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印象恩施五章(甘茂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印象恩施五章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印象恩施五章》中国当代作家甘茂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印象恩施五章

走近恩施

湖北西南角,神奇好望角。

这里是龙船调的故乡,这里是黄四姐的老家,这里是水杉树的原生地,这里是清江壮歌的背景与舞台。恩施,东连荆楚,西通渝蜀,南极潇湘,北靠神农架。位于湘鄂渝黔边区的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属于土家族文化和苗族文化的根性地区。

北纬30度神秘文化圈中,恩施是最后一块真正具有巴风土韵特征神奇之地。这方水土所孕育的巫傩文化故事,堪称文化人类学的中国文本。原生态的土家族传统民歌情歌,与风情万种的民族民间舞蹈,附载于传承千古的农耕文化中,构建起一个山地民族的精神世界。

八百里清江碧水长流,千里鄂西林海生灵万物共生,利川腾龙洞举世闻名,恩施大峡谷震撼心灵,神农溪的纤夫与巫山神女共舞,酉水河畔的仙佛寺寄托着山民遥远的梦想。人与山水和谐相处,自然与人文齐放异彩。江山如此多娇、多情,既有神秘浪漫的诗性,又有梦里老家的温馨。

我们走进恩施印象,美丽印象恩施。

她是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山之秀丽,水之清幽,石之神韵,洞之深邃,峡之雄奇,林之气息,随着炊烟袅袅诉说山寨的故事,随着溪流潺潺诉说岁月的沧桑。恩施向世界敞开胸襟,叙述着她那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民族风情的独特魅力。远古巴人的精神和胆魄,就珍藏在吊脚楼里;历史文化遗传给我们的生命密码,就保存在风俗中。恩施,一部彰显个性的诗集,一本美不胜收的画册,她是生命的起点与归宿之舞,她是滋养人生与温存人性的灵魂之歌!

文化恩施

200多万年前,一群“远古建始直立人”石破天惊般出现在蛮荒之地的武陵山区,文明的曙光于是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雷鸣电闪中,他们向野兽抛掷尖锐而有棱角的岩石,然后举起双臂,仰天大笑。历经千万年,他们的后裔就这样跋山涉水,狩猎渔耕,承载着祖先血脉,不断地迁徙征战,开疆拓土,生息繁衍,穿越漫长的历史隧道,创造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后世的香火中,老祖先的形象一天比一天鲜活。

作为前锋部队,巴人是武王伐纣的铁军,他们戴着百兽面具,前歌后舞,打败了殷商军队,战后受封子国。那种尚武而又强悍的辉煌,能征善战的白虎图腾,曾经汇流成浩渺的文化长河,滋润着武陵山人。

巴蔓子将军自断头颅保国土,那种精忠报国的英勇精神,连楚王亦深受感动。因此,青铜器虎钮 于作为巴人军乐器,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终于敲醒了隐藏于黑夜深处的巴文化之梦。

源于历史文化,才有巴人后裔土家人的前仆后继,才有地域性格和文化基因上一环套一环的生命链,才有刃口锋利的质感至今仍在的青铜柳叶剑,以及戈、矛、箭 。当然,还有陶器、牌坊、墓碑、石窟佛像,等等。不仅是物质的延续,更重要的是精神的脉动。陈连升铜像如今就矗立在恩施城里,跃马举刀抗击入侵英军的伟岸身影和英雄神采,体现了对人类最基本精神的守护和追忆。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巴土文化的启承关系是一条必由之路。它饱含着乡土的情结、生存的情结,甚至还有悲剧的情结。而巴、楚、蜀、渝各种文化及中原文化在这里碰撞、激荡、交流、融合,又为古老文明的恩施带来源源不绝的人文情怀,使之继续书写着历史文化悠远而又年轻的诗章。

人们熟知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抗战时期湖北省的临时省会,在这里留下了彪炳青史的红色文化和抗战文化。鹤峰的满山红烈士陵园和恩施的叶挺纪念馆,那些凝结着鲜血的杜鹃和浇灌着生命汁液的茶树,仍然像火一样燃烧和像水一样映照世道人心。

现在,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大发展,恩施悠久的历史文化宝库正在一个个打开,其博大与富饶让人目不暇接,其神奇与情趣让人流连忘返,它渗透到现代人的生活里,也渗透到现代人的骨子里。

山水恩施

恩施的山水,是面对心灵的歌唱。不要说这里的山高,山高最好摸太阳;不要说这里的水清,水清正好洗月亮。只要是一颗心所走过的真挚的情感历程,走入恩施,就会走入山水的灵魂。特别是那些被生活的现实磨钝了的触觉,让他们在锦山秀水的空间里重新确证自己的灵敏。让恩施那些仙境般的风光,天堂般的诗意,像月亮一样抚摸着我们的身影,像阳光一样照耀着我们的生活。

