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制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PAL制式 |
PAL制又称为帕尔制。PAL是英文Phase Alteration Line的缩写,意思是逐行倒相,也属于同时制。PAL由德国人Walter Bruch在1967年提出,当时他是为德律风根(Telefunken)工作。“PAL”有时亦被用来指625 线,每秒25格,隔行扫描,PAL色彩编码的电视制式。
简介
PAL由德国人Walter Bruch在1967年提出,当时他是为德律风根(Telefunken)工作。“PAL”有时亦被用来指625 线,每秒25格,隔行扫描,PAL色彩编码的电视制式。PAL制式中根据不同的参数细节,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G、I、D等制式,其中PAL-D制是中国大陆采用的制式。PAL和NTSC这两种制式是不能互相兼容的,如果在PAL制式的电视上播放NTSC的影像,画面将变成黑白,反之在NTSC制式电视上播放PAL也是一样。1967年7月3日,ARD和ZDF开始采用本国使用PAL制式彩色电视节目,国家为联邦德国,在波恩为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的ARD和ZDF今年9月4日起全部使用彩色电视播出。PAL制又称为帕尔制。它是为了克服NTSC制对相位失真的敏感性,在1962年,由前联邦德国在综合NTSC制的技术成就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改进方案。PAL是英文Phase Alteration Line的缩写,意思是逐行倒相,也属于同时制。它对同时传送的两个色差信号中的一个色差信号采用逐行倒相,另一个色差信号进行正交调制方式。这样,如果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发生相位失真,则会由于相邻两行信号的相位相反起到互相补偿作用,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因相位失真而起的色彩变化。因此,PAL制对相位失真不敏感,图像彩色误差较小,与黑白电视的兼容也好。
评价
PAL电视标准,每秒25帧,电视扫描线为625线,奇场在前,偶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PAL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PAL电视标准用于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PAL制电视的供电频率为50Hz,场频为每秒50场,帧频为每秒25帧,扫描线为625行,其中,帧正程575行,帧逆程50行。采用隔行扫描方式,每场扫描312.5行,场正程287.5行,逆程25行。场周期为20毫秒。行频为15625赫兹。图像信号带宽分别为4.2MHz、5.5MHz、5.6MHz等。PAL和NTSC制式区别在于节目的彩色编、解码方式和场扫描频率不同。中国(含香港地区)、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采用PAL制式,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等采用NTSC制式。PAL与NTSC的区别电影放映的时候都是每秒24个胶片帧。而视频图像PAL制式每秒50场,NTSC制是每秒60场,由于现在的电视都是隔行场,所以可以大概认为PAL制每秒25个完整视频帧,NTSC制30个完整视频帧。PAL本身是指色彩系统,经常被配以 625线,每秒25格画面,隔行扫瞄的电视广播格式:如 B,G,H, I ,N。亦有PAL是配以其他解像度的格式:例如巴西使用的 M广播格式为 525 线,29.97格 (与NTSC 格式一样),用NTSC 彩色副载波,但巴西是使用 PAL彩色编码的。现在大部分的 PAL 电视机都能收看以上所有不同系统格式的PAL。很多 PAL 电视机更能同时收看基频的 NTSC-M ,例如电视游戏机、录影机等等的 NTSC 讯号。但是它们却不一定可以接收NTSC 广播当影像讯号是以基频传送时(例如电视游戏机、录影机等等),便再没有以上所说,各种以“字母”区分广播格式的分别了。这情况下,PAL 的意思是指:625 条扫瞄线,每秒25格画面,隔行扫瞄,PAL 色彩编码。对数码影像如 DVD 或 数码广播,色彩编码亦没有分别,这情况下 PAL 是指:625 条扫瞄线,每秒25格画面,隔行扫瞄;即是跟 SECAM 一模一样。[1]