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张氏妇》

《张氏妇》是蒲松龄写的一篇文言小说,出自聊斋志异。   

目录

原文

凡大兵所至[1],其害甚于盗贼:盖盗贼人犹得而仇之,兵则人所不敢仇也。其少异于盗者,特不敢轻于杀人耳。甲寅岁,三藩作反[2],南征之士,养马兖郡[3],鸡犬庐舍一空,妇女皆被淫污。时遭霪雨,田中潴水为湖[4], 民无所匿,遂乘桴入高粱丛中[5]。兵知之,裸体乘马,入水搜淫,鲜有遗脱。

惟张氏妇不伏,公然在家。有厨舍一所,夜与夫掘坎深数尺,积茅焉;覆以薄[6],加席其上,若可寝处。自炊灶下。有兵至,则出门应给之。二蒙古兵强与淫[7]。妇曰:“此等事,岂可对人行者!”其一微笑,啁嗻而出[8]。 妇与入室,指席使先登。薄折,兵陷。妇又另取席及薄覆其上,故立坎边, 以诱来者。少间,其一复入。闻坎中号,不知何处。妇以手笑招之日:“在此处。”兵踏席,又陷。妇乃益投以薪,掷火其中。火大炽,屋焚。妇乃呼救。火既熄,燔尸焦臭[9]。人问之,妇曰:“两猪恐害于兵,故纳坎中耳。”

由此离村数里,于大道旁并无树木处,携女红往坐烈日中。村去郡远,兵来率乘马,顷刻数至。笑语啁嗻,虽多不解,大约调弄之语。然去道不远,无 一物可以蔽身,辄去,数日无患。一日,一兵至,甚无耻,就烈日中欲淫妇。 妇含笑不甚拒。隐以针刺其马,马辄喷嘶,兵遂絷马股际[10],然后拥妇。 妇出巨锥猛刺马项,马负痛奔骇。缰系股不得脱,曳驰数十里,同伍始代捉之。首躯不知处,缰上一股,俨然在焉。

异史氏曰:“巧计六出[11],不失身于悍兵。贤哉妇乎,慧而能贞[12]!”

翻译

凡是过大队士兵的时候,灾难比盗贼还厉害。因为盗贼人们还可以治他;兵,人们可不敢得罪。兵不同于盗贼的一点,只是不敢随便杀人而已。甲寅年,三藩造反。去南方平叛的军队,在兖州府歇马休养,抢掠财物,奸污妇女。正赶上连阴天,田里积水成湖,老百姓没处跑,便划着小筏子躲到积水的高粱地里。兵知道了,光着身子骑马进水找妇女奸污,很少有幸免的。

只有张氏妇不怕,硬是不离家。家里有间厨房,夜里同丈夫把那里挖出一个深坑,坑底竖上尖尖的竹矛,坑口盖上秫秸箔,箔上再铺上席,像睡觉的地铺。张氏妇从容地在灶房做饭。来了兵,就出门给点吃的。这时,有两个蒙古兵蛮横地要奸污她,她说:“这号事哪能当着人干?你两个人,难道叫一个看着吗?”其中一个微笑着,咕哝着出去了。她和另一个进了那间屋,指指席叫他先上去。结果箔被压断,兵就陷进了坑里。她又另找出箔和席盖上,故意站在门边引诱。一会儿,咕哝着出去的那个兵进来了。听见有人嚎叫,不知是哪里。妇人笑着向他招手说:“这儿这儿!”这个兵踏上席也掉进去了。妇人就往坑里扔柴禾,又扔进火点着,火大起来,连屋子都烧了,妇人才喊人救火。火灭以后,尸体的焦臭味弥漫开来,人们问是什么味儿,她说:“我那两口猪怕叫兵给抢了去,藏在地窖里烧死了。”

此后,张氏妇又拿上针线活儿,找离村几里路连棵树也没有的大路旁边,在烈日下坐着。村子离城远,来的兵差不多都是骑着马,一会儿过好几拨。兵士们怪腔怪调地笑,虽然听不大懂,但妇人知道是调戏自己的下流话。但因为紧靠大路,没有遮身的东西,常常是调笑两句就过去了。这样,几天没事。这一天,来了一个兵。这兵极无耻,大毒日头下就要强奸她。她笑笑,也不拒绝,只是偷偷地用针刺他的马。马连嘶带跳,兵就把马缰拴在自己腿上,然后去抱住妇人。妇人忽然拿绱鞋的锥子狠刺马脖子,马痛得狂奔起来。缰绳又一下子解不开,拖着兵跑了几十里,才被别的兵拦住。这位兵的头和身子不知哪去了,缰绳上的一条腿还很完整。

异史氏说:“汉代陈平六度出奇计战胜强敌,而这位妇女用奇计制伏强暴做恶的兵卒,保住贞操。真称得上是位贤良妇女。”[1]

一、关于作者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在当地却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衰微下来。蒲松龄的父亲蒲槃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

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此后,他与同乡学友砥砺学问更勤,曾与李希梅等人结成“郢中诗社”,常“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读书时,“请订一籍,日诵一文焉书之,阅一经焉书之,作一艺、仿一帖焉书之。每晨兴而为之标日焉。庶使一日无功,则愧、则警、则汗涔涔下也”(蒲松龄《醒轩日课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间,他应做县令的友人邀请,先后到宝应和高邮做过幕宾。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远游。幕宾生活使他对于官场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认识。回家乡后,长期在乡间作塾师。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的来源非常广泛,或者出于作者的亲身见闻,或者是借鉴过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间传说,或者是作者的虚构。虽然有些故事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因为加入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和创作理念,所以能够旧瓶装新酒,传达出独特的意蕴。

《聊斋志异》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这是《聊斋志异》中很有思想价值的部分。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聊斋志异》里众多的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龄在落寞的生活处境中生发出的幻影。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斋志异》中还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颂扬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颜氏》《狐谐》《仙人岛》;有的描写了儿童的胆量和计谋,如《贾儿》《牧竖》等;有的则纯是描述奇闻异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则是通过一些奇闻异事,表达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骂鸭》《狼三则》《螳螂捕蛇》等。[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