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
《幸福的家庭》为鲁迅所著短篇小说,收录于小说集《彷徨》中。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三月一日上海《妇女杂志》月刊第十卷第三号。该文发表时篇末有作者的《附记》。
该小说是以一个青年作者为主线来展开的。青年为了捞几文稿费,面壁虚构,要写一篇题为《幸福的家庭》的小说,他苦思冥想,但家庭生活的嘈杂声,让他注意力无法集中,最终写而不成。 [1]
作品名称 | 幸福的家庭 | 作品出处 | 《彷徨》 |
文学体裁 | 短篇小说 | 作 者 | 鲁迅 |
发表时间 | 一九二四年三月一日 |
目录
内容简介
《幸福的家庭》中描写了一个处在窘迫环境中的青年作家为了糊口而创作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他写作的过程不断被妻子与小贩的斤斤计较、讨价还价、金钱匮乏、床底下的劈柴、五五二十五的算计、低矮狭窄局促的房间、妻子的斥骂、孩子的啼哭等等打断,通过现实与理想的交错,展示了主人公的悲哀以及作者对他的同情。 [唐汶槿. 浅论《幸福的家庭》[J]. 未来英才, 2017, (18)]
创作背景
《幸福的家庭》是鲁迅在《晨报副刊》上看到许钦文君的《理想的伴侣》时,忽而想到大意,因此作下此篇文章,笔法是拟许钦文的。 [张蕾. 情感的压抑与创作的升华:《幸福的家庭》探析[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1):105-106.]
人物介绍
青年作者
青年作者为了养家糊口而写作一篇“幸福的家庭”文章。他诚然不是时代的先进青年,但作为权宜之计的“自暴自弃”,正好反衬出他一贯的正直品格,和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这一点,在给他构思中的“幸福的家庭”处所的选择上,也显礴无遗。他没有无视现实,随意地把它安置在某省某市,也没有违心地说它在某处某地,而是不厌其烦地一个省一个市地逐一选择,毫不苟且。最后,竟冒着作品中的地名以西洋字母代替,稿件就可能不被采用,因而“不安全,这种“不安全”的后果是一家人断炊饿饭的危险,还是“终于决心,假定是‘幸福的家庭’所在的地方叫做“A”,这一“决心”,是他在维护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原则。 [张人权.媚俗欺世的企图被良知战胜的心理历程——为鲁迅小说《幸福的家庭》思想辩正[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第4期).]
作品鉴赏
青年作家是一位正直的知识分子,为了生存,他企图与社会世俗同流合污,但终被自己固有的良知所战胜。之后他陷入了前途渺茫的巨大悲哀之中。鲁迅对他是同情的、赞扬的,同时也有所批评。作者从一个特殊视角塑造的这一艺术形象,深刻地批判了当时的污浊社会。 [张人权.媚俗欺世的企图被良知战胜的心理历程——为鲁迅小说《幸福的家庭》思想辩正[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第4期).]
小说令人信服地看到,在黑暗统治下,知识分子梦想建立幸福的家庭是不可能的,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艳羡的欧美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是腐朽和虚伪的。当然,小说也善意地嘲讽了小说的主人公,那位青年作家平庸和苟且的灵魂。在恋爱婚姻问题上,他很可能满腔热情地进行过反封建的斗争,但是,婚后穷困的生活却消磨了他的斗志,使他失去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失去了面对苦难生活的勇气。相反,在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诱惑下,他却极其无聊地编织起黄金色的梦幻,毫无疑问,那结果只能是梦幻的破灭。 [张盛如 康锦屏主编刘正基 张光勤副主编,鲁迅名篇分类鉴赏辞典[M],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167页]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从小勤奋好学,7岁开始读书,12岁就读于私塾“三味书屋”,后因家庭的一次变故,饱尝了世人的冷漠和蔑视。1902年东渡日本学医,当他目睹国人的愚昧和麻木不仁时,毅然决定弃医从文,用文笔来唤醒国人的灵魂。回国后,先后在北京、杭州的几所大学任教。1918年,第一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从此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五四运动前后,鲁迅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到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沿,并先后创作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著作。 [王晓琴主编,中外文学名著精品赏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卷 上[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第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