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潇湘奇观图》 北宋 米友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潇湘奇观图》 北宋 米友仁 表现了春天江南苍茫雨雾中的景观,该画对山群、江水、树木未作具体细致的描写,所追求的是苍茫雨雾中自然界的特殊韵致。他饱蘸水墨,横落纸面,笔笔积叠,使水墨相互渗透,模糊朦胧,生动地表现了变幻无常、雨雾迷朦的江南水国景色。画面峯峦起伏,云雾出没,层林被飘渺的烟霭笼罩,山石和树木都用水墨点成,浑然一体,全然不觉线条及皴擦的痕迹。

该图中作者用没骨法取代了隋唐北宋以来的双勾法,给人一种树为“无根树”的自然美形象,刷新了山水画的形象和表现方式。这更让观者明白,原来“奇观”之“奇”,在于奇景、奇情、奇境,而更在于心源和手法之奇! [1]

带有独特的米家风格的横点,谓之“落茄点”

以极淡的墨色勾卷云的廓,而重在以浓淡变化的墨色烘染出蒸腾之势。山体仅用淡墨渍染出轮廓,再依结构以大小错落、由淡而浓(或以浓破淡)的横点叠加,渲染山体的雄厚。以极简之笔勾出房舍、树枝,再以浓淡相间的横点点叶。这种带有独特的米家风格的横点,谓之“落茄点”。

《潇湘奇观图》清·郁逢庆《书画题跋记》、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昇《大观录》、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等书著录. [2]

画家米友仁生平

米友仁(南宋1086—1165)一名尹仁,字元晖,一字平仁,小名寅哥、螯儿、虎儿,自称懒拙老人。祖籍山西太原,迁襄阳(今属湖北),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长子,其父子二人有大、小米之称, 共创“ 米家山水 ”,对后来“文人画”影响较大。官至兵部待郎、敷文阁直学士。工书善画,皆承家学,常自题“墨戏”二字。虽不逮其父,然如王、谢家子弟,却自有一种风格。

米友仁将自己“米氏云山”类山水绘画作品称之为“墨戏”。墨戏是古代士大夫对绘画的一种态度,也是他们创作绘画的一种技法。文人画家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内心世界对自然的体会,将自我的想法融入在自然中;他们通过草草的用笔,表现出一种与精致勾描不同的绘画形态。

实际上,画面中的物象并不是没有轮廓,而是画家在画山水花鸟时候,不专门去画骨架线。应该说,将这一画法称之为“没骨法”,还是相当形象的。 [3]

《潇湘奇观图》赏析

此图绘米友仁十分熟悉的潇湘奇观景致,深得其“变态万层”之“真趣”。开卷便是浓云翻滚,隐现出远山坡脚,随著云气的飘动变幻,逐渐显露出山形,重迭起伏的峰峦影影绰绰地展现于团团白云中。中段山川始露出清晰真容,主山屹立,尖峰高耸,树丛映带,沙渚数重,甚富高远和深远感。结尾处山色又渐趋淡远,唯近处林岸、草庐明晰。自首至尾,迷濛、清明以及远近、浓淡,几度变幻,奥妙莫测。

时隐时显,忽明忽晦,迷濛又富有变化,故时人谓他“善画无根树,能描朦胧云。”(汤垕《画鉴》)同时他也很讲究笔法,以大笔触的遒劲笔法来泼染水墨,墨随笔走,在大笔涂染块面中,多有纵点、横点、落茄点和不规则的破笔点,亦见连勾带擦的线条。笔与墨的有机结合,使米氏云山兼具滋润和沈郁的特色。 [4]

传世作品

《云山墨戏图》

《潇湘白云图集》

收藏

《潇湘奇观图》卷,茧纸本,墨笔,纵19.8厘米,横289厘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