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北約」不必回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當地時間3月24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官網上發布了一張參加北約峰會的美歐領導人照片。精心設計的站位和拍攝角度,每一個細節似乎都在對外釋放信息:「曾經的北約」回來了。美國總統拜登在峰會後也迫不及待地對外宣稱,北約和以前一樣「強大且團結」。
事實真是如此嗎?再精美的修飾也掩蓋不住這個全球最大軍事聯盟的「合法性危機」及其內部巨大分歧。作為冷戰產物,「曾經的北約」不必回來!正如加拿大反戰組織——漢密爾頓停戰聯盟負責人肯·斯通所說,北約是一個美國領導的有侵略性的軍事組織,按照北約自己的憲章,它早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對美國來說,北約是其搞集團政治的重要抓手和維護霸權的軍事工具。然而,美歐之間難解的分歧,註定使北約難以像美國宣稱的那樣步調一致。兩年前,法國總統馬克龍聲稱「北約已腦死亡」。近日他表示不會收回這一說法。
以烏克蘭問題為例。雖然同樣主張對俄羅斯強硬,但美歐之間的利益差異很大。特別是,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是歐洲在短期內難以逾越的障礙。過去幾年,在天然氣、石油和煤炭這三個領域,俄羅斯均為歐盟的頭號供應國,分別占比約40%、27%、46%。正因此,在美國本月初宣布禁止進口俄羅斯能源之時,歐盟並未跟隨。
儘管美歐已經達成協議,歐盟將在今年年底前向美國購買至少150億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但這仍難以填補俄羅斯對歐盟供應缺口。因而,美方的承諾被媒體評價為「權宜之計」。
對於歐洲而言,只有儘快推動烏克蘭危機和平解決,才能真正保障能源安全。這一點美國當然知道,但它不會急歐洲所急。無論是繼續給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還是加強在波羅的海沿岸、東歐和巴爾幹半島的軍事部署,北約峰會此次做出的決定,只會讓俄烏衝突大火越燒越旺,讓危機持續更長時間。這對烏克蘭人來說極端殘忍;對歐洲而言,幾乎是「自殘行為」——不僅歐洲民眾要承受能源價格飆升帶來的通脹壓力,歐洲的「戰略自主」進程也會被打斷。
而拱火澆油的美國呢?它仍然在扮演西方世界「領導者」角色,不斷施壓盟友對俄羅斯進行「全面遏制」,將歐洲更緊地捆綁在戰車上,助其謀利維霸。這一切就像英國前議員喬治·加洛韋所評價,「正如美國準備好讓烏克蘭戰鬥到最後一滴血,最終,它也準備好讓歐洲流盡最後一滴血。」
美國不能主導世界,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如今,俄烏衝突持續了一個多月,越來越多的人在反思:烏克蘭危機到底從何而來?「冷戰產物」北約給世界帶來了什麼?事實上,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前駐蘇聯大使喬治·凱南就明確指出,北約針對俄羅斯的持續擴張「將是美國政策中最致命的錯誤」。但美國政府並未聽進去,繼續將俄羅斯視為敵人不斷擠壓。某種意義上,美俄當前關係可以說是美國「謊言的自我實現」。
如今,這個始作俑者沒有誠意也沒有意願推進烏克蘭危機的和平解決,仍然在盤算着讓別人流血使自己得利。這樣的美國,值得它的西方盟友信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