记得那个峡谷和白云深处的小屋,还有春天刚刚发芽的香椿树。红山雀从雾中飞过来,剩下来一片寂静。恩施大峡谷的“一炷香”是用来“祭天”的吗?雄赳赳气昂昂的“日天笋”是远古巴人部落生殖崇拜的象征吗?朝晖夕光,峡谷苍茫,唤醒了遥远的春秋,寂静中弥漫着草木花香。

蓝天下,群山逶迤,青灰色石壁仿佛是来自岁月深处的画屏。云雾与峰柱相映成趣,草坡和庄稼流淌着人间的声音。待到红叶满山时,她那美丽的红颜,处处闪动着秋天的眩晕。

红衣少女,背着背篓撑着伞,轻盈的脚步,穿过梭布垭石林。石林把天空切割成一只飞翔的鹰。这个景致,将永远定格于你青春的记忆里。石林有石林的节奏和情调、渴望和距离,还有一种石头的音乐,吹响了整个梭布垭石林。

这里,是清江漂流的舟,在波峰和浪谷间,在那母亲河的腹部,在那只古老的歌谣里,在漂流的欢笑与尖叫之间,一滩一滩地追赶太阳。我们确曾与清江相约,卧龙吞江的雷鸣雪涛可以作证,腾龙洞的火把灯光可以作证,我们曾在深旷的山洞中,寻求幽静中的蝙蝠,阴河中的透明鱼,唱着龙船调,感知日渐成熟的爱情。

日出日落,带来一首四季歌。杜鹃杉林,带来一个绿色梦。总是心怀春天的恩施,总是唱着那些多情的五句子情歌。

阳光穿透的激情就在幽深洞峡之中,那些五彩斑斓的钟乳石则暗示着地质年代的秘密。许多人来来去去,就为了看她那一张美丽生动的脸。

远天,远山,云飘,雾缠。一片坪坝,几道梯田。爱的田园已经绿透,爱的风光写满祝福。

风情思施

如果将恩施看成是一个素面朝天的少女,她那双特别美丽的眼睛就有一个动人的名字——风情。风情是最接近民族生命的果核,是恩施最亮丽的一页风景。正是因为有了民族风情,恩施才显得与众不同,成为一个诗意的栖息地和精神性文化意象。请打开风情这扇大门:哭嫁、跳丧、摆手、傩戏、肉连响、女儿会……如清泉从大山深处潺潺地流出来,那无论如何是一种赏心悦目的美丽。

在古老的河边洗衣裳,头上是一道铁索桥,这样的事物日渐消逝了。在土司城对歌,不仅是一种文化姿态,而且使人从尘世回到心灵。沿着大水井长满青草和苔藓的石蹬子,我们走进时间和空间的咏叹中。

女儿会是土家文化有关爱情的一只果子。女儿会的歌声曾经饱含着青春苍凉的语调。如今,山可以这样青翠,人可以这样亲爱,哪怕含情脉脉的一个对视,也像一壶醉人的老酒。吊脚楼上的悄悄话,啊,眼角眉梢都是情啊!

那个寒冬腊月的日子,姑娘哭嫁出远门,哭嫁歌是她留给娘家的最后一次抒情。入夜,撒尔嗬的鼓声伴着锐声歌啸,宣告着生命归宿的欢乐颂。傩戏——中国戏曲的活化石,企图确证灵魂存在的事实。街头跳起了肉连响,生命在手舞足蹈中灿烂绽放。

神农纤夫——一个赤裸裸的真理,勒在肩头的纤绳是一把刀,切看了人生的本质。表演茶艺的姑娘,正以古老的艺术方式,滋润着民族的性情。那个织西兰卡普的土家女人,在五色丝线里,编出了自己的幸福山歌。咂酒,又名勾藤酒,土家人待客佳品。有诗为证:万颗明珠共一瓯,王侯到此也低头。五龙捧着擎天柱,吸尽长江水倒流。

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恩施人来说,恩施松针茶和恩施包谷酒都是家乡的胎记。茶园就是家园,煮酒的包谷就是一个个金色的灯盏。茶和酒共同营造了家的温馨和梦的遥远。

难忘恩施

我想用简洁润朗的、抒情散文诗的笔调,描绘我的遥远的家乡。其实,生活远比艺术丰富多彩。现实中的恩施印象,都是由诗画一般真实的风光和非物质文化的片断连缀而成的。像土家妹子绣出的花花朵朵,看一眼令人心颤。又如一首原生态民歌,呈现出悠扬的朴质。清江娓娓而歌,成全了我们怀旧的情怀。大山正在崛起,寄托了我们对未来的向往。这一个个古老而又鲜活的图腾,在阳光的打磨和月光的沐浴下,永远是一派和谐。爱她爱在骨子里,哪怕是一滴泉水、一根松针、一粒豌豆、一块布瓦、一口水井。因为,她是自然与人文最完美的联姻。恩施印象,人生中最难忘却的记忆。[1]

作者简介

甘茂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