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个朋来的柳浪闻莺(李津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呼个朋来的柳浪闻莺》是中国当代作家李津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呼个朋来的柳浪闻莺
来到西湖东南岸的清波门,可见西湖十景之五的柳浪闻莺。南宋时,这里曾是京城最大的御花园,称聚景园。种有千万株杨柳,迎风摇曳,如碧浪翻腾。柳浪深处传来莺声,令人陶醉,故有“柳浪闻莺”之称。
南宋时期,它的范围南起杭州旧城清波门外,北至涌金门下,东倚城垣,西临西湖水面,而且还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
宋末元初,聚景园改名为“散景园”,其南侧一带,被辟为随蒙元铁骑南下迁居杭州的回民墓地,巨商阿老丁,在杭州兴建清真寺,死后葬此,这里又俗称回坟;其中段之地,荒芜淤塞成为一片七零八落的沼泽水塘,其北部地段原有的灵芝寺,显应观等显赫堂皇的寺庙,也随园景一起难逃厄运。到明代中叶,当年蔚然大观的柳浪闻莺胜景,只剩下柳浪桥,华光亭两处破旧陈迹。
清初,更是一派凄凉景象,紫珊老人(钱塘诗人徐逢吉)《少年游》词的上半阙专写它盛况不再的情景;“蛇蟠眢井,狐窜破冢,辇路已全荒。燕子飞来,桃花不语,阅过几沧桑。”清中期逐步恢复柳浪闻莺旧景。到1949年,柳浪闻莺仅存景名碑,石碑坊,石亭子和沙朴老树各一,表忠观(钱王祠)旧屋一区,以及祠前方塘两口。附近居民干脆称那里为坟山窠。
经过40多年不断地开发和建设,由当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园,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大乐园。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转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内主干道路沿途栽种特色柳树。
据介绍,此垂柳品种来源于天津北仓苗木基地,属于稀有品种节节垂,在北方都几乎绝迹。低垂青丝,如少女想着心事的叫垂柳;柳丝纤细风中飘动似贵妃醉酒的,称“醉柳”;枝叶繁茂树头若如狮头的,称“狮柳”;远眺像少女湖水旁浣纱漂丝的,称“浣纱柳”等。百柳成行,千柳成烟,细柳丝绦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形成了真正具有神韵的“柳浪闻莺”。
聂大年所撰楹联使人如临其境:
只藏莺鸟春声滑;
不起鱼龙夜气腥。
陆抑非撰并书一联:
呼个朋来,看处处柳眠花笑;
喝杯茶去,听声声燕语莺歌。
佚名撰联颇有意境:
如砥湖平,湖镜映天湖有月;
似锦柳软,柳荫垂地柳藏莺。
还有一副集姜白石句联:
高柳垂荫,老渔吹浪;
晚花行乐,小舫携歌。
这些联语,都能据柳浪闻莺的特点,抒情描写,引人入胜。不少人还倚在石桥边,看碧绿柳浪,听游人歌唱。[1]
作者简介
李津军,男,1960年7月生,山东临邑人,大学专科毕业,中共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