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记·大宛列传是时汉既灭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史记·大宛列传是时汉既灭越》

原文

于是置益州[3]、越嶲[4]、牂柯[5]、沈黎[6]、汶山郡[7],欲地接以前通大夏[8]。乃遣使柏始昌、吕越人等,岁十馀辈,出此初郡抵大夏[9],皆复闭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大夏焉。于是汉发三辅罪人[10],因巴蜀士数万人,遣两将军郭昌、卫广等往击昆明之遮汉使者,斩首虏数万人而去。其后遣使,昆明复为寇,竟莫能得通。而北道酒泉抵大夏,使者既多,而外国益厌汉币,不贵其物[11]。

段意

写汉朝西南、西北两路通大夏的情况:西南路新置若干郡,想以此接近大夏国境,但昆明一带通道终未打通;西北路因有酒泉而畅通,但西域各国因厌足了汉朝币帛,反而不那么看重其财物了。

注释

  [1]越:指南越。辖境约当今之广东、广西和越南大部分地区。南越国定期向汉朝进贡,双方互开关市。元鼎四年(前113),赵兴上书汉朝,请求内属,丞相吕嘉举兵反叛,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平定吕嘉反叛,废南越国王而改设南海、交趾等九郡。

  [2]请吏入朝:请求派官吏到汉朝(表示臣服之意)。

  [3]益州:郡名,元封二年(前109)置,治所在滇池(今云南晋宁东),辖境约当今中缅边境高黎贡山以东,云南曲靖、宜良、蒙自以西,哀牢山以北,洱海、姚安、东川以南地区。

  [4]越嶲(xi):郡名,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辖境约当今云南绥江、丽江两县间金沙江以西、以东地区,南至云南大姚、祥云,北至四川木里、石棉、甘洛、雷波一带。

  [5]牂(zang)柯:郡名,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且兰(今贵阳附近,一说在贵州凯里西北),辖境约当今贵州大部、广西西北部和云南东部地区。

  [6]沈(chen)黎:郡名。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筰都(今四川汉源东北),辖境约当今四川岷江以西,大渡河以北、以东,邛崃以南地区。黎,一作“犁”。

  [7]汶山郡:郡名,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汶江(今四川茂汶北),辖境约当岷江上游今四川茂汶、汶川、理县、松潘等地。

  [8]欲地接以前通大夏:想让地面连接起来,以此向前通往大夏。

  [9]出此初郡抵大夏:由这些初设置的郡出发到大夏去。

  [10]三辅:汉景帝二年(前155)分内史为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不久改主爵都尉)同治长安城中,所辖皆京畿之地,故合称“三辅”,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区。

  [11]而外国益厌汉币,不贵其物:但外国也更多甚至过多地拥有汉朝币帛,变得不那么看重汉朝财物了。[1]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