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雪时晴帖》晉 王羲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快雪时晴帖》晉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是書聖王羲之的名作之一。全帖僅寥寥廿八字,但「字勢強雄,筆力飄逸,燦若遊雲,矯若驚龍」,可謂字字珠璣,絕世罕見。除去稱謂、問候敬語和收信者之外,就只有15個字──「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
「帖」(音tiè,同餮)是寫在紙、帛上的書信、詩、文等手書墨蹟,這也是現代人常見的古人的書蹟名作的由來。此行書帖筆法圓渾典雅、遒美健秀,點、畫、勾、挑都不露鋒,結體平穩勻稱,淳正和暢,在羲之行書自然灑脫的風流中,融合質樸又閑逸的意趣。從帖的風采韻味所反映的心情,應該是一場爽快的大雪靜悄悄地消融了「未果為結,力不次」的悵然。大雪來得正是時候,去得適時!此時的心境就像是冬日「 快雪時晴」當下的爽快、豁然開朗!
我們現今看到的王羲之書蹟大都是唐人雙勾填墨的精摹本。元代趙孟頫題跋中說「得見真跡…不勝欣幸」:「東晉至今近千年書跡留傳至今者絶不可得,快雪時晴帖晉王羲之書,歷代寶藏者也,刻本有之,今乃得見真跡,臣不勝欣幸」;元代翰林學士劉賡在帖上題跋,寫道:「快雪晴時帖墨本乃真跡」。現代的鑑賞者多以為本帖是宋人雙鈎填墨本。
《快雪时晴帖》清高宗乾隆皇帝非常欣賞、珍愛此帖,譽為「二十八驪珠」。將其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羲之族侄王珣的《伯遠帖》,一起珍藏在紫禁城養心殿的書齋,視為天下書蹟「三希」,深藏於宮內的「三希堂」。 明代收藏家劉承禧題記為:「天下法書第一,吾家法書第一」。 [1]
書法家王羲之生平
王羲之(約303-361)祖籍山東,西晉末隨父南渡,作過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東晉永和年間(345-356)去職,與東土名士盡山水之遊。熱衷詩歌,音樂與書法。 他學書歷程,轉益多師,取資廣博,尤其精研體勢,融於真行草體中,形成最佳體勢,所以唐朝人稱頌他"兼撮眾法,備成一家,為萬世宗師"。
《快雪時晴帖》釋文及翻譯:
《快雪時晴粘》是王羲之行書的極品。此行筆流暢, 在妍美中又有厚重之感。第四行"山陰張侯"四字,為原來封外所題的收信人,為摹者移摹在帖後。
義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 王義之頓首。山陰張侯。
王羲之拜上:剛才下了一陣雪,現在天又轉晴了,想必你那裡一切都好吧!那件事情沒能幫上忙,心裡糾結至今。世上很多事情就是這麼無奈。
王羲之拜上,山陰張侯親啟。
《快雪时晴帖》賞析
此為一行書體的短信,是王羲之寫給好友張侯。「侯」為尊稱,張侯真實的名字並不清楚,與王羲之同住在山陰;山陰為秦朝時代的古地名,春秋時稱為會稽,原為越國都城,現為浙江紹興一帶。信中描述著:大雪過後,天空放晴,想來張侯這個時候也都安好,先前的聚會未能前往,與之商量之事,尚未有妥善的了結,心中甚感鬱結。而張侯您所派的僕人來此亦不能久留,因此先寫了這些,不再一一陳述,就此擱筆了。
此帖起首用一句“羲之頓首”,結語又同樣的敬語,整體法書佈局就顯示出左右上下對稱,甚是優美律動感,每個字都像是活了起來,既“靜如處子”又“動如脫兔”,如游龍戲鳳,實為書法之頂級境界。
乾隆皇帝非常敬重、珍愛此帖,在《快雪時晴帖》上,乾隆皇帝於後副頁七寫了一首詩:「癸酉新正二日,瑞雪霏春。自午初迄於詰朝,繽紛玉墀,委積鴛瓦。去冬三白,未及盈尺,得此為之暢然滿志。適以祈穀致齋,靜對名蹟,命筆記之,御識。」此詩傳達出乾隆皇帝對此帖的敬重。
《快雪時晴帖》平和的氣象,有著晉人生命情調的體現,而乾隆皇帝題詠的心路歷程寫照,更賦予此帖特殊意義。唐太宗在〈王羲之傳論〉中讚賞其能「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並以古今書跡來觀,認為王羲之的書法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是一值得心慕手追的古代書家。 [3]
傳世作品
《蘭亭序》真跡失傳,唐太宗為王羲之墨寶所作的摹本。
《官奴帖》真跡失傳,唐太宗為王羲之墨寶所作的摹本。
《十七帖》真跡失傳,唐太宗為王羲之墨寶所作的摹本。
《二謝帖》真跡失傳,唐太宗為王羲之墨寶所作的摹本。 [4]
收藏
《快雪時晴帖》紙本設色,長二十三公分、寬十四點八公分. 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快雪時晴帖》為降清明官馮銓所藏。康熙十八年(1679年),馮銓之子馮源濟將此帖呈獻給康熙皇帝。馮銓之印、馮源濟印落在前副頁。清高宗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時進入內府,同貯於養心殿溫室內,額其室為"三希堂"。 帖上有「古稀天子」和多處乾隆御覽璽印。
視頻
國寶三希帖的驚世傳奇 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