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玛格丽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师与玛格丽特》
长篇小说,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书中写了一个身为撒旦化身的沃兰德教授,并讲述一个名叫约书亚的人的生平、审判和受刑。
《大师和玛格丽特》是布尔加科夫最重要的作品,被誉为20世纪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者简介
米哈伊尔 • 布尔加科夫 Mikhail(1891年5月15日-1940年3月10日)出生于乌克兰基辅的一个俄罗斯家庭。他是家中的长子,父亲是神学教授。自幼喜爱文学、音乐、戏剧,深受果戈理、歌德等的影响。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一位苏联小说家、剧作家。[1]
布尔加科夫从1928年开始写这部小说,但在1930年三月,当他得知自己的作品Кабала святош被禁时,将《大师与玛格丽特》的手稿销毁(据布尔加科夫本人回忆,是在火炉中烧毁)[1]。1931年,他又重新开始写《大师与玛格丽特》,至1936年基本写完。三稿完成于1937年。在他的妻子的帮助下,他继续修改作品,直到死前四周。他的妻子在1940到1941年间完成了修改。
1966至1967年,本书(12%被删去,更多的地方被改动)才以连载的方式第一次出版[2]。被删改的章节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地下流传。1967年,法兰克福的一位出版人在此基础上出版了较完全的版本。在苏联,第一个完全版本出版于1973年。
内容
书中分为三个主轴。[2]
第一主轴
首先是以外国魔术师沃兰德身份出现的撒但,带著他的随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会直立行走说人话、暴力倾向严重的大黑猫河马),来到莫斯科,加入了一个年轻诗人“无家汉”和一个莫斯科文联官员的谈话,预言了官员的死亡,随后将莫斯科文艺圈搅得天翻地覆。“无家汉”被送入了精神病院,在那里他遇到了大师。大师由于写一篇关于彼拉多和耶稣的历史小说时产生了精神异常,焚毁了手稿,离弃了爱人,最后被关进精神病院。
第二主轴
讲大师的爱人,玛格丽特,被撒但选中作为当晚魔鬼舞会的女主人,为此她得到了超自然的能力,裸体飞行在俄罗斯上空。在飞行中,她肆意捣毁了一个批评过大师的文艺评论者的家。最后撒但答应实现玛格丽特的任何愿望,玛格丽特要求将大师解救出来,并从此和她生活在贫穷和爱情中。撒旦转而决定将大师和玛格丽特都带走,当次日太阳升起,他们飞翔离开。
第三主轴
讲耶稣受难当天,他和本丢·彼拉多之间的对话,以及对当时真相的探求和描述。这条线开始于开篇时撒但与文联官员的对话,时隐时现于大师的手稿,并有大段直接描写和复杂的对哲学、神学、人性的讨论。
读后感
“假如我没有听错,您刚才是在说根本没有过耶稣这个人?”
“对,您没有听错,我刚才是在谈这个问题。”
“啊,这太有意思啦!”
同样的时间,五月的傍晚,在“莫文联”理事会主席白辽士‧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与诗人,笔名“无家汉”的波内列夫‧伊万‧尼古拉耶维奇间的一场有关基督耶稣的谈话中,一位陌生人(魔王沃蓝德)加入的他们的谈话,一场混乱、荒谬的闹剧就此在莫斯科市展开,也进入了《大师与玛格丽特》的故事开始。作者布尔加科夫以天马行空、诙谐嘲讽的笔法创作了《致命的蛋》、《狗心》等作品,反映了他对生活在共产制度下的苏联社会的诸多观察。而《大师与玛格丽特》更是其用尽生命最后十二年的心血,在几经修改后所完成的大作,也成为了俄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一开始的对话中,沃蓝德对白辽士的死亡预言,与伊万在看到白辽士的惨死后疯狂的追捕沃蓝德与其同伙,以致后来被送进精神病院。隔日,斯乔帕‧利霍捷耶夫被沃蓝德送到雅尔答,尼卡诺尔‧伊万诺维奇‧博索伊因卡罗维夫被栽赃藏有外币而被逮捕,伊万‧萨维列维奇‧瓦列奴哈变成了吸血鬼;夜间十点过后,沃蓝德和他的随从们来到瓦列特剧院,在众所期盼下展开了一场疯狂的演出,卡罗维夫(巴松管)变出了漫天纷飞的钞票雨,黑猫河马掀掉报幕员乔治‧孟加拉斯基的脑袋,与他们将舞台变成商品店,使观众们疯狂的抢夺,也在混乱中,沃蓝德、卡罗维夫、黑猫河马与舞台上的一切就此凭空消失。