几天生活,完全进入角色后再拍戏。于是,刘晓接连几天混在当地人群中品尝米豆腐,观察揣磨摊主舀豆腐的动作。

化妆师希望姜文的皮肤能再黑些,他便只穿了一条短裤坐在阳台让毒辣辣的太阳晒,直到晒得又黑又亮,谢晋见到后戏称他为“黑泥鳅” 。

秦癫子穿的旧毛衣上的布袋袋、扫街时的“华尔兹舞”和翻筋斗等动作都是姜文自己设计的 。

为了在形上更接近“五爪辣”,徐宁整天吃了睡睡了吃,在三个月里增重18斤,还晒黑了皮肤 。

胡玉音穿的粉底蓝点小花上衣上面的蓝色小点是服装师手工一个个点上去的 。

该片拍摄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王村镇缺少水芙蓉,为了配合拍戏,当地把五亩自留地改成种水芙蓉的池塘,又移栽了三十二棵木芙蓉;王村的渡口没有吊脚楼,就从三十里外拆迁了一座运来 。

美工师在王村镇上搭建的节孝坊、魁星楼、状元楼,引来游客拍照留念,一些写生的人还打开画夹画素描,就算剧组工作人员解释说这些都是假的布景,人们也不相信 。

为了渲染气氛,导演决定把“审判大会”由阴天改为雨天拍,为此还从县城调来了两台消防车人工降雨。这场戏再加上紧接着的雨中游街的戏整整拍了四天。扮演秦书田的姜文身上绑着麻绳经“雨”一浇,抽得更紧,弄得他筋骨酸疼。刘晓庆也让“雨”淋病了,但她第二天坚持抱病拍戏 。

幕后制作

投拍过程

1981年,古华的长篇小说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北京、长春、广西等地的电影制片厂都有意将其搬上银幕 ,北影厂准备让王好为执导,刘晓庆主演,但剧本没能通过。北影厂另一位导演水华也下分愿意拍摄该片,但北影厂却没有同意 。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拍摄计划最后都搁浅了。1985年,经陈荒煤穿针引线,在上影厂厂长徐桑楚支持下,谢晋顶着各种流言,决定投拍《芙蓉镇》 。

创作初衷

谢晋认为文革结束已近十年,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到该出“大作品”的时代,而《芙蓉镇》提供了拍摄一部深刻影片的可能,他希望把影片拍成既有教育作用、娱乐作用,又有美育作用、反思及警世的作品,也希望能通过该片令自己的艺术风格有所突破和创新 。因此,在编剧的人选上,他没有找合作过多次、彼此非常熟悉的李凖,而是选了比自己低一辈的作家阿城。为了使剧本更加完善,制作方特意在长沙召开了《芙蓉镇》改编学术讨论会,与会的陈荒煤、李陀、徐桑楚、许鞍华等电影艺术界人士,在招待所里足不出户呆了七天,为改编出谋划策 。

外景选择

为了找到合适的外景地,该片副导演、美工师一行人历时一个多月搜遍了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五省一百多个村镇,行程一万余里,连古华的老家湖南嘉禾也去了,却没找到理想中的“芙蓉镇”,只筛出三个地方由谢晋挑选,分别是:怀化的黔城镇、湘西的吉首镇、永顺县的王村镇。1985年12月底,谢晋带着摄影师亲自到湖南勘景。前面两个景点都被摄影师否定了。而谢晋被王村的石板路、吊脚楼以及溪水峰峦吸引,选定那里作为“芙蓉镇”的外景地 。

布景制作

该片的内景戏是在上海电影厂摄影棚内拍的,为了保护内外景统一,胡记客栈、秦书田家、五爪辣家等所用木料都是从外景地的旧房子上拆下来专程运到上海的。为了让胡记客栈天井里的一块石板具有自然光滑的质感,使雨水打在上面能发出特殊的音韵,置景工人打磨了十几天 。[2]

上映风波

1987年春节前夕,《芙蓉镇》开始在上海、北京等城市进行试映,随着试映范围的扩大,关于该片的非议也越来越多 。有人认为这部影片是在给社会主义抹黑,主张马上禁映。为了避免引起麻烦,在试映前后,谢晋对片中一些镜头进行了处理,比如片中原有秦癫子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被减掉,疯人背毛主席语录的片段则换人重拍。虽然该片得到上海电影局支持,但是,在北京举办中国电影回顾展时,上海选送的《芙蓉镇》却被“枪毙”了。谢晋一度非常担心影片无法正常公映,或者会被剪得面目全非 。后来,影片虽获准在全国公映,但在上海办首映式时,有关部门却阻止主演刘晓庆、姜文出席。而且,影片也被禁止参加国外影展。谢晋又到中宣部辩理,终于得到国外放映的许可 。 [1]

影片评价

《芙蓉镇》将道德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以人物命运的变迁,传达出深广的社会内涵,揭示了极左路线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富于人道主义精神。影片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优良传统,取得了雅俗共赏的社会效果。刘晓庆在该片中以独特的生活感受鲜明地塑造了小镇劳动妇女胡玉音的动人形象,对于角色在十年间心理情感的跌宕和人际关系的变化,体现得细腻而富于层次,感染力强。徐宁以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创造了一个富有艺术魅力的农家妇女“五爪辣”的形象,把角色的复杂心态传达得淋漓酣畅,分寸适度。《芙蓉镇》中的美术设计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制作上精益求精,富于岁月感和沧桑感,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真实可信的环境空间 。 [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