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小石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小石韋 |
小石韋 拼音Xiǎo Shí Wéi
別名反食草(《廣西中獸醫藥植》),飛驚草、人頭髮(《貴州民間藥物》),山螞蝗(《廣西藥植名錄》)。
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水龍骨科植物相似石韋的全草或根。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匍匐,密被針狀鱗毛,黃褐色,節間距離5~8毫米。單葉直立,披針形,長6~8厘米,寬5~8毫米,先端漸尖,有時前部膨大而成倒披針形,全緣,基部楔形,半革質而厚,上面綠色,嫩時密生星狀毛,老則漸次睨落,並有許多黃色腺點,干後腺點成凹點,側脈不顯,下面淺綠帶淺黃色,密被星狀毛,主脈粗而隆起;葉柄有節,節下密生鱗片毛,節很短。抱子囊群圓形,在主脈兩側各2-4行,黃褐色。
生境分部生於樹幹皮上、石壁上及陰濕的地方。分布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性涼,味苦澀。"
功能主治鎮痙,利尿,止血。治小兒驚風,外傷出血。
①《貴州民間藥物》:"止血,鎮痙。"
②《廣西藥植名錄》:"利尿,鎮痛,止咳,調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錢;或泡酒。外用:取葉背孢子粉外撒。
複方①治刀傷:刮取飛驚草葉背面的黃粉敷傷處,能止血收口。(《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瘋癇:飛驚草根二兩,川烏、草烏、南星各五錢,血竭四錢,自然銅(醋煅)三錢,里竹根三兩,滑石一兩,硼砂五錢,用酒泡。每服四錢,二日三次;若患者體強,或病重者,均可酌量增多。(《貴州民間藥物》)
③治小兒驚風:飛驚草五錢。煎水服。(《貴州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