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李斯列傳李斯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李斯列傳李斯者》

原文

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潔,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2],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3]!」

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4]。

學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欲西入秦。辭於荀卿曰:「斯聞得時無怠[5],今萬乘方爭時[6],游者主事[7]。今秦王欲吞天下,稱帝而治,此布衣馳騖之時而遊說者之秋也[8]。處卑賤之位而計不為者[9],此禽鹿視肉[10],人面而能強行者耳[11]。故詬莫大於卑賤[12],而悲莫甚於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托於無為[13],此非士之情也[14]。故斯將西說秦王矣。」

段意

介紹李斯早年的情況,突出他入秦遊說的主導思想,乃是「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是去尋找飛黃騰達的機會。

注釋

  [1]上蔡:戰國時楚邑名,在今河南省上蔡西南。

  [2]大廡(wu):大屋。

  [3]人之賢不肖二句:這句話的大意是說,一個人活得是否有出息(境遇的好壞),全在於個人是否會選擇(好的境地)。

  [4]荀卿:名況,即荀子,戰國末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帝王之術:五帝三王的治世之道。

  [5]得時無怠:遇到時機就要立即抓住。

  [6]萬乘方爭:指列國爭雄。

  [7]游者主事:善於遊說的人掌握權柄。

  [8]布衣:平民,指說客游士。馳騖:奔走,指投奔秦國。

  [9]計不為:打算不幹事情。

  [10]禽鹿視肉:比喻看着眼饞而吃不到嘴。

  [11]人面而能強行:意謂看來像人,而卻沒有人的志氣和本領。

  [12]詬:恥辱。

  [13]非世而惡利,自托於無為:非議世事,看不起世俗,討厭名利,以清心寡欲、與世無爭自詡。

  [14]情:真情、真實思想。[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