也在此一同时,伊万在精神病院中遇到了故事的主人翁〝大师〞,伊万对大师述说了他在牧首湖畔的遭遇,外国人、本丢‧彼拉多、白辽士的死…,大师也对伊万说出了他的过去,他与故事另一主角〝玛格丽特〞平凡确又剧烈的爱情,“我看见她走了过来,手里捧著一束讨厌的、令人忐忑不安的黄花。…她拿的花是黄色的!是一种不祥的颜色。…那目光里包含的不仅是不安,甚至像是痛苦。使我惊奇的与其说是他的美貌,毋宁说是她眼神中那非同寻常的、任何人都从未看到过的孤独!”,“…我很痛苦,我觉得必须同她谈话,但又怕没等我说出一个字她便走掉,那我就永远再见不到她了。”,“…我一生所爱的正是这个女人!…”,在特维尔街的初遇后,他们进入了彼此的生命,也付与彼此痛苦与哀愁。
瓦列特剧院表演的隔天,沃蓝德和他的随从们并未就此停止他们的恶作剧;会计主任瓦西里‧斯杰潘诺维奇‧拉斯托奇金目击了在莫斯科发生的恐怖事件,像是在达文娱委员会内没有身体的衣服,卡罗维夫胡闹地指挥著合唱团,要缴交到娱乐文化委员会文委局财务处的卢布也变成外币…,在这接连紧凑热闹的故事发展下,布尔加科夫安排出了另一时空与此交错,时间开始是一千九百多年前新春尼散月十四日的耶路撒冷…
“善人啊!请相信我…”
“你把我称作善人?你错了!全耶路撒冷的人无不悄声议论我,说我是个凶残的怪物。而且这完全符合事实。”
耶稣阿与犹太总督本丢‧彼拉多的对话,开启了故事的另一时空;本丢‧彼拉多,身穿血红衬里的白色披风,迈著威风凛凛的骑士方步的形象深刻鲜明,而耶稣阿的深刻鲜明则是表现在言语与举止之中,在该亚法的坚持下,彼拉多判刑了耶稣阿死刑,确也为他带来了千年的痛苦与自责。作者在两个时空的交错安排中,不但并不使故事复杂混乱,亦或者是烦琐冗长,在这样的时空变化下,令文字产生了一种魔力,使故事架构变得立体,读者在时空的转换中寻得了另一种惊喜,无怪乎人们给予布尔加科夫“魔幻大师”的称誉。
故事进入第二部分,故事的女主角玛格丽特正式出场,一开始著者是这样告诉大家的:“…谁对你说人世间没有忠贞、永久的真正爱情?…我读者,随我来吧,…我一定让你见识见识这样的爱情!”,玛格丽特‧尼古拉耶夫娜,已婚,有著美好令人称羡的生活,但确未曾感受到幸福,直到与大师的相识,才令她感到幸福,因此与大师的分离使她痛不欲生、后悔著自己的离去。在沃蓝德的安排下,阿扎泽勒带玛格丽特来见沃蓝德,并使大师再回到她的身边;故事在此,作者又再次运用他过人的文字功力,使玛格丽特在去见沃蓝德的过程有趣且精彩万分,先是回春脂、在空中飞翔、破坏拉铜斯基的住处,接著玛格丽特又成了玛格女王,参加了撒旦的盛大晚会,最后,终于见到了她心爱的大师。故事的尾声,利未‧马太带著耶舒阿的口信来找沃蓝德,告诉他耶舒阿要求沃蓝德给予玛格丽特平静的生活,因此沃蓝德命阿札泽勒给玛格丽特和大师毒酒,他们的身体都死了,大师在精神病院,而玛格丽特则在她阿尔巴特街附近的家中,阿札泽勒带著他们的灵魂回到了沃蓝德身边,他们将一同前往另一个世界;而彼拉多受到大师允许从无穷的失眠中解脱,走上他期待已久的那条月光路。大师与玛格丽特得到一间小屋以在此度过永恒的日子。
对于《大师与玛格丽特》的评论中,很多人认为大师就是作者布尔加科夫对自身的隐喻,因此在故事的最终两节,作者似乎借著大师说出了自己终生的情感,一是面对与原谅,而另一则是解脱与永安。在最后大师与玛格丽特要离开莫斯科前,大师要求能向这个城市告别,告别后,沃蓝德问大师,“所有的帐都清理完了吗?都告别过了吧?”,“是的,都告别过了,”大师回答说。他镇静了一下:勇敢地正面看了看沃蓝德的脸;尔后,沃蓝德对大师说,“…现在你可以用一句话来结束你那部小说了!”,他对著彼拉多说出了,“…你解脱了!解脱了!…”;布尔加科夫弃医从文后的生命极为坎坷,其作品多对共产制度的批判,在二0年代政治思想的斗争中,多遭查禁与没收,在如此有志难伸、郁郁寡欢下,他用尽生命最后十来年所完成的《大师与玛格丽特》,竟然不是带著深陈的哀痛或阴暗的仇恨,而是如此缤纷、活泼,他告别了过去,勇敢的面对了魔鬼的脸孔,也原谅了那无情凶暴的统治者,原谅了这生加诸于他身上的苦难,解脱了!最终,他终于在那永恒的家园中得到安宁,他那焦虑不安的、被受针砭的记忆便开始模糊了。[3]
评论
有分析认为,布尔加科夫写作《大师与玛格丽特》的目的是为了回击当时苏联兴起的无神论潮流,尤其是作家杰米扬·别德内反宗教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