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之微论(墨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惜”之微论》是中国当代作家墨麒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惜”之微论
小时候,大概就是刚过牙牙学语之后,总听祖母碎碎念般的教诲:“惜衣有衣穿,惜饭有饭吃,惜人有人用。”那时不懂深意,只是跟着一起碎碎念,念着念着自然就记住了,记住之后似乎便潜移默化进心里、骨髓里、灵魂深处……
后来,看新闻报道说研究表明,衣服是有保质期的——当然不是指款式过时,是因为面料材质是有保质期的,一定时间之后常规清洗便难敌面料上各种微生物的滋生。可惜,习惯是一种强大得近乎可怕的东西,我对于这一新知识是知道了而无法做到,习惯性地继续着“惜衣”——倒不是为了有衣穿,而是,旧衣穿着有一种难言的舒适与安全感,从肌肤触感到内心——浮夸吗?
穿着旧衣,有一种肉体与灵魂的双重安适——若你懂。
而自幼便大声诵读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敬重农事的词句,和“惜饭有饭吃”恰是异曲同工,让彼时小小的我深感粮食的来之不易:粮食有天地的恩赐,更有农人的辛勤。由是,满怀珍惜,又怎敢有丝毫浪费的不经心?
白驹过隙,当年小小的我如今已长成资深吃货,对食物除了秉持启蒙时的珍惜之心,更添了一份对美食的热爱之情。
成长,总难免叛逆,否则青春期的荷尔蒙无异于徒劳分泌。我对“惜人有人用”曾一度有自己的别样主张:人与人之间,怎能以“用”字来度量?人与人之间不都是一场因缘际会吗?
遇或不遇在天定,识或不识在人眼,知或不知在人心——这便是我对相遇、相识、相知的概论。至于,缘善或缘孽,则全在彼此之间的珍惜与否。
后来,对此有了更深的感悟:有的人值得被珍惜,有的人必须敬而远之,有的人即使天定相遇却必须速速远离,有的人在走完一圈相遇、相识、相知却不得不屏蔽……懂得“惜人”,大概应该是懂得在芸芸众生里辨认哪些人值得被自己珍惜吧。
再后来,有感于“惜人有人用”的哲学奥义:并不是因为要“用”眼前人,才去“惜”眼前人,而是你懂得并做到珍惜善待眼前人,身边就自然不缺乐于帮你助你、为你所用的人。
至于近年来“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铁人用”,又甚至是“把男人当畜生用(另一说是“当狗用”)”的管理或HR或团队理念,跑过纸媒广告销售、写过公文和财经报道以及BP、当过高管还做过小买卖的我实在无法苟同,倒不仅仅是因为这理论(也许说是论调更贴切)和“惜人有人用”大相径庭,而是其本身就——不在始作俑者背后论长短了。当然,这论调能大行其道,多多少少也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人口众多,于是劳动力资源俨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各用人单位和老板们才能可劲儿地把人往变性、变异了用——跑题了,打住。
“惜衣有衣穿,惜饭有饭吃,惜人有人用。”祖母已长辞多年,而她曾陪伴我的童年让我今生受益匪浅——启蒙教育用浅显易懂的直白话语,灌输给我做人的正确道理——是的,不是厚黑学或其他歪理,而是终生受用的人生箴言。
中秋,月圆思亲意更浓。念亲恩,温暖温馨,心底却又不禁泪涌。
人生如梦,聚散之间总该努力去把那梦做得完满。
往事如风,种种悲喜只要善于“惜”便无悔从容。
后记:
以上由笔者翻阅曾经的一段文字而感慨成文,原文字:“从能记事起,就不断听祖母这样的一句教诲:‘惜衣有衣穿,惜饭有饭吃,惜人有人用’。儿时牙牙学语跟着念叨,念着念着就铭记于心——珍惜身边的一切,粮食、环境、亲友也包括自己。借用一热句:不作死就不会死——善珍惜,则不缺于物,亦不缺于心。(2014.10.16世界粮食日有感)”[1]
作者简介
墨麒,本名陈宏麟,成都市武侯区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