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洋淀纪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 是2010年3月1日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纪实类图书,作者是孙犁。 本书以一个个日常小故事串联,记录了白洋淀发生的故事。

内容简介

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 土地改革、 劳动生产、 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 燃遍白洋淀, 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 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 没写血火拼杀, 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 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

人物简介

水生嫂

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 她勤劳、 能干, 编苇席, 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 ; 她贤慧、 温柔,敬重老人, 疼爱孩子, 体贴丈夫, 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 水生嫂虽然爱丈夫、 爱家庭, 眼光却不狭隘, 她能识大体、 顾大局, 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 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 虽然也心疼丈夫, 依恋不舍, 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 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1]

老英雄

《芦花荡》 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 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他像青壮年一样, 充满活力, 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 出没苇塘, 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 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 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 , 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 无所畏惧。 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 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对乡土, 对同胞, 对抗日队伍, 他是如此深情, 对日寇则满怀仇恨。

段落节选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 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 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 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而且不带一枝枪。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 你什么也靠给我, 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 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每天夜里, 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 就像一个没事人, 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 稻米和肥鱼的香味, 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 敌人发了愁。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河北安平人。1913年生于河北省安平县,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孙芸夫、林冬苹、土豹等,芸斋、耕堂为其书斋名,亦作笔名。1933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研究生。1936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冀中抗战学院、华北联合大学、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员和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晋察冀边区文联编辑。他经历了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全过程。1949年1月,进入天津市,参与创办《天津日报》,并一直在文艺部(最初为副刊科)做编辑工作。曾任天津作协主席,天津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第一、第二、第三届理事、顾问,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2002年7月去世。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文革"前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和文学理论、文艺评论、诗歌等;"文革"后,主要作品为《耕堂劫后十种》(从《晚华集》到《曲终集》共10个集子)。2004年出版《孙犁全集》(共11卷)。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本书具时代特点和风貌,通俗易懂,值得一阅 。

參考资料

  1. 白洋淀纪事简介,内容概括,人物形象2019-11-13 来源: 绿色文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