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筍》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1] 盛唐杜甫詩作
《詠春筍》是盛唐時期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作品名稱 詠春筍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三絕句》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詩詞正文
楸樹馨香倚釣磯,斬新花蕊未應飛。
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
門外鸕鶿去不來,沙頭忽見眼相猜。
自今已後知人意,一日須來一百回。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注釋譯文
(1)上番:乃川語。《猗覺寮雜記》:杜詩:「會須上番看成竹。」元詩:「飛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俱用上番字,則上番不獨為竹也。韓退之《筍》詩:「且嘆高無數,庸知上幾番。」又作平聲押。斬新、上番,皆唐人方言。獨孤及待:「舊日霜毛一番新。」亦讀去聲。楊慎《丹鉛錄》番作筤引《易》蒼筤竹為證。
翻譯 無數的春筍生滿竹林,不僅封住了柴門還堵住了道路,那些踏着新竹來欣賞竹林的人,來到我這我都怒而不歡迎他們。
作品賞析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這絕句細思起來很有意思。
題目是詠春筍,但四句裡面只有第一句提到筍,而且是屬於一筆帶過的類型。其他三句說卻隻字不提筍。這明顯與題目不符。那到底作者是怎麼想的呢?
第一句是白話,就不說了。
第二句也很好理解,就是主人關柴門,不讓別人進來看筍。
第三、四句則是反用了一個典故。胡夏客曰:因王子猷看竹不問主,遂翻為主不迎客,用意亦巧。看,看守也。從嗔,任其嗔怒也。
簡單解釋一下:典故是王子猷去人家竹園看竹而不理會竹園主人的心情,哪怕主人惱怒。而詩里表達的意思則剛好相反,竹園主人寧可惹惱客人也堅決不讓客人看筍(竹)。
那麼綜合起來的意思就是:作者稱讚主人杜門謝人,護筍成竹,有聖人對時育物之意。
但這樣理解並不夠完全。
要知道,古代社會也是講究以人為本的。
來者是客,為了護筍成竹而不理來客,甚至觸怒來客,這樣真的好嗎?如此一來,這首絕句不就有了瑕疵?
莫非作者不知道這個道理?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杜甫!
既然作者沒有錯,那錯的肯定是我們之前的理解還不夠深入了。
大家都知道,古人是很喜歡以物喻人的。
竹在古代則經常比作君子。如果竹是君子,那麼在這首絕句里還未長大成竹的筍又是什麼呢?
當然指是君子小時候,也就是後進、後輩了。
這樣一來,這首絕句就很解釋的通了。
作者詠的既不是春筍,也不是護筍成竹的主人,而是守護後進成才的人。
而後世魯迅的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其表達的,也是同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